查看原文
其他

周鲁丨机械自然观为基础的科学并不能揭示自然与生命的统一

周鲁 凝听 2022-05-14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凝听”关注我们

再点击右上角“...”,将凝听设为星标★







人类即将迈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人类文明在危机、挑战和机遇中,酝酿着根本性的转机。东西方文化的冲撞、交流、互补、融合和创新,意味着整个人类文明面临重建。东方传统的科学文化,其现代价值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性抉择当中,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体系和以《内经》为代表的东方传统生命科学文化又占有突出而关键的位置,《周易》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现代研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大批站在当代科学前沿的中外科学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能给当代科学发展带来启示的以《周易》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体系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日益认识到中国传统医学对于人类生命健康的巨大价值,国内外的“周易热”、西方科学界的“李约瑟现象”及世界范围内的“中医热”、“针灸热”和“气功热”就是这一问题的突出体现。
在对《周易》与中国传统医学及其相关性这一焦点问题的研究中,结合对于现代自然科学的前沿探索,笔者认为可引发下述根本性重大理论问题。


1、 以《周易》为核心代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论体系的现代阐述。
2、 以《内经》为核心代表的中国传统医学的现代化。
3、 在东方传统生命科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所引发的当代人体科学在现代科学形式下的落实和可能引发的一场科技革命。
4、 中国传统的《周易》和《内经》体系,与现代科学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5、 以西方十七世纪机械自然观为基础的现代自然科学在面临以统一性为主要障碍所导致的根本性危机和困境中如何得到突破和发展。
6、 东方科学的概念、体系和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现代价值的重新确认和确立。
7、 整个自然科学体系中理论统一性的建立。
8、 整个人类的科学、文明和社会在东西方优秀文化成果会通、融合和创新基础上的重建。
上述问题是紧密关联的,不可能在原有的西方理论框架下得到解决,其深刻性与重大性勿庸多言。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精髓和方法论体系的根本所在,其经传集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养生、军事和文艺等诸领域与一身,正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智慧的结晶。
《内经》体系从《周易》的方法论出发,集古代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哲学和医学之大成,从天、地、生、人综合系统观的高度,落实为人体科学与医学的完整体系,为二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的生命健康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笔者在这里所首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周易》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紧密相关性。从“医源于易”这一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前提性概念出发,就会揭示出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的本质,架设中国传统科学与现代科学相通的桥梁,同时可作为解决一系列根本性重大理论问题的起点,而对此的讨论势必要站在科学史与哲学史的中西比较的高度,引入“统一性”这一概念,笔者对于医易相通的重视也首先来源于对于“统一性”问题的强烈关注,而整个现代西方科学恰恰是在“统一性”这一问题上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造成了今日理论危机重重的局面。因此,中国传统科学中“易”与“医”的“统一性”成为我们解决上述根本性重大理论问题的起点也就势在必然了。


对于“医”与“易”的统一性,自古至今已有大量的论述,近十年来学术界亦有越来越热烈的讨论,笔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研究,明确地总结和提出这一论题,即从《周易》到《内经》是人类现有文字记载史上第一个成熟而完整的关于方法论、物理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统一性理论体系,“医源于易”的本质也就蕴含在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中“统一性”这一核心要素之中,并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应当重新提出和确立“东方科学”这一概念。这也就引出了如何重新理解和确认“科学”这一概念,当然,笔者并非有意制造两种科学的对立,而是在明确东方科学独立而完整的思维体系的本质和巨大现代价值的基础上,期望于统一科学的美好前景。
我们日常在正规意义上所使用的狭义的“科学”概念,是指西方自十七世纪以来的以机械自然观为基础的近现代自然科学,其方法论的根源在于古希腊文化,而东方由于其文明奠基阶段在思维方法上与西方的根本差异和特有的社会结构而没有产生以近现代西方形式出现的自然科学,而笔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之一就在于,从《周易》到《内经》的理论体系绝不能用“朴素辨证法”和“劳动人民经验总结”这样的字眼来简单地概括,该体系是基于天、地、生、人综合的系统方法论的高度得到了关于世界统一性图景的规律性认识,走出了有别于西方科学的另一条独立而完整的科学发展道路,重新理解和确认“科学”概念和未来的科学发展,都应以此为前提,鉴于此问题的深刻性、重大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同时限于篇幅,笔者对此的详细论证将另文给出。



人类认识世界的种种努力当中,最有魅力和激动人心的莫过于对于“统一性”的追求,二千多年前,中国的大思想家孔子就不无自豪的宣称“吾道一以贯之”。本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明确地指出,自然科学从一开始就把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概括成一个统一的体系作为自己最伟大的目标。然而,西方科学在瞩望这一伟大目标的同时,实际上却走出完全相反的道路。
牛顿力学体系是西方近现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标志和理论的基础。牛顿体系考察了孤立的二体系统在理想假设的前提下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轨迹,而在孤立系统的始动问题上却不得不求助于“上帝之脚”,彭加勒对于三体乃至多体问题的考察却以失败告终,科学发展到今天,当人们迫切需要对于开放的复杂系统的认识的时候,西方科学界却盛行起了“混沌”理论,这一现象的本质在笔者看来,无非在于分析在理想假设前提下的孤立系统的方法无法适用于现实的复杂的开放系统,理想的孤立系统的“清晰”和现实的开放系统的“混沌”,这一强烈对比正说明了西方科学的根本困境,即原有方法只能描述在理想假设前提下确立的孤立系统,而不能提供完整的以系统开放性为基础的世界统一性的图景。
十九世纪末,西方经典物理学面临黑体辐射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问题两大困难,前者由普朗克的辐射函数获得解决,并由此引发了整整一代的量子理论,爱因斯担的狭义相对论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并发展出广义相对论。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分别走过了光辉的里程,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然而,二者归结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势不两立的,而各自又面临着重重的理论困难,无怪乎狄拉克提出要放弃某些基本思想为代价来实现理论变革,而温伯格也认为物理学远不是完成了的逻辑体系,它每时每刻都存在着观念上的巨大混乱,爱因斯坦对于统一场论问题的思考也以失败告终。


物理学自身的统一困难重重,在走向与生命科学结合的道路上则更加困难。克劳修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提示的熵增趋向和达尔文进化论以来的生命科学所提示的熵减趋向在理论上造成了无法调合的矛盾,突出体现了西方科学中物理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割裂和对立。
作为兼事于临床工作的生物物理学工作者,上述理论的贫困使得笔者认识到以十七世纪机械自然观为基础的西方科学并不能揭示自然与生命的统一,不能完整解答生命的奥秘,也不能提供完整的世界统一性的美妙图景。在庞大的工业文明背后,理论的危机是深重的,不可能在原有的思维模式和理论框架下走出,笔者并不是全盘否定西方近几百年来的科技成果,而是给统一性为最高目标的理论探索者提供一个清楚的事实,同时提醒有着深厚东方科学文化背景的东方学者切莫陷入“邯郸学步”的窘境。



对于《周易》与《内经》的研究,二千年来历久而弥新,易学与中医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精神智慧的凝聚史。
在人类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由易学与中医学的现代研究所引发的一系列根本性重大理论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其研究的意义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传统科学文化现代价值的确认和中华民族精神自信的重新确立,直接关系到现代东西方文化同时处于危机中的人类文明确立新的起点,也同时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全球范围内的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求我们必须肩负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历史重任。


从笔者从“统一性”问题入手而对东西方科学所进行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未来的统一科学的建构必须以东方科学所揭示的“统一性”这一核心概念为前提,东方传统科学的丰富内涵和现代价值必须重新评价。回顾二十世纪我们可以看到,李约瑟博士为了东方科学的历史回顾奉献了大半生的精力,乔治.萨顿对于东方的伟大思想发出了热情的呼唤,贝塔朗菲、薛定锷和普里高津已提示了生命系统的开放性,具有理论革命色彩的普里高津和哈肯两大学派已指明其科学方法论的取向与中国传统的一致性,钱学森教授站在现代系统科学的高度指出,中医、气功和特异功能的研究将引发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这些都给了我们以极大的鼓舞,同时预示着新的科学世纪的到来。
五十年前,物理学家薛定锷提出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其问题提出的背后,无疑是本文所提示的西方机械自然观的科学文化背景,五十年后的今天,在东方科学的光芒辉映下,在现代科学精确严密的表达形式下,我们开始有了初步的比较令人满意的回答,解答本文所提出的一系列根本性重大理论问题的实证科学基础也已经开始具备,这无疑是令人欣慰和激动的,同时也鼓舞着我们的进一步努力,这预示着东方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世纪的到来,中国传统科学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以崭新和崇高的面目确立其在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地位,东西方优秀科学文化成果的融合、创新和生命科学的美好前景,将给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和谐、幸福和美好!
鉴于笔者所提出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的意义重大性和内涵丰富性,本文只能给出非常初步和简略的思考,在此深深感谢李约瑟博士和朱灿生教授,他们对于东方科学的历史回顾和现代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给了笔者提出和探索问题的勇气。
原载于《易医文化与应用》一书,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凝听经作者授权发布。

欢迎在文末留言区留言讨论






周鲁

人文学者。幼承庭训,少时得见多位学界耆老。大学毕业后,长期致力于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与传统目录学之研究,并担任多家社会机构之学术顾问,著述散见于《南京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与“爱思想”、“儒家网”等学术网站。近年来主讲近百场传统文化普及性与专业学术提高性讲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本周精读】


韩星丨重建道统,传承学统——道统、学统及其关系

林安梧丨元者善之长也——欧阳修后”元宵节词赏析

金克木丨仰观天文就可以俯知人事。

刘丰丨从四个方面分析高维智慧(墨尔本高峰论坛)

科学家研究发现:说真话使人健康

郭齐勇丨日见丧失的大学人文精神

赵法生丨忽视宗教对西周文明的影响,就无法搞清楚其人文精神

吴光丨为什么老百姓就是最下等呢?

真正的村里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而被无视的大多数。

昏庸草包,加速王朝灭亡

那些万恶的军阀是怎样办教育的

为何乡绅维护了乡村的稳定?

郭齐勇丨中国古代哲人的生存智慧

一定不要错过这段音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于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

可能导致您看不到凝听的文章

希望您可以点击下方的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