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星 | 德政合一与布衣教王侯(下)

韩星 凝听 2022-05-13








道德学社是顺着明清以来儒学民间化、宗教化的走势在现代中国异军突起的社会教化组织。道德学社的骨干和领导层是有传统文化素养的军政要员、社会名流、地方士绅、中小商人,而其教化的对象则是包括以上人员在内的社会各个阶层,其中许多是普通百姓、农民、士兵、商贩等。


这里以在河北栾城田野调查的几位虔诚的弟子为例来说明。2016年10月笔者陪段平女士一起去河北栾城考察。栾城并没有建立道德学社或者分社、阅书室等,因为距离北京近,有好几位农民经常来北京道德学社听段师尊讲道说法,其中有一位杨修三老人,年轻时给人扛活,后来北京道德学社拜门。他叔叔杨延年是为早年弟子。杨修三和村里及周边的人参加道德学社都是他介绍的。杨修三感觉道德学社最适合他,他与别的弟子在北京道德学社一起干活,尽功苦勤劳,心甘情愿自己出饭钱。


说起来也神奇,他是文盲,因为经常听段正元讲经说法,后来自己也能读师尊书了,再后来也能讲。回到老家,乡亲们考他,他也能答得出,乡亲们觉得他不简单:不识字的人能讲四书,之乎者也,脱口而出,俨然是一位乡村私塾先生。他常到北京道德学社听,每次回家都要带些道德学社的出书回去,村里村外有缘的人他就给看,看了书就叫好。后来有人就要随他一起去道德学社,他们到学社一看,就感觉学社像个大家庭,都说学社真是个好地方。


1952年冬,北京道德学社不复存在,杨修三回到村里,不忘师道,常为乡亲们劝导息争,受到尊敬,对同仁、同宗及侄孙有诸多关照。受他影响的还有杨士俊、刘知廉、杨福科、张梦珠、任呈祥、尹墨林、尹吉林兄弟,他们大多是记名弟子,以读到段夫子的书为荣,视书为宝,信仰坚定。


其中杨福科之父系拜门弟子,他家藏书最多,其父在文革中被抄查“四旧”的红卫兵吊起来毒打,亦不屈服,终于保存了一批书籍。这些弟子在文革期间都想法设计保护道德学社的书籍,而且他们认真地阅读,按照书里所说自我修养身心性命。



段正元的小女段平女士曾经在80年代初去栾城寻访过这些老弟子和他们的后代。据段女士讲,像上面提到的任呈祥老先生,看上去即是一位慈眉善目如同弥勒佛一般的大和尚,经常是面带微笑,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任老先生为村里默默地做了很多好事,不贪名不求利,言谈动静不忘师道。


他带来珍藏多年的十几本书,有《复学忘我》、《师尊故里纪要》、《一心法言》、《大成礼拜杂志》、《天命万能经》、《克服大过语》、《师生一贯真言》、《天良自语》、《庄子约言》、《乐育堂语录》等。与他谈起性命学,任老先生只说按《大学心传》去做,以性命为主,目前他也只做到炼精化气阶段。特别令人感动的不仅仅献书这件事,当杨修三、杨士俊得知山西孝义侯右诚办起了五爱学校以后,非常高兴。


因为知道侯老先生是师尊弟子,在师尊退隐以后还办起了孝义道德学社和尊德中学,如今又办五爱学校。当时侯老已经是九十岁高龄了,而他们比起侯老来还年轻的多,年龄最长的杨修三还比侯老小八岁,还不应该辅助侯老办学吗?由此以杨士俊为首(好不容易劝阻了杨修三)和几位栾城同仁奔赴山西孝义五爱学校,无偿地在那里尽功苦勤劳,把自己的汗水洒在学校的农场上,算是对同仁办学校的无私奉献。他们和孝义的同仁宋秉经、曹兴周等,不显山,不露水,尽其所能,默默奉献。


我们希望他能说点什么,而任老先生只笑微微地说了一句:“万物作焉而不辞,道何言哉!”原来他们竟有如此宽广的心境,他们岂是愚夫,他们是隐在乡间的贤者啊!他们虽身在农村,表面上与愚夫愚妇无异,其实个个都怀抱大道。


早在1981年春,杨修三、杨士俊曾给段平女士女士写过信说:“我们村里生活水平每人165元,家家都很富裕,可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是希望大道早开,中国统一万邦协和,世界成为大同极乐,普天下人人享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是我们共同志愿。”


当人们听惯了假、大、空的各种说教,对于身处乡村的几个老农发出如此大志壮语也许会别有感想,这是道德学社的教化结果?还是广大民众潜藏的良知良能?我倒更倾向于认为是因为广大民众中潜藏着这种良知良能,


就是道德种子,需要有人挖掘和开发,让他们发芽、生长、成长,这或许是中国社会未来的真正希望所在。


道德学社具备以下特性:




一、普世性


美国传教士何乐意访问道德学社时问道:“欧美发扬道德,以耶稣为宗,上帝为主。中华发扬道德,则旧来儒释道三教,各有宗主。贵社所讲实行道德,究以何者为主耶?”


段正元回答:“教中各分宗主,乃各教圣人当时因时、因地、因人之说法,非大道真谛也。真正大道,无种族国界及教派之分。试问释迦发愿普度,孔子有志大同,耶稣博爱人群,尚复有何界域?有何宗派?故我今所讲实行道德,亦同自古大圣人之志愿,不分何等种族国界及教派,并不辟诸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三教合源,万教归一为宗,以集万教大成,开万世太平为主。不过诸教之中,惟儒教踏实认真,最尚实行,最能实行。”


道德学社实行道德,以儒教为主,儒教有时段正元称为“孔子之教”。所谓孔子之教是孔子之道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发用,因此具有超越时空的普世价值,宜古宜今,宜中宜外:“因时制宜,浅而愚夫愚妇,一时不可离。及其至也,圣人有所不知。上而君相师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是孔子之教;下而士农工商,皆是用孔子之道。孔道不可须臾离,慢说中国用此道,即是外国,讲富国,讲强兵,讲文明,讲自由,讲平权,讲大同,讲进化,皆是此道。圣道者,下学上达,如兜天之罗帕也,能大能小,能刚能柔,包罗天地,曲成万物,故不可离也。大哉!孔子之教,真宜古宜今,宜中宜外也。”




二、民间性


道德学社的民间性体现在段正元办道德学社的基本原则:“不用公家一文钱,不占公家一锥地,不受公家以名位”。段正元说:“我自来办事,不特未用过公家一文钱,并未在何处募过捐。凡来出钱者,或是维持个人,感情相交。或是维持道德,发自心愿。要皆礼之所在,然后受之。例如吾在川办伦礼会时,有人欲以藩司衙门,作为会址,并欲拨洋五千元,作为基金,吾均却之。及到北京,学社成立之时,亦有人对吾云,你在此讲学,既无公费,在在需费,不如在公府或各部中,就一虚位,藉以周转金融。吾云我自来办事,一不用公家钱财,二不受国家禄位,其谋乃寝。次年南京学社成立时,又有人欲于督署为吾谋一顾问,吾亦止之。即此可见吾平生办事,不但不用非礼财,得财于事无裨益,亦不肯受丝毫也。至今回思,数十年中,并未受用公家一文钱。”


因为一直坚守这样的原则,就使道德学社避免了官方直接插手所带来的麻烦,保证了纯正的民间性。如果从段正元实践道德的途径来看,寻求“政德合一”可以说是“自下而上的上行路线”,在民间办道德学社可以说是“自下而下的下行路线”。


道德学社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由省市到乡镇,由繁华的上海大都会到偏远的西北穷乡村,相继成立了道德学社、道德阅书室、中和小学等机构,大力从事民间的社会教化活动,对上至军政要人,下至普通百姓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个人的修心养性到和睦家庭,融洽邻里,和谐社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实礼性


段正元办道德学社反对虚理,强调实礼。他说:“实礼者,踏踏实实,一定不移之天经地义也,非纸上空谈,所得假借,亦非捉摸理想,所得拟议。”“若其人不明真礼,网在虚理障中,尔说东,他扯西,尔说南,他扯北,千万言也,难得说清。争论一场,仍是白费。例如,而今讲哲学,讲法律的人,甲因一前提,乙引一公例,丙持一某项,丁扯一某条,骤然听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究竟不知谁是谁非,以真礼衡之,皆是胡说乱道,自欺欺人,巧令鲜仁,古人所耻。”“凡大圣人立教,皆由性与天道中自然流露出来,故其所定,即是实礼,千万世行之而无弊。例如中国古大圣人所定之三纲五伦八德,纯是天秩天序,小而个人,从之则吉,逆之则凶;大而国家社会,依之则治,反之则乱,历史昭然,可为殷鉴……我等修持人,就要有大智慧,大眼光,不为虚理所迷,而惟实礼是则,得志则因革损益,继往开来,定万世太平。不得志亦循规蹈矩,守先待后,为社会矜式,斯不愧为道德中人。”


可见“虚理”是指由后儒陷于空言学理,著书立说,自欺欺人,到现代受西学影响更是各种理论讲得头头是道,结果能否实行好像不是自己的事情。“实礼”是古代圣人立教所定的三纲五伦八德,是天经地义,踏踏实实,重建人伦秩序。




四、实践性


段正元办道德学社以“道德”为办学社的主旨,强调道德实践性,1919年秋,有美国传教士何乐意拜访,问段正元,“贵社讲道德,何为贵?”段正元答曰:“重在实行。凡中外古今之圣贤他佛,无不是实行实德,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因我中华自秦汉以后,辞章科名为重,但有虚文,毫无实际,道德遂流为迂酸腐败之口头禅。形上之道以晦,反不如尔们欧美人,注重实验发明形下之器,足以称雄逞霸于一时。不过物质愈发达,社会愈黑暗,强霸者死之徒,吾为此惧。因发愿以身作则,立社讲学,就正高明期以实行真正道德的精神,造成真正文明大同世界。”


他还说:“道德实行,则国家有主宰,人民有倚赖。道德不是空谈,作文章劝人,是教人身体力行,开诚布公,救世安民,实行实德实事。”他奉劝在位者:“非实行道德,万不能使诸共和国,转成文明大同世界。”强调“在位实行道德,天下无不服从……在位知道德,真行道德,不但天下立地太平,并可成大同极乐世界。”这一点段正元在讲演中反复强调,其警世之心可谓良苦矣!


正如他的弟子所说的,师尊“所讲道德,非理想空谈,非铺扬作文章,非矜奇立异。必期征诸实用,一人可行,一时可行,天下万世可推而准。……道德重实行,不实行,虽讲奚益!”


实行道德贵在以中立教,行中庸之道。“以中立教,即是实行道德。不过各有各的天命不同,虽教不同而道同,以道德治世合中和。故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如果能够做到“人人有中字之良心,勤职业,修心术,即是太平世界。凡事量力而行,各勤其职业,各尽其职能。守本分即是守中,守中即是何等人干何等事。不大言不惭,不野心勃勃,不自欺欺人,凭一点贞良心作事,则一切不中之事理,自然消灭于无何有之乡。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亲亲仁民,仁民爱物,在上在下,男女老幼,贞自由平等,人民熙熙皞皞,天然大同极乐世界在其中。中道而立,四海景从,自由平等,一道同风,万众一声,天下大同。”


近代以来中国也是遗失了儒家中庸之道的精义,对中庸之道进行了强烈批判。这种批判是必要的,然而在批判中由于种种原因对中庸之道却有许多误解和歪曲,特别是把“中庸之道”与折衷主义、调和主义、改良主义完全等同起来,把它视为平庸、妥协、保守、不思进取、守旧不变等,认为是维护封建专制和地主阶级的利益的精神武器,否定其现意义和价值,这就走上了“矫枉过正”的极端之路。在大批判的潮流下,段正元则非常强调无论在上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以中立教,行中庸之道,难能可贵。




五、宗教性


怎么实行道德?道德学社宗旨为:“阐扬孔子大道,实行人道贞义,提倡世界大同,希望天下太平。”道德学社的教纲为:“受恩必报,有过贞改,明善实行,诸恶不作,福至心灵,从容中道。”


段正元自述:“吾学社之学说宗旨,在发挥三教合源,万教归儒之奥义,实行人道,缔造大同,使天下一家,中国一人,成太平极乐世界。”并提出具体从三个方面实行:


第一,体上天好生之德,救正人心,挽回气数。学社体上天爱人爱物之心,提倡道德,使天下人人皆知人我一体,异地同源,生有自来,死有归宿。竞争优胜,永无结束。富贵威权,皆为孽障,扫除残毒险狠之恶念,启发慈祥恺悌之真忱,则天人相贯,太和成象。在天者,既生成长养,齐一周至;在人者,自无分畛域,不相侵害,忧戚相关,讲信修睦,天下一家,大道昌行,而上天之心愈矣。


第二,体古圣先贤,群仙诸佛,救人济世之苦心,代完其未了之志愿。学社提倡道德,即为圣贤仙佛之代表。其有欲言而未尽,或微言而未显者,吾学社则为之阐明。欲行而未果,或将行而未竟者,吾学社则为之足成。树以至正之模楷,导以方便之法门,务使天下人人心圣贤仙佛之心,行圣贤仙佛之行,即不啻人人圣贤仙佛。大道昌行,天下太平,而圣贤仙佛之志愿自了矣。



第三,为造作恶因,永堕地狱之幽魂怨鬼,超度解脱。学社提倡道德,就是要为永堕地狱之幽魂怨鬼忏悔。将来天下人人回心向道,实行道德,不但这些人的罪孽可以解脱,灵魂可以超度,即是九幽之下,所有诸大地狱,都将无用,而且能够感沾道阳,转幽暗而为光明。


从以上宗旨及其具体实行的设想中可以看出,道德学社是儒家的学术理路,但凸显的是儒家的宗教层面,是以传统儒家神道设教的方式在民间进行道德教化,弘道明德,实现救度,挽回世道,救正人心,平治天下。


段正元揭示神道设教之旨说:“揆之古先圣贤,神道设教之旨,所谓实式凭之,实式临之,直与皇天后土,相提并论。而推及于人事之作用,则‘鬼神’二字,在人则示为善恶之监临,在己则示以返诸良心之裁判。”但是,自鬼神祸福之说盛行,而神道设教之旨反因而转晦。


所以常常看到平常之人,入庙烧香,不论庙内所供何神,无不顶礼祷告,求神保佑,这就舍本逐末,转成迷信。他还论证现今为什么要神道设教?因为“晚近之人,非圣无法,一由中人以上之人,不知以道德存心,对于鬼神,不明真正敬祀之道。一由中人以下之人,惑于邪说,不知鬼神之德之至,毫无敬畏之心故也。今欲维持世道,救正人心,平治天下,当使中人以上之人,群知道德为天地之精华,一己之良心,时时刻刻,以道德存心。对于鬼神,不可不敬,但敬鬼神而远之。中人以下之人,当使供神向善,有所敬畏,不敢为非,如此办法,庶几天下人人持身涉世,或不至有丧心灭理之事。此神道设教之意,实为保全中人以下人格之第一良法,固有不可轻言废弃者矣。”这就说明“神道设教”在现今主要是保全中人以下人格,以维持世道,救正人心,平治天下。


所以,道德学社倡真信,反对迷信。民国十二年(1923年)有人散布说当年八月十五以后,接连五日,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地震海啸等,人类要有空前七大劫,让人们多准备饮食,还hmb到处通告世人,发布传单,一时迷信的人不少。有人害怕灾难来临,迁居山中躲避,结果家里是所有财物却被人偷窃一空。结果到了时间并没有发生什么。返回家里,想来想去,劳力损财,后悔不已。甚至有人想不开,投河自尽。段正元认为之所以发生这种事情,正是人们没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之真智慧,所以不免迷信。


他分析这种迷信的原因:“天地否极之时,本有此一种恶气。顺其气而为之者,一呼百应,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至,气数使然也,魔气使然也。虽其神其人,都具救世之苦心,未明真道,虽灵不灵,是以救人反害人,行道反背道。当时人依神,神依人,到头人神皆毁。此是何故?无天智之故,知其一不知其二之故。此事发现后,不独修持人遭毁,即飞鸾显化之诸圣诸神亦遭毁。使人不信人,固人自取之。使人不信神,亦神自招之。使人不信道,并使人不畏天,是谁之过欤?”当时道德学社在八月十五以前,早有通告说明,灾害决不实现。可惜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人们信之迷、信之痴,酿成了不少悲剧和社会的动荡不安。


《文史杂志》2021年第6期




韩星

著名儒者,儒学、儒教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曲阜圣贤教育学校校长、中和书院院长。

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儒学思想史、儒家经典诠释、儒(孔)教问题研究。





【本周精读】


韩星丨吴宓对孔子学说的现代阐释

伦理学上一个悬而末决的问题

七旬老伯横尸家中,儿子竟同处一室整整5天!

民国第一豪门邵洵美: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

教授给老妈讲经济学,深入浅出,令人叫绝!

他培养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

韩星丨一文读懂中国思想史上的道统与法统

普林斯顿教授:为什么中国学生那么优秀,可还是屡屡被藤校拒之门外?

中国第一代DNA女鉴定师 | 一纸鉴定书中的人生百态

体用不二,性天为一

钱穆的受教育经历,民国教育最动人的细节

北大历史系教授翦伯赞与妻子自杀之谜

袁伯诚 | 我不做背叛师道的事。

为何乡绅维护了乡村的稳定?

一定不要错过这段音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于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

可能导致您看不到凝听的文章

希望您可以点击下方的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