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简报】印度经济简报 · 第23期
印 度 经 济 简 报
第 14 期 · 总第 23 期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研究撰写团队
施兰茶、王凯文、彭珅
范衍、徐梅影、谢禹韬
本期提要
进口标准 | 印方将加强对进口产品的质量监督,未达标及非必需商品将停止进口,部分中国商品或受影响
解封失误 | 印度解封决定致使国内新冠肺炎病例数激增,政府或将重启封锁措施,经济恢复仍遥遥无期
财政赤字 | 疫情致使印政府税收收入锐减,新财年一季度赤字达年度预算83.2%,为1999年以来最高比例
医疗设备 | 印度已成全球第二大个人防护装备生产中心,每日可生产30万只N95口罩和45万盒检测试剂
中印经贸
【限制进口】印方以“加强进口产品质量监督”为由,拟暂停“未达标及非必需品”进口,中国出口受损严重
印度标准局(BIS)计划于2021年3月前为钢铁、化工、制药、电机、家具和玩具等领域内的371项进口商品制订强制性认证标准。目前,印度钢铁、化工、石油等部委已着手确定商品清单。印消费者事务部部长帕斯万(Ram Vilas Paswan)表示,标准局在制订符合商工部规定的质量标准后,未达标及非必需商品将停止进口。标准局总干事蒂瓦里(Pramod Kumar Tiwari)指出,原产自中国的商品可能受影响最大。此外,印度标准局还计划加强监管系统建设,在主要港口派驻官员,会同海关部门查验进口产品。蒂瓦里称,标准局对工厂和市场的监督查验目前为每年2万次,未来拟增至每年10万次。
——摘编自7月28日《金融快报》
【教育审查】印度教育部决定审查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合作项目,旨在降低中国在印高等教育行业的影响力
印度教育部近日决定审查中国孔子学院与印七所地方高校联合设立分支机构。尽管孔子学院提供的中文语言课程等能够增强印度学生就业竞争优势,但印度安全机构提醒内阁秘书拉吉夫·高巴(Rajiv Gauba),应注意中国在印度高等教育领域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印度教育部还计划审查包括印度理工学院(IITs)、印度工商大学(BHU)、尼赫鲁大学(JNU)和国家理工学院(NITs)在内的印著名高校与中国国家汉办等机构签署的54份谅解备忘录,目前已向印外交部及大学拨款委员会(UGC)发出通知。事实上,这并非印度首次要求审查孔子学院。2019年10月,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发布通知,要求国内大学在同孔子学院等中国机构开授课程前获印中央政府批准。
——摘编自7月28日《印度斯坦时报》
【招标限制】印政府出台新规,禁止中资企业参与印度公共采购招标,并叫停已获招标的部分铁路、公路项目
7月23日晚,印度财政部出台禁令: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禁止邻国企业参与公共采购招标。该禁令豁免印政府提供授信或发展援助的国家(孟加拉国、尼泊尔、缅甸),以及2020年底前抗疫医疗用品采购招标。尽管印度私营部门不受此令限制,但由国家担保或财政资助的国有银行、金融机构、自治机构、中央公有企业(CPSEs)及公私合营项目等仍被纳入管制范围。印度财政部表示,新规将适用于所有新招标项目与部分原有招标项目。对于已获邀请的投标人,若第一阶段资格评审尚未完成,则按新规评审;已完成评审但不符合新规的,则需撤销投标书并重新展开招标程序。分析人士称,该禁令显然将矛头指向中国和巴基斯坦。据悉,印政府已于近日叫停中资企业中标的铁路和公路项目。
——摘编自7月24日《铸币报》
战略宏观
【解封失误】印度解封决定致使国内新冠肺炎病例数激增,政府或将重启封锁措施,经济恢复仍遥遥无期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撰文分析称,印度在解除疫情封锁决策上铸成大错。据悉,由于印度逐步解禁,国内新冠肺炎病例数暴增,印度四季度GDP增长将再次陷入停滞。自6月下旬以来,印度各地出现新的病毒重灾区。除首都新德里以外,其他地区尚未在遏制疫情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因此,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印度经济或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至疫前水平。报告认为,印政府可能开启新一轮封锁措施,但严格程度或将弱于3月实施的全国封锁令,且再次封锁农村地区可能性较小。
——摘编自7月29日《线报》
【应急策略】为重振经济,学者建议印政府加强基建投资、更改税制、拉拢外资、筹措资金并整肃金融系统
印度经济学家近日为印政府应对疫情提供政策建议。前首席统计学家普罗纳布·森(Pronab Sen)预测,印度本财年实际GDP将萎缩10%以上,并建议印政府撤销近期出台的的冻结项目支出行政令,并升级国内医疗机构、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印度总理经济顾问委员会(PMEAC)专家则建议取消所得税评估,按照现有“源头抵税”机制及预付税款征税。他还建议印政府把握全球价值链、供应链调整契机,呼吁印方高级官员加紧拉拢欲迁出中国的顶尖跨国企业,进一步吸引外资落地印度。此外,印度国家金融与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罗伊(Rathin Roy)认为印政府首要任务是筹措资金,他建议政府发放永续债,并动用中央与各地方政府帐户1-1.5万亿卢比现金。SP Jain全球管理学院学者表示,印政府不必过于担心财政赤字,应向受疫情冲击个人及小微企业提供救济。政府同时应深度重整金融部门,制定一揽子计划解决不良贷款及公司治理问题。
——摘编自7月18日《彭博社报》
【经济动态】印央行点评经济动态:农业改革、能源结构变化、IT业低劳动力成本及公私合营项目为利好因素
印央行行长达斯(Shaktikanta Das)从农业、能源、信息技术、全球供应链和基础设施角度分析印度经济最新动态。农业方面,达斯高度评价印政府近期施行的农业部门改革,指出农民收入有望进一步增加。能源方面,印度在过去五年间大幅提升发电装机容量,其中可再生能源占总装机容量比重已从2015年的11.8%升至目前的23.4%。这一能源结构变化有利于提高印度人均能耗水平。信息技术方面,达斯认为印度劳动力成本较低,有利于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他建议印度尽快与美国、欧盟和英国达成双边贸易协定,巩固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基础设施方面,达斯建议公私部门展开合作,以实现基础设施项目多元化融资。
——摘编自7月27日《经济时报》
政策治理
【财政赤字】疫情致重挫印政府财政收入,新财年一季度赤字达年度预算83.2%,占比为1999年以来最高值
受疫情影响,印政府税收收入大幅缩减,本财年一季度(2020年4至6月)总税收同比下降32.6%。其中, 商品及服务税(GST)收入跌幅达53%,表明消费者行为在疫情影响下更为谨慎。此外,受公司收入下滑及企业裁员影响,本季度公司税与个人所得税收入同比下降23.2%和36%。由于税收收入锐减,印度6月末财政赤字占本年度财政预算83.2%。该比例为1999年以来一季度政府赤字占预算比重之最。
——摘编自8月1日《经济时报》
【经济改革】受制于财政赤字和信贷不足,印政府通过医疗、农业、工业和金融领域自由化改革促进经济复苏
有评论认为,鉴于印度自身财政空间有限、信贷规模较小,政府目前宜通过加大经济自由度在疫情下刺激经济复苏。首先在医疗方面,印政府于3月25日通过关于远程医疗的法律框架,允许医生以视频手段向患者问诊并开具处方。在农业方面,相关部门取消《基本商品法》限制,消除市场委员会束缚。在工业和金融业方面,政府拟以拍卖形式转让41个煤矿的开采权,允许企业以市场价格对外出售煤炭,打破此前定额分配限制。政府还将国防领域外商直接投资上限提高至74%。该评论认为,印度与欧美纾困政策差异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欧美国家不存在国有企业及银行常年亏损、农业贸易受限等结构性问题,因此无法依靠经济自由化进一步促进增长。二是相较于印度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德国等国的财政盈余为刺激措施提供充足空间。三是欧美国家拥有健全的银行和信贷系统,可覆盖全国中小企业,而印度银行信贷仅有5%的资金流入小型企业。鉴此,印政府需进一步推动经济自由化改革以刺激疫情下经济复苏。
——摘编自7月31日《印刷报》
【金融改革】金融部门提出国有银行私有化、合并区域性农村银行、引入非银行金融公司等建议促进经济复苏
印度总理莫迪7月22日与国内金融部门负责人举行会谈,探讨应对疫情和振兴经济的措施。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NITI Aayog)提出多项政策建议,包括私有化旁遮普和信德银行、UCO银行、马哈拉施特拉邦银行等三家国有银行。据路透社报道,印政府为释放信贷系统活力,拟将一半以上国有银行私有化。国家转型委员会的其他政策建议还包括合并所有区域性农村银行,引入非银行金融公司(NBFCs)参与债务市场,在未来十年内将私人债务占GDP比重从当前的54%升至100%等。
——摘编自7月31日《今日商业》
重点行业
【农业部门】印央行行长指出,当前执行的农业优惠政策导致农产品供需失衡,未来改革应以扩大需求为导向
印度央行行长达斯(Shaktikanta Das)在印度工业邦联(CII)国民议会上强调,印度当前奉行的农业支持政策,如设置最低收购价、优惠贸易条件等成本过高,且造成市场偏好扭曲,导致农业生产长期过剩。实际上,维持有利于农业的贸易条件和确保消费者享受合理食品价格两项政策目标难以同时实现,因此政府应及时调整农业经济政策以保障粮食供应充足、农产品价格稳定、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印政府长期以最低支持价格(MSP)采购粮食的政策尽管能够鼓励粮食生产、维护粮食储备,但却阻碍农业健康发展,造成区域性农作物产销失衡。根据印度食品公司(Food Corporation of India)2018-19年度大米采购数据和2019-20年度小麦采购数据,总采购量的47%来自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然而,印度经济监测中心(CMIE)数据则显示,上述两邦2017-18年度小麦和大米总产量仅占全国22%。此外,达斯认为,印度农业总体生产过剩一方面是由于需求侧采购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供给侧播种季和收获季之间存在市场时滞性。打破供需失衡需要相关部门向农民及时提供气候条件信息,同时避免政府行为扭曲食品价格。解决农业生产过剩的长久之计并不是增加农业出口,而是将以促进生产为导向的农业政策修正为增加需求为导向的可持续农业政策。
——摘编自7月29日《印度斯坦时报》
【通信行业】生产激励计划申请于7月31日截止,印政府将敲定五家生产商作为补贴对象,累计拨款53亿卢布
为进一步降低手机生产成本,打造全球手机生产出口中心,印政府拟推出生产激励计划(PLI)及总价53亿卢比的财政补贴。该计划对相关企业设置如下条件。一是四年内总投资超过100亿卢比。二是第一年手机产值达400亿卢比,并在四年之内提升至4000亿。三是成品手机单价在200美元以上。符合条件的全球制造商将获得4-6%资金激励。三星、和硕、富士康和纬创资通已于近日向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申请参与该激励计划,包括Lava Mobiles在内的8家印度本土公司也已递交申请。据悉,Micromax、Dixon、Padget、Sojo和Optimus等公司或于7月31日截止日期前申请。尚不清楚此前登记在册的中资企业巨头比亚迪是否提交申请。印政府后续将从申请者中选取五家厂商作为最终补贴对象。
——摘编自8月1日《商业标准》
【医疗设备】印度已成全球第二大个人防护装备生产国,每日可生产30万只N95口罩和45万盒检测试剂
印度总理莫迪近日与联邦卫生部长哈什·瓦德汉(Harsh Vardhan)博士及马哈拉施特拉邦、北方邦、西孟加拉邦三位首席部长进行视频通话。莫迪表示,将在位于孟买、诺伊达和加尔各答的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中心建立新冠肺炎病毒检测实验室。该实验室建成后,预计每天能检测超过一万个样本,未来还可检测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登革热等其他传染疾病。此外,莫迪称赞印度个人防护装备产业的巨大发展。尽管印度专业个人防护装备制造业一度发展滞后,但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个人防护装备制造中心。在过去六个月内,超过1200家公司在印度生产个人防护用品套装,每日可生产30万只N95口罩和45万盒检测试剂。此外,印度全国现有近1300个实验室,每天可进行50 -100万次病毒检测,为印度抗击疫情做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7月27日《新德里电视台新闻》
本期编辑:马萍、马鹏恒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