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简报】印度经济简报 · 第24期
印 度 经 济 简 报
第 15 期 · 总第 24 期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研究撰写团队
施兰茶、王凯文、彭珅
范衍、徐梅影、谢禹韬
本期提要
贸易下滑 | 受中印冲突波及,印政府出台政策限制中国商品进口,本年度中国对印出口额已同比下降24.7%
债务水平 | 尽管印度债务水平持续走高,但风险可控,分析人士指出印政府应首先关注经济增长而非债务状况
税收政策 | 印度推出新版个人所得税纳税平台,通过引入无差别评估、无差别上诉手段增加纳税审核透明度
国防工业 | 为重点推进国防工业“独立自主”,印政府发布政策草案,但被业内批为目标不现实、细则不明确
中印经贸
【采购设限】全印贸易商协会提议禁止华为、中兴参与印度5G网络建设,印政府工作组也提出相似否定态度
——摘编自8月12日《经济时报》
【贸易下滑】受中印冲突波及,印政府出台政策限制中国商品进口,本年度中国对印出口额已同比下降24.7%
在中印边境冲突背景下,印度抵制中国产品呼声日益高涨。为此,印政府已制定多项政策,收紧中国商品进口审查。中国海关数据显示,自2020年1月以来,中印贸易总额降至434.7亿美元,同比下降18.6%。其中,中国大陆对印出口额降至322.8亿美元,同比下降24.7%;自印进口额增至110.9亿美元,同比上升6.7%。与此同时,中国智能手机在印市场份额自2020年一季度的81%降至二季度的72%。2019-20财年印度自华进口3亿美元电视机,为鼓励本国制造,印外贸总局(Director General of Foreign Trade, DGFT)于今年7月底宣布限制电视机进口。此外,印政府考虑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包括贱金属、笔记本电脑、手机电子元件、家具、皮革制品、玩具、橡胶、纺织品、空调和电视机等在内的中国商品经东南亚国家转口销往印度。有报道称,印度还希望提高10%-15%活性药物成分(API)进口关税,以刺激国产替代积极性。然而,印度制药业目前仍严重依赖自华进口中间药品,约68%的API和90%以上抗生素产自中国。——摘编自8月9日《今日印度》
【航运禁令】印度国有石油公司停止雇佣中国油轮运输原油和石油产品,此举对印度石油贸易负面影响有限
中印边境冲突以来,印度国有石油公司停止雇用中国油轮运输原油和石油产品,此举对印石油贸易负面影响有限。据悉,印度国有石油公司计划要求石油贸易商和供应商不再使用中国船只向印度发货。印度石油企业高管表示,由于他们使用或租用的外国油轮大多悬挂利比里亚、巴拿马和毛里求斯等国国旗,而中国船只主要用于运输液化石油气,总体占比较低,因此印度石油公司业务不会遭受打击。印度三家国有炼油企业——印度石油公司(IOCL)、印度巴拉特石油公司(BPCL)和印度斯坦石油公司(HPCL)发言人尚未对此发表评论。——摘编自8月13日《铸币报》
战略宏观
【应对危机】本轮经济危机较1991年更为严峻,政府宜举借外债,避免债务货币化,并高度警惕贸易保护主义
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受疫情影响,印度当前经济形势较1991年国际收支危机期间更为严峻。辛格认为,尽管疫情期间实施封锁无可厚非,但印政府3月施行的全国封锁令过于突兀和严格,严重冲击人民生计,并导致税收大幅缩减。辛格指出,政府举借外债将推高债务占GDP比重,但这是维持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之举。此外,印政府不宜贸然采取财政赤字货币化手段,如大量印发货币。与此同时,印政府应警惕陷入贸易保护主义,避免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辛格还建议印政府立即采取三大措施缓解疫情对经济冲击。首先,政府应给予民众足额救济金,维持人民生计以重振消费。其次,政府应通过信用担保计划为企业提供充足信贷。最后,政府应改革金融部门为经济释放活力。——摘编自8月10日《BBC新闻》
【债务水平】尽管印度债务水平持续走高,但风险可控,分析人士指出印政府应首先关注经济增长而非债务状况
印度储备银行近期发布报告称,在高借贷与低增长叠加作用下,2020-21财年债务占印度GDP比重将高达87.6%。该比率在疫情暴发前已经开始恶化,自2012财年的67.4%上升至2020财年的72.2%。尽管如此,分析人士指出,印度应首先关注经济增长而非债务状况。为刺激经济复苏,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而非滑向财政保守主义。高盛集团印度首席经济学家普拉奇·米什拉(Prachi Mishra)表示,短期财政及债务状况恶化并非投资者和评级机构的主要担忧,大规模财政支持能力不足才是印度最大风险。米什拉建议,为增强市场信心,防止信用评级进一步下降,印政府应千方百计使印度经济迅速恢复增长,并制定稳健的中期财政计划。印度国家银行集团首席经济顾问高什(Soumya Kanti Ghosh)也指出,虽然增加借贷将推迟印度实现总债务占GDP比重降至60%以下的财政目标,但由于政府债务以内债为主,且目前外汇储备水平足以偿还全部外债,因此印度债务风险仍然可控。——摘编自8月20日《铸币报》
【通胀前景】由于疫情引发供给侧冲击,印度通货膨胀率一路走高,但需求侧疲软或导致通胀水平出现回落
由于疫情引发供给侧冲击,印度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一路走高,从今年3月的148.6升至6月的151.6,全年CPI预计增长6.1%。其中,食品价格指数3月为148.9,6月升至153.1。受关税上涨及交通恢复影响,剔除食品与能源价格变动的核心通胀指数也有小幅上涨,6月份环比增长4.9%。然而,由于消费需求相对供给仍然疲软,经济学家预计,印通胀率或将回落至2.5% 至3.0%水平。——摘编自8月14日《彭博社报》
政策治理
【教育政策】莫迪独立日讲话称,新版国家教育政策助力印度“自力更生”计划,疫情下在线教育将成为常态
8月8日,印总理莫迪于德里红堡发表印度独立74周年纪念日演说。他指出,新版印度国家教育政策将取代已使用34年的旧版政策,并在实现印度“自力更生”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政策致力于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帮助印度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同时,政策旨在为学校和高等教育系统改革奠定基础,推动印度成为全球知识大国。此外, 新政策尤其强调国家研究基金会在促进国家创新与进步中的作用。莫迪在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为线上教育领域带来巨大机遇,疫情之下在线课程要实现常态化运转。自3月份印度实施全面封锁以来,课堂教学通过线上课程展开。尽管如此,,统计数据显示,超过2.4亿印度儿童的日常教学仍受到影响。——摘编自8月15日《ZEE新闻》
【税收政策】印度推出新版个人所得税纳税平台,通过引入无差别评估、无差别上诉手段增加纳税审核透明度
近年来,印政府税务部门已采取多项措施简化纳税流程、降低税负,包括降低公司税和取消股息税,简化直接税法,提高沟通透明度等。作为结构性税改里程碑之一,印度总理莫迪于8月13日宣布启用新版个税纳税平台。项目名称为“透明税收—诚实纳税”,意指诚实的纳税人对印度税收改革制度无所畏惧。该系统旨在通过引入无差别评估、无差别上诉等手段增加纳税审核透明度。这一新型治理模式也标志着莫迪政府实现“最小政府最高治理”的决心。——摘编自8月13日《印度斯坦时报》
【改革方向】为实现“新印度”愿景,印度应重视经济增长,强化基础设施、扩大产业规模、发展产业科技
印总理莫迪指出,“新印度旨在建立一个生态系统,每一位印度人都能在其中发挥最大潜力。” 为实现“新印度”愿景,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NITI Aayog)主席阿米塔布·康德(Amitabh Kant)近日接表示专注于深化改革至关重要。康德指出,虽然印度自独立以来在粮食生产和服务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制造业仍相对落后,改进空间巨大。针对制造业规模与成本劣势,他认为印度需扩大产业规模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应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以降低物流成本。为实现这一愿景,首先,印度必须将经济增长置于首位,推进改革与发展,同时确保增长具有包容性、可持续性和区域平衡性。其次,印政府需加大现代科技和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教育水平,这是实现新印度愿景之关键。再次,就未来70年发展方向,康德表示印度应走在当前科技革命最前沿。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研究表明,印度有望跻身领导位置的领域包括电动汽车和电池存储制造业、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区块链、网络安全、云计算和基因组学等。为了释放这些领域的巨大潜力,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已主导出台多项政策举措。——摘编自8月16日《Livemint》
重点行业
【印日合作】印度计划在阿萨姆邦设立第13个日本工业园区,并建立快速通道制度,以加强印日双边经贸关系
为促进国内制造业发展并加强印日双边经贸关系,印度计划在阿萨姆邦设立第13个日本工业园区。印工业和国内贸易促进局局长Guruprasad Mohapatra在“投资印度特别论坛—日本分论坛”上表示,该局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分析对工业园区进行选址。与其余12家一体化工业园区一样,该园区将享有完备的高标准基础设施,包括可即时投用的工厂,以及日企专属的投资补贴计划。此外,印政府也在设计快速通道制度,帮助日企解决赴印经营的流程问题。例如,在8月13日印日双边会议上,双方讨论了取消零液体排放规定以鼓励半导体产业投资,并预计在2021年4月前设立投资支持小组,助力建设一站式电子平台,方便日本在印商业活动。——摘编自8月6日《金融快报》
【国企改革】印度发展思路从追求国有化转向鼓励私有化,政府应更关注私有企业收益而非国有企业撤资回报
莫迪政府推出“战略部门清单”,清单外的产业仅计划保留四家公共事业部门企业(public sector undertakings,PSU),既“国企”。印度官员指出,政府调控职能应遵循基本经济原则,即重视煤炭、银行、运输和基础设施等战略部门,而不应插手市场已达到充分竞争状态的商品生产和服务行业。印政府目前仍经营包括酒店(印度旅游发展公司)、旅行社(Balmer Lawrie)、地板清洁剂(孟加拉化工和制药公司)等零散业务,相关领域私人企业因此面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例如,这些通常享有政府税收、补贴等优惠待遇和软预算约束,在授信中也接受隐性政府担保,面临的风险远低于私企。此外,由于国企的存在,政府实质上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难免产生偏颇。政府退出国企的根本目的并非出售政府业务以实现创收,而是在于释放非生产性资源,促进公平竞争,提高生产效率。因此,莫迪政府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撤资回报上,而应关注私有企业收益,以更好地利用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促进经济增长。——摘编自8月10日《印刷报》
【国防工业】为重点推进国防工业“独立自主”,印政府发布政策草案,但被业内批为目标不现实、细则不明确
印度近期发布“国防装备生产和出口促进政策草案”,着力推动国防工业实现“独立自主”,并促进国内制造业发展。该政策列举101项禁运品,并为本土生产商逐步替代设置日程表,其中65项于2020年12月起进行禁运,其余36项将在2025年前逐步实现禁运。2025年政策目标包括:国防产业技术和设备自主供应达到90%;航空航天产业年营收达到1.75万亿卢比,出口达0.35万亿卢比;政府自本土国防工业供应商采购额达1.4万亿卢比,空军和海军分别计划采购价值1.3和1.4万亿卢比装备。然而,分析人士对草案提出批评。一方面,草案政策营收增长目标不现实。目前印度国防工业年营收仅为0.7万亿卢比,要实现2025年目标,年增长率需达到15%,但印度国有国防企业目前年营受增长率仅为5%至7%。这意味着政府国防支出需保持8%-10%的年均增长,而其余增长需由私人国防企业贡献。事实上,莫迪政府过去五年内并未增加国内国防供应商订单,反而从法国和俄罗斯订购战斗机和S-400防空系统,与国防工业“独立自主”的宗旨背道而驰。另一方面,草案的政策实施细则也不明确。草案对国防科技企业的“国籍”定义不清,并未将外国公司在印全资子公司、印外合资公司等经济实体排除在政府供应商名单之外,这实质上给外国公司在印运营“开了后门”。——摘编自8月17日《彭博社》
本期编辑:马萍、马鹏恒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