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报·57期 | 空前密集的美印战略互动究竟意味着什么?

南亚研究通讯 南亚研究通讯 2021-11-21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并加星标 
 精彩消息不错过!



印度政治简报


2021年第17期 · 总第57期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编委会:孙上了、吴孟克、王思远、张潇予、施兰茶 

责任编辑:马鹏恒、杜文睿

本期编辑:陈安澜 江怡

本期提要

【美印关系】美印外交互动空前密集:9月初气候特使访印;9月底印总理访美;11月 “2+2”部长级对话【选人标准】起底印人党中央近期五次更换不同邦首席部长背后的考量,维持莫迪-沙阿的中央集权是根本逻辑【金融市场】印政府成立“国家资产重组有限公司”处置巨量不良资产,经济学家称此举杯水车薪、为时已晚【种姓普查】印种姓人口普查工作尚未开始即引争议,多数政党无意改变现状,基于种姓的不平等难有改善


外交动态 

【印澳关系】印澳举行首届“2+2”部长级会议,深化国防、科技合作,寻求尽早达成贸易协定“早期收获”

9月11日,印度、澳大利亚外长、防长于新德里举行首届“2+2”部长级对话,至此印已与美、日、澳三国先后建立了“2+2”对话机制。会后双方发表《联合声明》,重申进一步深化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经贸方面,双方强调12月前达成经贸协议的“早期收获”方案,尽早解决印公司离岸收入征税问题。两国希望通过在关键技术、商品、服务等方面合作加强弹性供应链建设。国防安全方面,澳邀印参加“护身符军刀(Talisman Sabre)”演习,增强两国作战协调性。印则邀澳参与国防工业合作,实现国防设备共同开发、生产。科技方面,双方启动第二轮澳-印网络和关键技术合作伙伴关系(AICCTP)拨款计划,以加强对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区域局势方面,印澳两国对阿富汗局势均表关切,呼吁阿塔建立包容性政府,保证外国国民和想要离开该国的阿富汗人安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两国还呼吁国际社会在阿开展反恐行动,削弱中国的域内影响力。《澳大利亚人》报社论指出,落实印澳间绵延十年的贸易谈判是澳当下面临的急迫挑战,而考虑中澳关系急转直下及阿塔夺权,印澳有必要尽快深化双边经济和战略关系。

——摘编自《印度教徒报》《今日印度》、印度外交部网站

 

【金砖国家】金砖国家举行第13次领导人峰会,与会国家通过《新德里宣言》,印国内对金砖机制态度明显分裂

9月9日,金砖国家在线上举行主题为“持续合作,团结共识”的第13次领导人峰会。印总理莫迪表示,金砖机制是“新兴经济体的有力发声渠道”,但不要“太自满”,未来应该更加注重结果导向。会后,金砖国家签署《新德里宣言》,重申金砖国家应加强政治安全、经贸财金、人文交流的“三轮驱动”,并在全球健康、应对疫情、多边改革、反恐合作、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人文交流等方面达成多项原则性共识。除金砖峰会之外,印还组织主持近131场会议和活动,签署通过36项宣言、报告、行动计划。同时,金砖旗下的新发展银行将孟加拉国、阿联酋、乌拉圭吸纳为新成员国。然而,印国内对金砖机制发展前景意见分歧明显。经贸层面,印展望较为积极。摩根大通首席印度经济学家指出,相较2013年,金砖国家当前金融更为稳定,应该更加注重经济增长。印农业部长则表示,金砖国家可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消除饥饿贫困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地缘层面,印看法趋于负面。梵门阁智库文章指出,金砖各国在阿富汗问题、国际多边机制改革等问题上立场迥异,难以共同行动。尼赫鲁大学专家表示,印在阿外交努力必然遭到中巴联合遏制。金砖具体目标和行动缺位可能使峰会共识流于表面。印驻阿前大使表示,《新德里宣言》对阿问题表述谨慎,相关措辞含糊不清,甚至毫无意义,表明各方仍分歧明显。甚至有印媒表示,由于其他金砖国家在阿问题上与印分歧过大,能够遏制中国地缘影响力的Quad未来理应取代金砖机制。

——摘编自《印度斯坦时报》《金融快报》

 

【美印关系】美印外交互动空前密集:9月初气候特使访印;9月底印总理访美;11月 “2+2”部长级对话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美印外交互动呈空前密切状态。继8月中旬印外长苏杰生访问美后,9月1日至3日,印外秘什林拉再访美国。访美期间,什林拉会见美国务卿布林肯和副国务卿舍曼,讨论Quad发展、阿富汗局势等双多边问题。双方已同意11月份举办美印“2+2”部长级会晤。9月1日,美印双方举行“2+2”闭会期官员会议,评估“印美战略伙伴”关系下双边议程进展,并讨论部长级会议的筹备情况。9月12日,美气候特使约翰·克里访印,旨在为美在11月联合国气候会议的议程吹风。克里敦促迄今没有坚定的碳中和目标的印度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对此,莫迪政府则回应称,“碳中和并非印当前唯一优先目标”。9月14日,印外交部称,总理莫迪拟于9月23日访美,并于24日出席QUAD领导人峰会。与此同时,布林肯向美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表示,美正在寻求利用印军事基地谋求“超视距打击”阿富汗恐怖组织。

——综合摘编自《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教徒报》


内政动态 

【古邦换将】转嫁矛盾、重点拉拢、故技重施,印人党中央更换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尽数撤换邦内主要官员

在古吉拉特邦印人党籍首席部长鲁帕尼9月11日突然宣布辞职后,印人党中央次日宣布普潘德拉·帕特尔(Bhupendra Patel)为古邦新任首席部长。普潘德拉现年59岁,政治履历尚浅,目前仅在其地方议员第一个任期内,但却出人意料压倒诸多人气领袖,被印人党中央选中。9月13日,普潘德拉主持改组古邦政府,并在被印媒称为“清洁行动”(Operation Clean)的行动中,尽数撤换了鲁帕尼政府时期所有的邦级部长。多家印媒分析指出,印人党古邦换将的目的在于准备2022年底的邦选。具体来看,可能有如下动机。一是转嫁防疫失败责任。换将能够减轻之前古邦印人党政府应对第二波疫情不力带来的负面影响。许多反对党也称印人党换将意在“甩锅”。二是拉拢帕迪达尔种姓。普潘德拉出身帕迪达尔种姓,考虑到自2015年以来帕迪达尔种姓已对印人党严重不满,此时向这一种姓社群示好就显得尤为必要。三是延续传统选战策略。印媒指出,莫迪在古邦执政时曾于2007年、2012年两次更换40%到50%的邦议员,旨在减轻选民“反现任”情绪。普潘德拉系古邦前首席部长、北方邦现邦长,同样出身帕迪达尔的阿南娣贝恩·帕特尔(Anandiben Patel)的亲信。2016年正是在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主导下,阿南娣贝恩被迫辞职,让位给与沙阿相同出身于耆那教教徒、被认为是“沙阿门徒”的鲁帕尼。

 ——摘编自《印刷报》《印度快报》

 

【选人标准】起底印人党中央近期五次更换不同邦首席部长背后的考量,维持莫迪-沙阿的中央集权是根本逻辑

近期,印人党中央多次更换地方长官,包括古吉拉特邦、卡纳塔克邦、北阿坎德邦(2次),以及改组内阁前卸任的阿萨姆邦首席部长索诺瓦尔(Sarbananda Sonowal)。《卷轴报》指出,贯穿印人党系列“换将”的根本逻辑,是维护莫迪-沙阿为首的印人党中央权力集中。多家印媒也结合莫迪-沙阿选任首席部长的历史,重点分析其选人标准。一是根基较浅。拥有强大地方根基的“人气领导人”客观上往往分散印人党中央权威。此前,莫迪-沙阿甚至专门挑选“非本地支配种姓”的候选人——例如之前选择耆那教出身的鲁帕尼任古邦首席部长。然而,面对印受第二波疫情重创的严峻现实,目前印人党中央已被迫向各地强力社群妥协。二是与莫迪-沙阿私人关系紧密。当下印人党中央较此前更为注重派系属性和个人效忠问题。三是年轻,莫迪-沙阿特别偏爱44到55岁之间的候选人。四是有国民志愿服务团背景。

 ——摘编自《印刷报》《卷轴报》《印度快报》

 

【旁邦换将】旁邦国大党首席部长为拉胡尔·甘地支持下派系,其主持下国大党全国“整顿”在各邦甚嚣尘上

9月18日,旁遮普邦首席部长阿玛琳德(Amarinder Singh)致信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宣布辞职。9月19日,与旁邦地方组织商议后,国大党中央决定由查兰吉特(Charanjit Singh Channi)接任阿玛琳德。本次旁邦首席部长换人的起因是该邦原首席部长阿玛琳德与旁邦国大党主席西杜(Navjot Singh Sidhu)持续内斗。西杜得到拉胡尔·甘地、普里扬卡·甘地的支持。过去几个月内,西杜派系将炮火对准阿玛琳德,堪称印度政治史上奇观。多家印媒分析,拉胡尔之所以放任西杜与阿玛琳德撕斗,原因有三。一是国大党在该邦具有绝对优势。受农民抗议冲击,印人党与阿卡利党已难成气候,即使旁邦国大党组织发生严重内斗,也有望保持优势地位。二是阿玛琳德年事已高。阿玛琳德现年79岁,因此即使阿玛琳德转投他党,其追随者也很难不考虑其年龄问题。三是阿玛琳德人气已严重下滑。阿玛琳德口碑已受到疫情、毒品泛滥、物价升高、经济停滞多重打击,继续对其支持或对2022年3月的旁邦邦选不利。多家印媒指出,当下旁邦事态是拉胡尔·甘地“整顿”国大党全国组织的一部分,旨在重树国大党中央对地方组织的威信。目前,国大党拉贾斯坦邦、喀拉拉邦、恰蒂斯加尔邦组织均处于激烈内斗中。一些受拉胡尔批斗的地方派系对旁邦事态深感不安。近期多名喀拉拉邦国大党邦议员退党转投在喀邦执政的左翼党派,而拉贾斯坦邦首席部长盖洛特(Ashok Gehlot)也在多个渠道表达不满。

 ——摘编自《印刷报》《印度快报》《卷轴报》


政策动态 

【国企改革】印铁路公司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亟需大改组,莫迪政府拟大规模精简机构,私有化下属服务机构

9月中旬,莫迪政府推出印度铁路公司的改革计划草案。印度铁路公司(Indian Railways)是印最大雇主和运输企业,设有18个分局,雇佣超过125万人,2020年运输12.1亿吨货物。印铁利润率长期低于5%,而疫情使其经营状况雪上加霜。该计划草案拟大规模精简与合并机构,包括裁撤铁路电气化部门、工厂现代化部门、铁路信息系统中心(CRIS)和印度铁路局替代能源部门;整合印铁下属的八个主要轨道车辆制造厂为新的单一企业。同时,印最大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商铁路电信(RailTel)也将被整合进印铁餐饮旅游公司(IRCTC)。计划草案还拟从印铁剥离学校、医院等下属服务机构,并整合加入印中央或地方教育医疗机构。

——摘编自《印度教徒报》《经济标准》《印度时报》

 

【金融市场】印政府成立“国家资产重组有限公司”处置巨量不良资产,经济学家称此举杯水车薪、为时已晚

9月中旬,印财长西塔拉曼宣布,印央行拟批准成立国家资产重组有限公司(NARCL)。NARCL本质上是由国家担保3060亿卢比的坏账银行,用于处理各银行现存不良资产。NARCL成立后,拟面向各银行购入约9000亿卢比不良资产。由公共与私有贷方共同组成的“印度债务处置公司”(IDRC)将负责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并致力于在债务清算前提高资产价值。西塔拉曼称,印政府拟为NARCL向银行提供的抵押收据提供五年担保。而NARCL购入银行坏账时,将根据评估向银行支付不良资产账面价值15%左右的现金,并为剩余部分提供抵押收据。债务清算完成后,余下85%的抵押收据将兑现。截止2021年3月,印银行系统中不良资产高达8.35万亿卢比,不良率高达9.5%。其中,印工业部门贷款超过11%为不良资产;农业部门9.8%;服务业7.5%;个人贷款2.1%。同时,公有银行不良率高达达到9.54%。经济学家指出,成立NARCL已错过最佳机会窗口——在巨额不良资产面前,此举杯水车薪。

——摘编自《印度时报》《印度教徒报》《德干先驱报》

 

【印度经济】莫迪政府推出1068.3亿卢比的纺织业生产激励计划,旨在提振落后地区经济,培养人造纤维产能

9月初,莫迪政府通过总价值1068.3亿卢比的纺织业生产激励计划(PLI),旨在促进投资人造纤维和服装制造领域及研发相关工程技术。而印境内经济落后地区的项目将得到优先审批。莫迪政府预计本计划将带动1900亿卢比投资,创造75万新工作岗位。印现阶段纺织品出口多为棉织品,而全球纺织品贸易超过65%为人造纤维,中国是人造纤维大国。印此举意在通过增加人造纤维领域产能,逐渐提升其在全球纺织领域地位。

——摘编自《印度教徒报》、印度技术用纺织品协会官网


社会动态 

【变卖国资】莫迪政府加速国企私有化进程,为缓解财政紧张局面,拟抛售印度铜矿、印度航空等大型国企

印度航空(Air India)日均损失2亿卢比,累计亏损超过95亿美元,因此尽管印航私有化进程已经持续三年,但是一直无人问津,这迫使印政府放松条款并下调竞标价格。近期,印航私有化进程加速,塔塔集团和香料航空(Spice Jet)均宣布出资参与竞标。同期,印政府持股75%的印度斯坦铜业也加快私有化力度,该司拟向私人企业或个人出售10%的股票,为印政府带来112亿卢比的短期收益。莫迪政府拟于2025年前出售价值810亿美元的国资。印国家转型委员会官员称,莫迪政府计划以出售或长期租赁的方式,推动已建成的天然气、公路、火车站、仓储设施私有化,提升公共资产利用率,进一步加大未来公共投资收益。根据规划,莫迪政府拟从公路部门获得 1.6 万亿卢比;从铁路资产中获得 1.52 万亿卢比;从输电线路中获得 4520 亿卢比;从天然气资产中获得 3983.2 亿卢比;从电信项目中获得 3510 亿卢比。

——摘编自路透社

 

【种姓普查】印种姓人口普查工作尚未开始即引争议,多数政党无意改变现状,基于种姓的不平等难有改善

8月底,比哈尔邦首席部长尼蒂什·库马尔会同来自多个政党的代表在新德里拜会莫迪,要求举行以种姓为导向的人口普查。此举引发印社会热议,多名政界人士表示支持种姓普查。值得注意的是,印上一次种姓人口普查是1931年,而调研摸底种姓人口情况能助力推出更公平的社会政策。然而,反对者指出,种姓普查恐强化基于种姓的社会分裂,导致印度教徒之间的种姓对立。印人党对种姓普查态度暧昧。执政前,印人党曾支持开展种姓人口普查,但执政后却担心普查改变政治基本盘结构影响选举,而态度迟疑。国大党执政期间也反对开展种姓人口普查。印共马坚持认为“印社会应以阶级划分,而非种姓”。总体看,大多数政党希望借重种姓身份获取选票和权力,但却鲜有意愿改变现状。根据尼赫鲁大学的研究结果,印度高种姓人群掌握了41%的国家财富,而约共占总人口51%的达利特人和部落民则分别掌握7.6%和3.7%。

——摘编自《外交官》

 

【车企离印】福特宣布撤离印市场,贸易壁垒过高叠加自身本土化不力恐是美汽车企业连续放弃印市场的主因

美福特汽车公司近期宣布拟在一年内退出印市场,未来几个月内将彻底关闭位于金奈和萨南德的两家工厂,裁撤当地4000余个工作岗位。福特公司1995年进军印市场,但却26年持续亏损,过去10年亏损额更超过20亿美元。根据印汽车营销联合会统计,福特在印市场占有率持续走低,2021年7月仅剩1.8%。福特并非首家折戟印市场的美车企,此前已有通用汽车、哈雷摩托的失败案例。印的贸易保护主义强大,针对汽车的税收极高,这严重拖累美车企。其次,美汽车品牌也并未根据印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低油耗的需求进行本土化改造。专业人士称,印市场看似前途远大,但实则举步维艰。其实,售价1万美元的汽车最受欢迎,市场占有率45%的日本铃木和17%的韩国现代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取得成功。此外,渴望入局印市场的特斯拉也遭遇挫折。它提出的以在印设厂换取降低汽车进口税遭印政府否决。

——摘编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本期编辑:陈安澜 江怡



  往期推荐↓  

▲政报·56期 | 在阿富汗大溃败,会促使印度彻底倒向美西方吗?

经报·50期 | 我国港口的一名工人如何影响印商未来两月备产计划?


▲重磅 | 来了!“四边机制”首次领导人线下峰会官方声明全文

▲重磅 | 王思远:印度战略界究竟如何看待在阿战略大溃败?


  更多内容请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