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 | 印政治精英如何看待处于历史最低谷的中印关系?

南亚研究通讯 南亚研究通讯 2021-11-21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并加星标 
 精彩消息不错过!


本文共2877

阅读预计约8分钟


编译 | 江怡

审校 | 穆祎璠

编辑 | 陈安澜 王娇杨

 



  导言  

印政界精英究竟如何看待已处于历史低谷的中印关系?相比利益密切相关的印人党莫迪政府,来自国大党的声音可能更富有洞见而清晰明确国大党“大嘴巴”夏希·塔鲁尔近期发文指出:在综合国力上,中印相对实力差距越拉越大,两国事实上已处于不同量级,且时间还站在中国一边;在边境问题上,莫迪政府看似强硬但实际上却不断丢分,不管印军怎么做,其所处的现地局势都势必恶化;在经贸问题上,印严重依赖自华进口,而在疫情冲击下莫迪政府对华“脱钩”“断链”等于自断手脚……如塔鲁尔所指,陷入全面窘境的印度对中国可能更是大麻烦——印既不能投降,又不愿被支配,只能选择投靠美西方加强反华包围。南亚研究小组特编译此文,供各位读者参考。


图源网络


在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15个月后,两国关系似乎进入了史上最低潮。毋庸置疑,早在加勒万事件之前,中印之间就存在多重紧张关系:一是双方都围绕对方控制的土地提出互斥的领土要求;二是中国与“印度敌对而分离的同胞”巴基斯坦建立了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这是成为中印间悬而未决的长期问题;三是印度收容庇护1959年出逃的大和尚。但是,中印都没有让这些矛盾支配双边关系:中方宣称可以搁置边境争议留给“后代”解决,而印方也支持“一个中国”政策,没有给藏独势力背书,同时在官方层面仅以“精神领袖”身份对待大和尚。

 

印度通常并不想在双边关系中制造纷扰。印方的行为和声明的意图并非激怒中国,而是把边界纠纷置于次要位置,并促进对华经贸关系(目前总额接近1000亿美元)蓬勃发展。印度政府曾明确表示,不愿加入美国牵头“遏制”中国的任何行动。无疑,在经历两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后,印度对“战略自治”的痴迷使其对西方的甜言蜜语高度警惕。

 

讽刺的是,在加勒万河谷暴发冲突前,2020年本应是中印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9年10月,中印领导人在印度马哈巴利普兰举行他们9年来的第18次会晤,双方共同承诺将两国关系推向“更高的水平”。为纪念建交70周年,中印两国政府宣布拟开展70项联合活动,包括进一步改善两国蓬勃发展经贸关系、支持两国文明联系的学术研究,甚至互派军事访问团等——这本想展现出中印大合作。

 

那些关于中印合作的设想并不只是空话,两国确实发展出多种接触互动的渠道。1991年以前,中印贸易微不足道,而如今中国已是印最大贸易伙伴。莫迪早年大力支持中印发展更密切的经贸关系,曾在经济战略领域取消了一批针对中国投资的限制,涵盖港口、机场、发电和电信技术等。因此,到2020年,中国对印投资(包括已落实和计划中的投资)达到约260亿美元之巨,其中基础设施项目约占总额一半。印度在金砖国家机制下与中国进行外交接触,并举办中-俄-印年度峰会。同时,印度也积极投身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以前被称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新开发银行(NDB)。 

 

然而,中印两国间这种回避棘手争议,而聚焦双边经贸合作的做法,显然正中中国下怀。解放军在似平静的战略局势下,反复运用小规模军事行动,零敲碎打以消耗和打击印军。例如,解放军在实控线(LAC)沿线数平方公里土地内施展战术动作,然后就宣布和平。尽管双方如期宣布“脱离接触”,也都声称“危机已结束”,但中方却得以推进最新部署,并有效巩固——这类小危机总以中方获得更具优势的现地态势告终,而每次事件都在实控线上创造新的“常态”。

 

在加勒万冲突中,解放军似乎运用了一种战术,在其觊觎的实控线地区前推阵地,以威胁印军位置,并阻断印军巡逻。在系列行动后,据报道解放军已控制拉达克实控线沿线900平方公里的地区。这种态势正在威胁印方在无争议的印度领土上修建道路、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在西藏实控线地区,解放军之前也曾发起过类似行动。解放军不仅巡逻,还在这些“远在中国‘主权声索’线以外的地区建立固定军事存在,例如占领班公湖附近的“手指高地”、搭起数百顶帐篷、构筑混凝土结构,还沿实控线增建数公里道路。这些举措似乎旨在扩大控制区域至加勒万河和什约克河交汇处,这将使印方难以进入加勒万河谷。

 

中方策略似乎是巩固加强实控线特定地区,以便最终解决边界问题——如果将实控线的最新变化纳入考虑,态势将对中方更有利。这可能是一项更长远的计划:中方一直表示要搁置争议留给子孙后代解决,且深知中印之间的经济、军事、地缘政治实力相对差距每年都在拉大,并将实控线附近的现地局势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引导。与此同时,中印边界冲突使印度失去平衡,这也向全球揭示“印度并无能力挑战中国,不用说向其他国家提供安全保障”。

 

时任中国领导人的邓小平在1988年曾告诉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21世纪将是印度和中国的世纪”,但现在情况已经很明确,中国当今的决策者可能再没有心境说出这种“漂亮话”了。中方相信——并确信他们知道——21世纪注定属于中国,并且非常乐意展现印度在权力差序格局中的从属地位。

 

印度战术选择其实颇为有限。目前,印度为防渗透入侵已加强部署在实控线附近的军事力量,并希望通过外交或军事手段迫使中方恢复原状。双方目前正进行外交和军事磋商以缓解紧张局势,但局势缓和数月来已陷入停滞,只因中方表现得好像双方脱离接触已完全达成。

 

作为回应,印方举措主要是“象征性”的经济报复行为,包括以数据安全为由在印市场封禁中国背景的APP。正如华为和中兴已被排除出印5G电信基础设施竞标一样,很多中资公司也可能会失去在广阔印度市场牟利的机会。此外,莫迪政府还在铁路、高速公路、公共部门建设、电信等领域针对中资重新实施更严格的限制。显然,这与莫迪政府早年对中国的开放政策背道而驰。

 

然而,印度诸多关键产品上都过度依赖对华进口,包括“印度制造”亟需的药物活性成分、汽车零配件、芯片微芯片等。印度决策层内不少人担忧,如果印度对华采取过于强硬的举措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今,印度的非消费经济仍然高度依赖中国,更重要的是,印度面向全球的出口的也离不开自华进口。在印度诸多制造业行业中,上游材料、设备、零部件,甚至技术解决方案都来自中国。在印经济已遭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而大幅萎缩的背景下,强行对自华进口产品实施“断链”“脱钩”会对印经济造成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印方发起的报复行动注定效果有限。尽管从印度角度看,对华贸易似乎很重要,但从中国角度看,对印出口仅占其总出口的 3%,这个表明即使莫迪政府大幅削减自华进口也不足以威慑中方改变其行为。

 

在这一系列考虑之下,似乎只为印度留下两种战略选择:要么对华妥协,在域内面对强硬的中国而屈居其次;要么投靠外援,投奔更广泛的国际联盟,以寻获足以反击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既然第一种战略选择恐是任何民主国家都无法接受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实际上正在推动印度做其一直抵触的事情——与西方结盟?


作者简介:夏希·塔鲁尔 (Shashi Tharoor )是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印度前外交国务部长和人力资源开发国务部长、国大党议员,目前代表喀拉拉邦首府蒂鲁文南特布勒姆(Thiruvananthapuram)出任国会议员,也是 22 本书的获奖作者,包括最近的《归属之战》。



本文编译自《The Hindu》网站2021年9月16日文章,原标题为Hardly the India-China century Deng envisioned,作者为Shashi Tharoor


本期编辑:陈安澜 王娇杨




  往期推荐↓  


▲政报·56期 | 在阿富汗大溃败,会促使印度彻底倒向美西方吗?

经报·50期 | 我国港口的一名工人如何影响印商未来两月备产计划?


▲重磅 | 印学者:中国正在大搞“无印良品”,全面加强对印围堵

▲重磅 | 王思远:印度战略界究竟如何看待在阿战略大溃败?


  更多内容请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