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治简报
2022年第8期 · 总第71期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编委会:孙上了、吴孟克、王思远、张潇予、施兰茶
责任编辑:马鹏恒、张正阳
本期编辑:张正阳、陈安澜
本期提要
【大国外交】美印举行第四次“2+2”部长级对话,双边分歧未影响合作,但美仍试图逐步蚕食俄对印影响力【遏制新党】平民党宣布参加多地邦选,将主打印人党较为失败的就业问题,印人党出台系列措施加以应对
【电信通讯】印电信管理局拟降低频段使用费,但相关行业协会对降价幅度失望,价格过高是其经营困境主因
【粮食供应】印试图借俄乌冲突机遇加大小麦出口,但粮食质量、国内饥荒、国际粮价是印粮出口的三大困难
【大国外交】美印举行第四次“2+2”部长级对话,双边分歧未影响合作,但美仍试图逐步蚕食俄对印影响力
印外长苏杰生和防长拉吉纳特·辛格4月11日赴美同国务卿布林肯及防长奥斯汀举行两国第四次“2+2”部长级对话。会前,莫迪和拜登还举行视频会晤。双方分享对乌克兰局势及其后果的政治、外交、战略评估。记者会上,双方还分别提及对方国内人权问题。这表明两国当前在俄乌问题和人权问题上仍存分歧。整体看,美印基本能够克服分歧和矛盾,形成务实且建设性的对话成果,在经贸、科技、军事等领域达成多项共识。经贸领域,双方希望尽快完成美印投资激励协议(IIA)谈判,在可再生能源、农业、医疗保健、中小企业融资等领域促进私营部门投资。科技层面,双方决定建立新合作框架,推进两国在先进通信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学、STEM、半导体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合作。军事层面,美印将推进两军“跨领域实时信息交换”能力建设,扩大印美国防技术和贸易倡议(DTTI)覆盖范围,包括反无人机系统和情报、监视、目标获取与侦察 (ISTAR) 平台等平台。值得注意的是,印同意加入美主导建立的“海上联合部队(CMF)”,将美印“印太海上合作”延伸至西印度洋。美还计划利用印船厂维护军舰。ORF研究员潘特(Harsh Pant)认为,本次“2+2”对话表明双方均能较好管控分歧并寻找解决方案,这是美印关系走向成熟的标志。美稳住美印关系的底线,在俄乌、人权等问题上不会对印过多计较,同时通过协助印国防工业、能源等领域投资建设,加强双边供应链、能源整合,而这旨在逐步侵蚀俄对印影响力根基。——综合摘编自《印度斯坦时报》《印度快报》
【周边外交】尼新总理访问印,双方在能源金融互联互通等领域达成多项协议,体现出尼亲印疏华态度走强尼新总理谢尔·巴哈杜尔·德乌帕4月1日至3日首访印度。这是2019年11月尼印爆发领土争端以来,尼首位访印的总理。此访表现出尼新政府亲印、亲印人党倾向较强。访印期间,德乌帕不仅会晤莫迪,还拜访印人党党部,会见北方邦首席部长约吉(Yogi Adityanath),并赴北方邦重镇瓦拉纳西。消息人士指出,德乌帕与印人党外交事务负责人维贾伊·乔泰瓦拉(Vijay Chauthaiwale)关系密切。在同莫迪的会谈中,德乌帕淡化边界分歧等棘手问题,而是寻求扩大对印合作。德乌帕对印保证,尼新政府将全力解决印度在尼援助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此前,在印政府表示不会从有中国公司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尼水电项目进口电力后,德乌帕立即以“企业未能及时开工”为由,取消备受争议的 1200 兆瓦Budhi Gandaki水电项目。尼印在能源、金融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双方发布《印度-尼泊尔关于电力部门合作的联合声明》,决定扩大和加强在发电、输电、电力交易等方面的合作广度和力度。尼邀请印企业赴尼开发、建设、运营水电、储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作为回应,印则同意在BBIN框架内协助尼发展水电外送和跨境电网,并接纳尼成为国际太阳能联盟(ISA)成员国。金融方面,印将在尼推出RuPay卡,助力两国金融实现联通。——综合摘编自印度外交部网站、《加德满都日报》
【大国外交】建交75周年,印法关系渐入佳境,两国探索经贸投资、军事安全、地区合作等多领域合作途径2022年是印法建交75周年,两国外交互动频繁,双边关系发展迅速。2月20日,印外长苏杰生访法,期间两国联合发布《蓝色经济和海洋治理路线图》,计划以经济合作、制度支撑、基础设施、科学研究为四大支柱,建立“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涵盖贸易投资、国防安全、卫生教育、研究创新、能源气变等具体领域。经贸投资领域,法驻印大使勒南(Emmanuel Lenain)表示,法担任欧盟理事会主席期间,将推动印欧尽快达成自贸协定,吸引更多印学生赴法学习。军事安全领域,4月12至13日,印法举行第20届防务合作对话,重点探讨海上安全、军贸合作、防务合作三大议题。地区合作方面,印法举行首次“西亚北非磋商”,就各自优先事项和共同关心的领域进行广泛讨论,并就西亚北非地区的政治、安全、经贸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并同意进一步加强在该区域合作。——综合摘编自《商业标准报》《印度斯坦时报》
【补选结果】印人党在新一轮补选的5个地方议会席位和1个人民院席位中败选,表明其仍面临强大党内牵制
4月16日新一轮补选结果显示,印人党在4个邦的全部5个地方议会席位和1个人民院席位中败选。在西孟加拉邦,印人党的一个地方议会席位和一个人民院席位被草根国大党(TMC)纳入囊中,这表明印人党在该邦的政治退潮仍在继续。在切蒂斯格尔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2个补选席位都被国大党拿下,而这两个席位恰恰都被认为是国大党邦议员的“传统领地”。印人党在比哈尔邦失去了全部两个席位。媒体报道称,印人党在该邦执政联盟中过于霸道和侵略性政策,引起多个种姓社群不满,甚至包括高种姓的普米哈尔(Bhumihar),进而导致选举失利。本简报认为,这一轮补选结果说明,虽然印人党处于强势地位,但远远谈不上一家独大,仍有诸多强大牵制力量需要印人党随时全力以赴加以应对。 ——综合摘编自《印刷报》《印度快报》
【教派浪潮】印度新一轮全国性教派冲突持续,“半自发性”特征显著,“去中心化”势必促其走向极端化
在印度教节日罗摩诞生日(Ram Navami)前后,印度教右翼团体对其他社群挑衅甚嚣尘上,引发印度新一轮全国性教派冲突。在卡纳塔克邦,与政治投机、经济操作混合的教派主义活动愈演愈烈。例如,在卡纳塔克邦,印度教右翼团体针对穆斯林水果商的发起围攻,声称“要结束穆斯林对卡邦水果业的掌控”。在中央邦,有印度教右翼分子借庆祝罗摩诞生日到卡勒古讷附近穆斯林聚居区挑衅,甚至进行劫掠和纵火,引发双方冲突。随后执政的印人党邦政府介入,以打击“暴乱分子”的名义,出动推土机铲平数十栋穆斯林所属商铺和民居。在德里尼赫鲁大学内,国民志愿服务团(RSS)所属学生组织全印最高学生会(ABVP)以要罗摩大神宗教仪式(puja)为由,要求其他学生不得吃肉,导致ABVP与其他学生团体发生冲突。除此之外,在德里城区、拉贾斯坦邦、北方邦等地也有教派冲突事件见报。本简报认为,这一轮教派主义浪潮以“半自发性”为主要特点。印人党在北方邦胜选、印人党中央推动《克什米尔档案》电影、印人党高层领导竞相发表强硬教派主义声明等行为的鼓励和刺激下,各地印度教右翼团体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试图以激进教派主义活动谋利。这种“半去中心化”特征势必导致挑衅性、极端化行动增强。 ——综合摘编自《印刷报》《印度快报》
【邦级政治】卡邦印人党关键人物因腐败案辞职,打破原有政治平衡,特邦稻米生产严重过剩产生政治危机
印人党籍卡纳塔克邦邦部长艾什瓦拉帕(K. S. Eshwarappa)因牵涉腐败案被迫辞职。艾什瓦拉帕系该邦印人党内一大派系头领,是前首席部长耶迪尤拉帕(B.S.Yediyurappa)的主要对手,而卡邦现任首席部长伯迈(Basavaraj Bommai)则是各派妥协产物,是印人党组织书记桑托什(B. L. Stonsh)试图在卡邦建立稳固地盘的结果。卡邦2023年拟据举行邦选,卡邦印人党内力量失衡无疑是印人党中央及桑托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在特伦甘纳邦,要求印联邦政府包收特邦稻米的示威运动达到新高峰。该运动由该邦首席部长拉奥(K. Chandrashekar Rao)发起的,要求联邦政府收购更多本邦稻米。自拉奥2014年上台以来,特邦大兴水利,使该邦耕地面积2015至2019年期间增长约84%,稻米平均亩产增长18%,稻米产量增长118%,达到约667万吨。然而,稻米产量快速增长导致生产过剩,催生严重的财政危机及政治问题,也促使拉奥政府向印人党联盟政府不断施压。 ——综合摘编自《印刷报》《印度快报》
【电信通讯】印电信管理局拟降低频段使用费,但相关行业协会对降价幅度失望,价格过高是其经营困境主因
印度电信管理局(TRAI)4月初计划降低包括5G在内的电信频段使用费用,降幅最高达40%。电信管理局计划将800 MHz、900 MHz、1800 MHz、2100 MHz、2300 MHz、2500 MHz、3300-3670 MHz频段起拍价格降低30%,并开放600MHz等新频段拍卖。印电信部在2021年官方文件中指出,频段费的作用在于平衡增加政府收入和保持行业健康发展。电信管理局表示,此前拍卖的频段仅有37.1%被电信运营商购买,大量频段闲置。因此,本轮拍卖5G频段3300-3670 MHz的全印使用权拍卖底价由之前的49.2亿卢比每MHz降至31.7亿卢比每MHz,主流频段700MHz也降至392.7亿卢比每MHz。此次拍卖20年的频段使用权,如果运营商想要购买30年使用权,则价格上升至1.5倍。然而,印度电信运营商协会(COAI)表示,降价幅度令人失望失望,高额频段使用费使多家电信运营商陷入运营困境。印高法判决显示,各大运营商2019共向印政府支付约9200亿卢比的频段使用费。——综合摘编自《印度教徒报》《印度快报》《金融时报》等
【海外资金】印最高法院驳回针对《外国捐款(管理)法》的诉讼,称境外资金仍是威胁国家主权的风险因素
印最高法院4月上旬驳回了挑战《外国捐款(管理)法》(FCRA)的诉讼,称接受外国捐款并非任何个人或组织的基本或者绝对权利。最高法院表示,尽管此举可能影响大量与外国捐款者未建立直接联系的草根非政府组织,但境外资金仍是威胁国家主权的风险因素。新法律要求所有非政府组织及外国捐款接收者必须在位于德里的印度国家银行的指定支行开户。反对者表示,新法案颁布后,很多机构开户申请被驳回,很多中小型非政府组织通过更大更有声望的机构作为中间人以获得境外捐助资金的渠道也被中断,导致组织存续岌岌可危。此外,中央调查局已试图以FCRA为依据,禁止曾批评印人权的大赦国际印度分部主管人员离境,但最后法院驳回中央调查局的要求。——综合摘编自《印度快报》《印度教徒报》等
【新馆疫情】印新冠肺炎疫情日渐缓解,但莫迪政府仍计划普及疫苗加强针,印企正开发无需冷藏的新型疫苗
印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4月上旬已经降低至一千例左右。印政府计划向所有成年人提供疫苗加强针注射,规定注射第二针和加强针之间必须间隔9个月以上。截止4月中旬,印已有2290万人注射加强针。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月份在英发现的XE重组毒株已在印出现,印卫生部门正在密切观察。同时,印Mynvax公司正在开发无需低温储存的新冠肺炎疫苗,可在37摄氏度环境中储存四个星期,甚至能在100摄氏度环境中储存90分钟。该疫苗采用重组蛋白技术,现已进入人体实验阶段。——综合摘编自《印度教徒报》《经济时报》《卫报》等
【粮食供应】印试图借俄乌冲突机遇加大小麦出口,但粮食质量、国内饥荒、国际粮价是印粮出口的三大困难
俄乌冲突影响世界粮食供应,并导致全球粮价上涨,对此印正试图借机补位,推动小麦等粮食出口。印商工部信息称,拟在2022-23财年出口创纪录的1000万吨小麦。目前,世界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埃及已将印指定为谷物供应国,印未来还将与突尼斯、摩洛哥等非洲国家,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展开粮食出口谈判。2021-22财年印粮食产量创3500万吨新高,但印国内需求量仅2650万吨左右,国内粮食储备充足市场饱和。然而,专家认为印粮食出口仍存三方面问题:一是粮食质量堪忧。全印目前只有中央邦等部分地区出产的粮食符合国际粮食营养标准。二是国际粮价不稳。当前,世界粮食价格处于高位,但预计此后会有所回落,印企图通过粮食出口拉动贸易增长的前景并不稳定。三是粮食供应有限。根据世界饥饿指数,印饥饿指数高于南亚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情况仅略好于常年战乱的阿富汗。——综合摘编自《路透社》NDTV《印刷报》
【传媒产业】印传媒娱乐业强劲复苏,新媒体崛起并蚕食传统媒体市场,后者已转向深耕地方语言的细分市场
印传媒娱乐业2021年强劲复苏,创收1.61万亿卢比(约215亿美元),增长率达16.4%,但仍较疫前总产值低11%。专业机构预测2022年印传媒娱乐产业将增长17%,完全恢复疫前水平。按细分市场来看,传媒业三驾马车分别为电视、数字媒体、报纸。电视是收入的中流砥柱,但其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75%降到2021年的68%。同时,电视也是最大广告收入来源,占广告收入总额42%。数字媒体增长最快,其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16%增长到2021年的19%。其中,付费点播(OTT)模式增长最为显著,年复合增长率达24%。报告称,原创节目需求从2021年2500小时增长至2024年的4000小时。与发达国家市场不同,报业在印度仍是朝阳产业,虽然广告收入有所下降,但区域化和地方语言内容仍是主要增长点。整体看,印新媒体快速增长,正在不断蚕食传统媒体的版图,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也在不断转型升级,从内容生产到制作分发更为精细化、定制化,以贴合受众需求。——摘编自《经济时报》
【新冠疫情】印计划推迟公布世卫组织关于新冠死亡率的报告,印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造国际学术界强烈质疑
4月中旬,世卫组织报告指出,印新冠死亡人数应为200万人,远高于印政府公布的52万人。对此,印卫生部声明反对世卫组织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称其调研方法和计算模型不合理性,没有充分考虑印度各邦的实际情况和印不同地区之间巨大的地理差异,计算出的数据也不具有准确性。世卫组织工作人员则表示,印度希望在10年后再公布相关数据。然而,与头部医学期刊相比,世卫组织数据甚至“稍显保守”。2022年3月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文章显示,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印新冠致死人数达405万,死亡人数位居全球首位。此外,《科学》也刊载相关内容,称印第一波和第二波新冠疫情导致的死亡人数是官方通报的6-7倍之多,约为320万人,即印每百万人中有2300-2500人死于疫情,是世界上新冠死亡率最高的15个国家之一,其中第二波疫情中印度家庭申报成员死亡的比率为6%,远高于第一波的1.9%。现阶段,世卫组织直接采用部分国家的死亡案例统计数据,在其余国家则根据人口原始数据结合模型测算死亡数。——综合摘编自《卷轴报》《印度调查》
▲经报·63期|印度封禁中资APP,本土替代品果然......▲重磅 | 印学者:为什么中印结盟对抗西方才能挽救印度?(完整版)
▲重磅 | 王思远:印度战略界究竟如何看待在阿战略大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