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画学传薪火明灯照耀南北,椽笔谱英雄彩墨贯通中西

小Y 杨之光
2024-09-22
点击上方“杨之光”,马上关注杨之光美术

真爱,请置顶

 




2021年5月14日,值此杨之光先生逝世五周年之际,杨之光美术特此推出《纪念杨之光特辑》系列文章,以此向我们敬爱的杨之光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水墨人物画家和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杨之光先生的爱国义举和他敏锐的时代精神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早已融成了一股憾人的力量,超出了艺术的范畴而进入了文化史的创造与书写之中。杨之光先生不仅以其六十余年的艺术创作丰富了对新中国历史的个人视觉建构,在每一个年代都创作出了有代表性的形象语言,而且以其教育家的身体力行,成为时代精神的“盗火者”传播着更新的艺术观念也提升了社会的认知。他的一生,既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成长的艰苦历程,也是中国画人物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画学传薪火明灯照耀南北,椽笔谱英雄彩墨贯通中西。”2016年5月14日,中国著名画家和教育家、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首届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杨之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6岁。5月23日上午,广州殡仪馆白云厅铺满白色鲜花及挽联,上千人一起送别杨之光先生。


广州殡仪馆白云厅铺满白色鲜花及挽联,上千人一起送别杨之光先生

追悼会上播放由杨之光先生的大外孙何亦阳制作的影片《怀念外公杨之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在主礼楼白云厅中央高悬的横额“扬时代之光”,概括了杨之光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两边由广州美院国画系学生书写的“画学传薪火明灯照耀南北,椽笔谱英雄彩墨贯通中西”对联,是为先生一生伟大艺术成就与教育精神写下的注脚。

在追悼会上杨之光美术中心全体员工敬献的挽联——“先师千古,后继有人。”

追思会上,大家以默哀表示对杨之光教授的无尽缅怀。

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在心灯和心花上写下对杨爷爷的怀念。


如今,美神回归天堂已经五年,但他的艺术仍然流传世间,其艺术精神、思想与我们同在,并对在艺术道路上探索的青年画家影响深远,以艺术之力发出时代的声音。


2017年5月14日,杨之光艺术纪念碑落成,人们在万安园岭南文化名人园排起长队

由杨之光先生的小外孙何亦暄设计的艺术纪念碑,镌刻着杨之光先生的座右铭“借鉴古洋寻我法,平生最忌食残羹”。

杨之光先生的亲友、学生以及杨之光美术的师生和学员们将心中所想,统统写在彩色的“叶子”之上,一一“种”在留言墙的“树”上,以寄托内心思念之情。


杨之光先生是随新中国一同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新人物画家。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与时代同行,反映现实生活,是他几十年艺术创作的主线,也是他一生恪守的原则。同时,他在没骨人像艺术、没骨淡彩人体艺术的探索上,透露出重新继承传统、再超越、再综合创新的自觉意识。终于成为一个热爱时代、具有个性风格和独特造诣的人物画艺术家,令国际艺坛瞩目。


与陈芦荻谈诗、书、画、印

(1989)

画需文韵诗需彩,不善写诗妙句来。

画印诗书融一体,大师自古是通才。


重温杨之光先生的作品,感觉仿佛在重温一整部的当代国画发展史。“画印诗书融一体,大师自古是通才”(《与陈芦荻谈诗、书、画、印》),可以说,杨之光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大师。从青年时代开始,他先后师法高剑父和徐悲鸿,对中国画的传统,经历了“接受——改造——回归”的过程。如果说,徐悲鸿是用法国的素描体系来改革中国画,蒋兆和把现实主义国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杨之光则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徐、蒋两位对笔墨的提炼,并没有摆脱素描的束缚,而杨之光先生很好的解决了素描和笔墨的关系。


杨之光先生座右铭 

传神阿堵理精深,能放能收重在魂。

借鉴古洋寻我法,平生最忌食残羹。


杨之光先生从来不认为自己属于哪个画派,他自认是“杨之光派”。正是这种“借鉴古洋寻我法,平生最忌食残羹”的态度,才让他达到了“古今中外一融之”的境界(《题愚痴图》)。


《愚痴图》杨之光 1980年

敦煌壁画有愚痴,卖傻装疯作醉姿。

宿墨破毫传性格,古今中外一融之。


在这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历史时期,在这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杨之光先生艺术精神恰似深秋后艳若红霞的秋枫,那团执著追求艺术造诣和追求人生真善美的炙热火焰在先生离开我们之后仍然在激情地燃烧着……


《矿山新兵》杨之光  1972年 94cmx130cm


但对杨之光先生自己来说,艺术成就是其次。他多次对身边的人说,自己最大的成就是在教育,艺术第二,书法只能排到第三位。


在女儿杨红眼中,父亲无论于创作还是于人生,亦父亦师的杨之光,都是大时代里一个执著坚持的“导演”。


女传父业,2003年杨之光先生在从教五十年庆典上表示自己的晚年事业是和女儿一起办杨之光美术中心。


在艺术创作上,杨之光是“杨勤奋”、“杨大胆”;在美术教育上,他是“杨紧张”、“杨周到”。


他认为,创作是人类至高无上的的原动力的爆发,艺术创作不能压制,应该因势利导,对待理解的事物和不理解的事物,都应该用宽宏的胸怀去拥抱,人才能朝气蓬勃地发展。


2015年,第二届“杨之光杯”颁奖典礼暨展览开幕现场,杨之光先生与杨之光美术师生合影,杨之光先生发起的“杨之光杯”全国青少年创意美术大赛与大展,昭告天下:中国创造从这里点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助力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他在广州美术学院执教期间为无数学子敲响了艺术之门。晚年杨之光先生和自己大女儿一起将在美国历时13年潜心研究的创新理念带回祖国,致力于中国儿童与青少年创造力培养,创办了国内首家以培养青少年创意思维为己任的美术机构,并率先研发出针对3~17岁孩子的创意思维训练系统——《少儿TCT美术课程》,弥补了中国创意基础教育的空白,至今已有50多万中国少年儿童受益。


2009年“与时代同行——杨之光从艺从教六十年暨杨之光美术中心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杨之光美术师生在美术馆门前簇拥着杨之光先生。


杨之光先生的一生跌宕起伏,1980年“文革”后,和友人首次春游途中写下了一首诗:“轻车隐没云霞路,笑语风传在九天。画友诗人浮意境,伤痕忘尽写新篇。”人间多少风雨路,杨之光先生就这样谈笑风生走过了,如今,他仍然在九天之上含笑看着我们,鼓励着我们继承他的艺术理念和教育精神在未来的道路上坚定走下去。



我们永远怀念您!




杨之光美术由徐悲鸿学生、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国美术最高奖“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杨之光教授和女儿杨红于2002年共同创办。父女俩将在美国历时13年潜心研究的创新理念带回祖国,致力于中国儿童与青少年创造力培养,并率先研发出针对中国儿童与青少年的创意思维训练系统——《少儿TCT美术课程》,弥补了中国创意基础教育的不足,让无数中国少年儿童受益。


往期经典回顾


| 盒你艺起看世界 || 北京研学 | “基因密码”北京荣耀之旅 || 母亲节,我要对那个“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表白 ||【众说杨之光】向仕杰 | 杨之光——中国艺术品鉴证备案第一人 || 获奖名单 | 龙杯第二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第一阶段 || 【升学规划特辑(上)】孩子的学业规划你想好了吗? ||【明星学员】10岁,我拥有了第一辆属于自己的兰博基尼! || 美育或成考试“负担”!? || 杨红:父亲留下来的东西,依然发着光,就像他的名字一样! || 纪念杨之光诞辰90周年,追忆大师艺术教育荣光! || 一缕“美神之光”,照进“非遗所思”。  || 创意领航十八载 阳光雨露育人才 || 一场国际范儿的创意双年展! || 【最佳作品】“非遗所思——第四届‘杨之光杯’全国青少年创意美术双年展”最佳奖作品及网络人气作品展示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杨之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