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继平《洞庭刀客》系列 | 平遥2018多媒体展

罗大卫 风面 2019-11-17

当我向一位敬重的前辈老师

介绍李继平《洞庭刀客》系列时

他的第一反映是

“芦苇工”拍的人太多了

挺讨厌的

我不看了


我回复说

李继平拍的不一样

他不仅拍摄了5年以上

还以当地政协委员的身份

为外来芦苇工两次讨薪成功

而且他不仅拍摄了图片

还有多媒体短片

纪录片


于是

开始播放

温馨提示:此片时长35分

建议先观看下文的9分钟多媒体短片

李继平记录片《苇荡80天》,来自李继平《洞庭刀客》系列,时长:35″24″(注:此纪录片未投稿平遥)


剧情摘要:

《苇荡80天》是李继平长期摄影项目《洞庭刀客》系列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洞庭湖芦苇工群体遭遇欠薪时有发生。作为关注、拍摄这个群体5年以上的摄影师,又是沅江市政协委员的李继平,将纪录片《苇荡80天》作为政协提案《关于保障外来芦苇工群体合法权益的几点建议》的影像附件内容。通过记录湘西腊尔山芦苇工群体在洞庭湖区连续两年遭遇欠薪后,迫于生计继续前往洞庭湖区从事芦苇收割劳作的经历,表达外来芦苇工群体的生存和心理状态,期望以影像介入和呈现现实,对他们劳有所获产生一些推动价值。


看着看着…

这位老师念道

他这个做的还真不错

之前拍芦苇工的很多

但大都是采风之类的流于表面

而真正深入反映

“芦苇工生存状态”的作品

至少目前我还没看到过

李继平这个拍的挺深入的

不错!


其实

李继平

并不是视频老手

去年8月在四月风年度活动

专家见面会上见到他时

他拿出来展示的也只是

一些编辑完成度还不算高的

芦苇工图片


面对这样叙事性讲故事特点的专题

当时我建议他尝试拍摄视频

从未拍过视频他稍加沉默

小声的说了一句

“我试试吧”


7个月后的今年3月

他发来了《聆听腊尔山》第一版

说实话:有点惊艳到了我

但不足自然还是存在的

于是跟他谈了我的意见

经过将近10个回合

剪辑、提议、再剪辑…

李继平拿出了

△ 李继平多媒体短片《聆听腊尔山》,来自李继平《洞庭刀客》系列,时长:9′17″


剧情摘要:

《聆听腊尔山》是李继平长期摄影项目《洞庭刀客》系列的主要内容之一。每年初冬,来自湘西、贵州和云南等地的上万名农民工因迫于生计,会季节性前往洞庭湖区从事芦苇收割劳作。多媒体短片《聆听腊尔山》(9分钟版)以湘西凤凰县腊尔山镇14岁女孩龙文雪的视角切入,呈现一家人对多年从事“洞庭刀客”(芦苇工)的看法和期望,以此关注这个候鸟群体,倾听他们的心声。孩子的谈话虽然幼稚天真、不谙世事,但从一个侧面亦可了解到芦苇工群体为寻求生计的艰辛和苦难。


虽然还有不足之处

但对于从图片摄影师转型到

纪录片导演的李继平

我认为《聆听腊尔山》

已经是一部完成度比较高的

多媒体短片了

于是建议他投稿

今年第一次做多媒体展版块的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获组委会审核通过

9月19日

将于大家见面


 附 

李继平《洞庭刀客》图片(部分)

注:图片未投稿平遥

△ 洞庭湖盛产芦苇。每年秋末冬初,这里聚集了大批来自湘西、贵州和云南等地的芦苇工。两个半月的收割劳作收入是芦苇工们一年中除农事外最大的一笔收入。图为湖南省沅江市南洞庭七星洲上收割芦苇的苇工,河对岸烟囱处是芦苇加工造纸厂。 (2017年)


△ 苇工们居住的工棚大多邻水搭建。目前洞庭湖区的部分水域仍被划分为血吸虫病疫区 。(2014年)


△ 2014年11月4日, 收工后的芦苇工在湖边洗漱。(2014年)


△ 为了多砍芦苇,苇工们平均每天的劳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 图为清晨劳作中的芦苇工。(2015年)


△ 国家惠农扶贫政策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的劳力市场需求,影响和改变着苇工群体的年龄结构。近年来,在洞庭湖区收割芦苇的大多是老人和女人,还有部分未成年的孩子。 (2015年)


△ 为了证明自己有力气,67岁的芦苇工龙师傅在还未搭建好的工棚里打起了苗拳。 (2016年)


△ 龙美英,70岁,湘西腊尔山镇大教村人。随女儿到洞庭湖收割芦苇。2014年11月8日,龙美英不顾天下雨执意要去砍柴,她想砍出全家四口人当天的生活费。(2014年)


△ 大多数苇工群体晚餐采取轮流做饭的方式。苇工每人每天缴纳2元钱的做饭补贴费,其余伙食费用均摊,人均每月伙食费约340元。(2015年 )


△ 午饭通常带入工场。图中高压锅内装的是贵州苇工麻玉贤全家3口的中餐。 (2013年)


△ 近年来,双双来洞庭湖区收割芦苇的夫妻越来越多。图为贵州松桃县磐石镇唐兰姐夫妇在自己搭建的夫妻棚前做出工准备,夫妻棚面积通常不足8平米。 (2013年)


△ 龙华江,64岁,湘西吉首市凤凰县腊尔山镇人。为照顾丈夫起居,2014年,龙华江的妻子索性跟随丈夫来到芦苇荡。(2014年)


△ 吴先城(31岁)、刘元娇(26岁)夫妇,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塘边村人。小女儿刚刚断完奶,妻子就随丈夫来到洞庭湖收割芦苇。(2015年)


△ 张世力,30岁,湘西吉首保靖县人;麻静,23岁,吉首市花垣县人,俩人来洞庭湖收割芦苇是为了挣钱结婚。(2015年)


△ 这个面积不足12平米的夫妻棚住着3对夫妻,夫妻棚中间用一道布帘将男女隔开。(2016年)


△ 2013年11月8日,贵州松桃县磐石镇的苇工麻玉贤在夫妻棚里记账,当天全家三口共计砍伐芦苇253捆,收入316.25元。(2013年)


△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之前,每25名苇工中就有一名未成年的孩子。图为15岁的龙文军,湘西腊尔山镇大教村人,初中毕业随父母在洞庭湖区收割芦苇。(2014年)


△ 吴翔,17岁,湘西吉首腊尔山镇禾库村人,第一天砍芦苇的他面对4米多长的芦苇有些不知所措。(2014年)


△ 龙江辉,14岁,湘西花垣县人,给芦苇打捆时。因为力气小,便把整个身子都压了上去。(2014年)


△ 15岁的麻帝林手臂上纹着一个“英”字,那是她女朋友的名字。(2014年)

△ 吴珊,15岁,湘西吉首市花垣县雅酉镇麻家村人,负责帮苇工们做饭,劳作间隙,吴珊和她的新婚丈夫在苇荡沟港里抓鱼来改善伙食。时至今日,苗家早婚的现象依然普遍。(2014年)


△ 苇工们在芦苇荡里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生活与劳作中的极端艰辛,身为异乡过客,除了思乡,还要面对劳作中的意外刀伤和疾病。图为正在接受刀伤医治的芦苇工。(2015年)


△ 苇工和他在芦苇荡里收养的流浪狗 。(2015年)


△ 25岁湘西苇工小龙说:“以前混社会手上拿的不是这种刀。拿镰刀累,但心里踏实。”  (2014年)


△ 因雨天停工,在工棚内下象棋的芦苇工。    (2014年)


△ 贵州苇工张国保在用手机算账。墙壁上的文字是往年的苇工们留下的。 (2015年)


△ 在洞庭湖区,芦苇工遭遇欠薪事件时有发生。图为连续两年遭遇工钱拖欠的湘西腊尔山芦苇工。(2017年)


△ 在两个半月的芦苇收割期间里,洞庭湖芦苇工每年都要转场一到两次。2014年11月20日,湘西凤凰县苇工们转往南洞庭苇场。(2014年)


△ 目前,洞庭湖环境治理已纳入国家生态环境治理规划,洞庭湖沿线造纸厂将全部关停。洞庭苇工们即将失去他们一年农事以外最大的这笔务工收入,但生活仍将继续。(2014年)


《洞庭刀客》系列作品拍摄背景


文 / 李继平

 

2012年12月,网络媒体上几篇关于洞庭湖芦苇工的报道引起了我对洞庭芦苇工群体的关注。报道的标题内容夺人眼球:“最后的芦苇工”、“芦苇工十年收入只够买一套银饰”等等,让从小生长在洞庭湖边的我感到疑惑。这些明显偏离现实状况的报道,促使喜欢纪实摄影的我拿起相机进入洞庭苇荡,去寻找答案和真相。


2013年至2018年六年间,我辗转于湖南省沅江市及湘阴县、益阳市资阳区等周边县市区芦苇场,走访拍摄芦苇工群体,也多次去到贵州和湘西等地芦苇工家中进行跟踪走访拍摄。随着对这个群体了解的深入,洞庭湖芦苇工的群体肖像在我眼中渐渐清晰了起来。我的拍摄心态也从最初的好奇与同情逐渐转向理性记录与思考。


沅江市漉湖芦苇场是东南亚最大的芦苇原材料生产基地,也是我走访拍摄时间最长的区域。芦苇原材料主要用来造纸。每年秋末冬初,这里吸引了大批来自湘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地的农民工前来收割芦苇,以挣取他们一年当中除农事以外最可观的一笔收入。这些外来农民工在芦苇荡里搭棚立灶,生活极端艰辛。但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却并非就此。身为异乡过客,除了思乡,还要面对劳作中的意外刀伤和疾病,工薪时常遭遇拖欠也让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充满担忧。


从走访中了解到,洞庭湖芦苇工群体组成多以家族成员或同村乡亲为主。中国的乡土文化深深扎根于他们的脑海中,亲情和乡情让身处异乡的苇工们得到了心理上的些许慰藉和安全感。


近六年来,国家惠农扶贫政策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的劳力市场需求,影响和改变着苇工群体的年龄结构。2015年之前,大约每25名芦苇工当中就会有1名未成年的孩子,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到芦苇工群体比重的近十分之一,女性人数占到整个苇工群体比率的40%以上。2015年之后,未成年孩子在各大苇场几乎不再出现,高龄苇工人数减少,中年女性人数逐年攀升,双双外出打工挣钱的夫妻也呈人数上升趋势。


在与苇工们攀谈中了解到,贵州、湘西等偏远山区农村的劳力当中,技术型的青壮年大多去到条件相对较好的沿海城市打工,缺少劳动技能的青壮年和部分尚能劳作的中老年人,大多散布在当地或邻近地区打工。家乡自然资源的贫瘠、受教育程度的先天不足、自身劳动技能的缺失以及思维上的禁锢,让身处偏远山区的农民难以真正走出大山。这些偏远山区的农民在享受国家各项惠农补贴、扶贫政策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短期内难以摆脱的困境。农村青壮年迫于生计长期外出务工,受户籍制度和城市资源分配条件的制约,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现状难以消除,对农村青壮年自身的婚姻和家庭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目前,洞庭湖环境治理已纳入国家生态环境治理规划,洞庭湖沿线造纸企业将全部关停。治理和恢复洞庭湖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举措,而洞庭芦苇工这个群体也终将会在社会发展进程当中成为历史中的影像记忆。


洞庭苇工们在失去他们一年农事以外最大的这笔务工收入后,生活仍将继续。如何从根源上真正扶持和帮助改变他们的命运,是我们这个社会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摄影师

李继平

「风面一期」学员

男,47岁

湖南省益阳沅江市人

长期专注于家乡洞庭湖人文纪实摄影

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沅江市政协委员



· End ·



编辑©风少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风面微信号

不错过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