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祎 | 共享单车坟场:资本的“当代奇观”
△ 吴国勇《无处安放》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现场的“魔方”装置(1.8米*1.8米)。“共享单车”无异于一场资本驱动下的“魔方”游戏…
资本的“当代奇观”
文 / 徐祎
中国摄影每过三两年就会出现一位让人倍感“压力”的摄影师和他们的专题作品,这种“压力”来自于摄影师对这个世界缜密的思辨以及他们作品的当代指向。如王久良的《垃圾围城》、钱海峰的《绿皮火车》,到当下刷爆媒体的吴国勇的《无处安放》。这些作品如果称之为艺术的话,无疑它们是最具“当代性”的。显然,面对这样的作品没有谁去关心它是不是艺术,更遑论这些照片好看与不好看。人们更感兴趣的已不是照片的本身属性,而是创作者的创作过程和这些照片背后的“真相”。
△ 12月1日8:40,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还未正式开幕,南方日报《清远观察》前来直播 …
△ 12月1日下午,法国《费加罗报》在展览现场采访吴国勇
记得王久良的《垃圾围城》推出后,曾一度引起北京当局的高度关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现场实地考察,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其后的纪录片《塑料王国》甚至影响到了国家对“洋垃圾”进口政策的调整。这些个案的出现并被媒体广泛传播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一定意义上指向摄影师的作为已与这个世界发生了直面的关系,而不是与这个社会相安无事的存在。
今年7月份以来,吴国勇的摄影专题《无处安放》再一次吸引了公众诧异的目光,摄影师行走了20多个城市,历尽艰苦大量运用“航拍”技术拍摄的“共享单车坟场”,向人们展示了另类“垃圾”的存在状态,这或许是人们在享受“最后一公里”方便的同时所始料未及的。表面上看,这是契合民生孽生的景观,是一般的普通消费引发的“事件”,但事实没有这么简单。从吴国勇创作过程中搜集整理的大量资料及笔记来审视,他的目力所及是“坟场”背后的资本,而资本的背后又是“政治”。掀开这一页,我们就不会幼稚地认为ofo们是在为民生着急,是在为这个社会贡献慈善之躯,也不会简单地看到这些“坟场”埋葬的仅仅是钢铁垃圾,它的“棺椁”里还同时承载着这个游戏发起者的财富梦想,游戏参与者的规矩意识和道德水准……
△ 武汉洪山
资本就是财富,这是经济学学术领域不争的事实。资本也着实把人类从农业文明带入到了科技时代,给人民带来最大限度的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互联网信息革命让这少部分人嗅到了资本运作的嘉年华时代,无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还是京东,无疑貌相是这场革命的赢家。资本一手捧着鲜花,一手握着利刃,ofo们却明显力不从心,前面是平川,身后是悬崖,当资本运动技术、管理模式的缺陷进一步显现,疯狂无序的、毫无契约精神的消费加入这场宏大的盛宴,有谁知道这类“坟场”会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果真如此,真就应验了居伊·德波所说:“奇观就是积累到某种程度的资本,这时它就成了图像。”由此看来,“无处安放”的仅仅是“共享”单车的残骸吗?
△ 上海浦东
△ 深圳龙岗
当代艺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已经逃离出样式主义与美学层面的藩篱,介入到了对宏观广义上的政治批判与思考,试图揭露经济、文化等意识形态体制的傲慢与偏见,关注的是人们日常遭际的各类问题、矛盾和冲突,参与的是世界固有秩序的破坏和重建,它与它的前辈艺术相比较是不是艺术对“当代”来说已经无关紧要。而摄影的包容正是裹挟着当代传媒成为“当代”的急先锋,吴国勇和他的《无处安放》便是一例。
不难看出,吴国勇已经把触觉探伸到了更深层面和更宏观的问题上去了,这是摄影之幸。
· End ·
本文作者 | 徐祎,文化从业者、摄影批评家
文章收录于 | 吴国勇个人印书《无处安放——中国二十城共享单车坟场全纪录》,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
立即订阅邮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