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毛转世与旅行邪教

鹤本 九行 2020-09-12

 


第六代导演、北影厂子弟张杨估计没想到,让他一夜爆红的不是《冈仁波齐》,而是他的粉丝“三毛转世”本人,小二姐。


张杨其父是国内有名的武打片导演,而他1997年的处女作《爱情麻辣烫》,就挣了3000万元的票房,仅次于同年冯小刚开启贺岁片纪元的片子《甲方乙方》。拍过《洗澡》《昨天》《向日葵》《落叶归根》等口碑佳作的他,近年,将心力扑腾到了西藏上,《冈仁波齐》在去年获得了1亿票房。



没想到,张杨的形象也在这几年很西藏style了:他体型依旧微胖,却留起过肩的长发,蓄起稍带沧桑感的胡子,戴着牛仔帽,跟那些背包穷游西藏的中青年别无二致。


虽然张杨本人并不信佛,不过因其在西藏题材方面的耕耘,他还是深深地吸引了电影爱好者、西藏流浪大使、“三毛转世本人”小二姐的注意力。



“三毛转世”与神秘主义


小二姐与张杨的合影


在小二姐的声名远扬的表白雄文里,她如此分析自己与三毛之间的精神连接:


1月3日,我的台湾命理师为我看了我们的生命数字,我们的生命在彼此纠缠不停,又用塔罗牌的神力看到,你和我有前世的宿世姻缘。


到了1月4日晚,我的朋友圈里曾经转过一篇三毛的文章,名字叫做,此生不负我心。第六感甚至直觉告诉我,好像我和三毛有一些缘分。引起了我去看三毛出生与离世的日期,这时,所有的巧合均在你和我的出生年月上吻合与巧合,我惊讶不已。


直到1月6日,我在网络上看到三毛的黑白照片,我莫名其妙的坐在家里窗前哭了一个上午,哭完之后又狂笑不止。这时我再回过头来看,原来1月4日那天是三毛离开的日子。我所猜测的一切,上天又安排我真正相信了。



不过,这种神秘的连接,只有三毛转世本人才能解开:


荷西出生于1951年,逝世于1979年。

三毛出生于1943年,逝世于1991年。

你出生于1967年,我出生于1992年。


荷西去世那一年,你12岁,据说童子命的人身体里会住着三个灵魂,一个前世的你,一个现在世的你,一个未来世的你。当荷西的灵魂物质离开他的身体后,在那一年进入了你的身体。而那时的我依然沉浸在苦痛之中,苟活着。1990年,三毛去了西藏,她曾说我的灵魂丢在了西藏,可是却因为肺气肿不得不放弃西藏之旅。而1991年,你度过一个12年后,你24岁,这一年的一月,三毛自杀身亡离开了人世。就在同年,你去了西藏,你在敦煌见到了一具女尸,我想这可能是三毛的某种示现吧。


其实,除了热爱旅行、都到过西藏这两点,小二姐与三毛本人还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她们都是神秘主义的信奉者。小二姐笃信量子纠缠和转世轮回,而三毛自称是一个基督徒,但却无法抵御各种神秘力量的召唤



自小起,三毛就是墓地的常客。因为在充满条框的学堂里显得格格不入,她逃课去墓地看书,她觉得“世上再没有跟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他们都是很温柔的人。”三毛最爱观赏别人屠宰羊,并将每一个细节收入眼中。而且在十三岁和二十六岁,她曾两度尝试自杀。


童年时间的墓地经历,或许让她树立了独特的审美,在她和荷西结婚的那天,荷西在沙漠上挖了骆驼头骨当作结婚礼物,三毛高兴坏了,对她来说,头骨是比鲜花是更令人满意的礼物。


在远离现代生活的撒哈拉沙漠,三毛两次看到了UFO,而且还曾差点被符咒害死——这件事被她记录在《死果》里。她捡到一条“项链”,将铜片洗净后做成饰品戴在脖子上,结果怪事接二连三:精神失控,身体绞痛,最后下体血崩不止。


后来才知道,那条项链是撒哈拉南部毛里塔尼亚部落最厉害的符咒。在荷西去世以后,三毛曾尝试用笔仙来与爱人对话。1985年10月24日,三毛在台北无极慈善堂“观落阴”,查看到自己的生死簿,这个故事被挚友眭澔平写在回忆录中。


眭澔平与三毛


三毛曾说,“在我的一生里,我遭遇到很多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第六感’并非答案。而我始终认为,到今天为止,人类的科学知识还是很有限的。在另外世界里——即使不要扩大到太空,宇宙里,也可能就在我们所处身的环境之中,存在着一个我们无法去实证的世界呢?”



三毛挚友林青霞,相信自己曾在三毛死后接到她的电话。


她走后没多久,我在半夜三点钟接到一通电话,对方清脆地叫了声"青霞"!然后声音渐渐由强转弱地说着:“我头好痛,我头好痛,我头好……”我心里纳闷,这到底是谁在恶作剧?三更半夜的。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人承认是谁打的电话。那声音很像三毛。后来我跟黄霑提起这件事,黄霑说:“那你就烧几颗'必理痛'给她好了。”


三毛记录的种种奇遇,文学家们认为有一定虚构的成分,但如果你也相信神秘主义,在1991年1月4日三毛自缢去世以后,三毛的灵魂在尘世辗转了一遭,随后在1992年,进入到崔睿的身体。


25年后,佛珠转到108颗,小二姐写了一篇公众号。这位佛系女文青剃了光头,双目盈满泪水。从此以后,张杨成了国内一线导演,她也成了"知名"制片人。





旅行教母与精神感召



如果你有耐心看完小二姐自制的视频,或许会有这样的感觉:小二姐不是制片人,而应该是某个旅行机构的推广大使。


在“三毛转世”的身上,可以发掘一种“旅行邪教”。



对于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来说,三毛是一次精神的革新:原来生活不仅菜米油盐,还可以像三毛一样流浪。人们喜欢三毛,除了因为她笔下的种种故事,还因为她代表的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


比起彼时还不懂“旅行”,安坐家中的宅男宅女文青团体来说,三毛的世界广阔得多:她走过N个国家,记录世界种种风俗,和各种民族、信仰打交道。她有超乎艺术家的矫情,在自己书写的世界里,却充满天真与乐趣。


她的恣意、她的自由、她的叛逆,让她成为那个特别需要自由空气、独立思想的年份的神话,一直到现在,三毛的通俗文学感召着几代人。她与荷西跨越年龄和种族的爱情,成为后来"文青"的典范。



追求三毛变成一种刻奇。刻奇(kisch),刻奇原本被译为“媚俗”,廉价而造作的艺术品。后来被米兰·昆德兰抬到心理学层面:第一个被某一事物感动的人,可能只是多愁善感或者矫情,当一群人下意识地被感动,以换取认同感或安全感时,就是刻奇。


“喜欢三毛”,成为一种群体标签。他们把三毛,又或者其他任何一个作家奉为精神领袖,挑选目的地,一定要去过西藏、尼泊尔。装束标配是长裙,波西米亚风。追求精致时尚的小资品味,灵魂还是土气未脱。他们祈求像三毛一样叛逆,一样自由,却没法拿出容纳世界的底气。


然而这只是旅行邪教的初步症状。深度重症患者,把旅炮当作资本,把旅行当作迷幻剂。精神世界不够丰满,只好贴满标签武装自己。


“文青”的毛病在于入戏太深,将书中的情节同化了现实,而忽略了里面虚构的成分、没被写的部分。现实是,无论你遇过多少次破烂不堪的爱情,都不会有荷西来拯救你。






今日作者

鹤本

德艺双馨的

老艺术家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单身女青年春节自救杀手锏



咦,怎么会有一个这么好的公众号?

没有奥特莱斯,没有必去胜地,

我们拒绝一切low游,

只有一颗孤独的好奇心对远方敞开。


在九行菜单,你可以和我一起云旅行

目的地 | 晒行程 | 旅行观 | 报个团 | 搭个伴


 ▲

长扫二维码,带你喳火箭云旅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