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亚研究|杨成接受深圳卫视采访,谈美俄乌三方如何应对库尔斯克局势

8月19日,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教授与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赵会荣研究员及特约评论员石宏共同参与了深圳卫视时事评论节目“决胜制高点”的讨论,就乌克兰军队对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实施跨境攻势予以研判。

关于俄罗斯国内能够以及如何消化或者化解这次冲击,杨成教授认为普京当局采取了三项应对措施:一是通过国内国际宣传稳定舆论,确保乌克兰进攻俄罗斯本土不至影响俄政权稳定;二是明确宣布暂停所有和谈,以削弱乌克兰通过战役提高谈判筹码的目标;三是加大军事动员,除在库尔斯克进行军事反制外,还在顿巴斯地区继续进军,比拼战略耐力。这些措施目前看起来相对有效,具体结果需要继续观察。

关于美国是否知情及对乌跨境攻势的微妙态度,杨成教授美国不太可能完全不知情,而更多是知情但表达为不知情:一是乌军行动涉及大量讲英语或其他语种的雇佣兵;二是行动需要美国和北约提供空中卫星等军事情报支持,否则难以进行;三是拜登政府在政治上需要这次行动的成功,以帮助哈里斯在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中对抗特朗普,尤其是因为特朗普声称能在一天内结束乌克兰战争的情况下。

关于西方突然翻出“北溪”管道爆炸旧案的目的,杨成教授西方在乌克兰攻入俄罗斯本土的同时曝光“北溪”管道爆炸案,表明西方和乌克兰之间正在进行复杂的博弈。这并非巧合,而是西方试图通过旧案来制衡乌克兰的战略主动性。乌克兰通过库尔斯克战役试图在战略上获得更多主动权,但西方担心乌克兰的主动性可能导致不可控的局面,甚至可能迫使美国和北约直接卷入冲突。因此,西方通过重提“北溪”事件,试图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冲突中保持控制,防止局势进一步失控。

关于攻入俄罗斯本土到底能够给泽连斯基带来哪些谈判筹码,杨成教授强调,泽连斯基所说的“谈判筹码正在增加”反映了一个动态过程。首先,俄罗斯未能迅速将乌军驱逐出库尔斯克,大大增强了乌克兰的立场。其次,俄罗斯视这场冲突为与整个西方的对抗,而不是仅与乌克兰的冲突。库尔斯克战事使乌克兰在未来谈判中获得了更大的平等地位,可能促使“土地换土地”成为新的选项,而不是“土地换和平”的被动妥协。

受访者 | 杨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出处 | “深圳卫视”,2024年8月19日。


本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


排版 | 高涵若

审核 | 毛咏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