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大会发言|民盟马晓歌:紧抓“双区”机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发展
马晓歌
民盟深圳市委会常委
深圳市政协委员
龙华区政协副主席
紧抓“双区”机遇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发展
“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机制”,是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一道“必答题”。深圳作为考生,表现可圈可点,答题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高。一年来,针对港澳跨境医疗服务的“堵点”,深圳推出系列举措靶向攻关,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是相对业界所期、居民所盼、融合所需,跨境医疗还有两方面问题亟需破解。
01
港澳医疗准入“大门已开、小门未开”
近年来国家省市关于放宽港澳医疗服务准入的宏观政策一个接一个,但在落地实施层面仍面临不少机制规则障碍。
在机构准入方面
在现有规定下,港澳来深办医设置标准严、审批环节多。
在人员准入方面
港澳医师申请内地医师资格限制较多,短期执业期限只能3年,不允许多专业执业和多点执业。
在药械准入方面
试点允许同步使用港澳上市的国外新药和医疗器械的,仅限少数指定的港澳医疗机构以及指定的药械品类,配套制度也有待细化。
在技术准入方面
部分在港澳已经临床应用但内地还没应用的前沿医疗技术,项目引进时仍需按照限制类技术进行层层审核,周期过长。
02
跨境医卫合作“标准不一、互动不足”
在公共卫生领域,由于深港澳传染病流行评估和诊疗标准不一致,影响到统一的传染病监测平台的建立,以及跨境数据对接、信息共享和防控协同。在人才培养方面,深港澳国际化的医学教育、科研资源不均衡,横向的业务交流、培训进修等缺乏系统性的、有力度的安排,不利于互鉴互学。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紧抓“双区”机遇,高处着眼、实处着手,推动大湾区医疗服务更加开放、全面、系统地融合发展。
01
加快法规供给,推动宽入政策扎实落地
配强配足人大和政府部门法制力量,用好特区立法权,及时出台配套的特区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宽入政策予以明确和细化。
对于机构准入
建议完善特区医疗条例,取消内外有别的办医条件限制和审批环节,让深港澳办医主体平等准入。
对于人员准入
建议港澳医师短期执业延长至5年,允许多专业和多点执业,为中青年港澳医师申请内地医师资格开绿灯,加快制定港澳护士、药师等的准入规则,鼓励港澳各类医疗专才来深就业创业。
对于药械准入
建议争取上级授权,进一步扩展可使用的港澳药械目录,扩大指定医疗机构范围,不断优化深圳医疗条件。
对于技术准入
建议对已在港澳临床应用的前沿医疗技术,建立特别审核机制,便利先进技术的及时引进、应用和推广。
02
加强双向互动,推动重点领域标准对接
在医院评价领域
建议大力推广自主研发的《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在多医院开展国际版三甲医院评审,推进大湾区医院评价同标、同质、互认。
在公共卫生领域
建议通过多方面的深度合作,比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接,疫情监测、追踪、防控协同,严重传染病联合救治、紧急救援、科研攻关等,推动建立大湾区互通的公共卫生标准体系。
在医卫人才领域
建议完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加大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共建力度,引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培标准,打造港澳医学生内地实习基地,推动建立大湾区互联的人才评价体系。
- END -
信息来源:民盟深圳市委会
编辑整理:民盟深圳市委会
运营服务:晶报社
如有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往期回顾
☞民盟深圳市委员会提交深圳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和集体提案情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