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委员风采 | 朴成哲:镌刻生命的诗行

王晶 薄霖 沈阳政协 2022-07-27





 | 本期人物 |

沈阳市政协委员

朴成哲



朴成哲


沈阳市政协委员,主任医师,教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骨一科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骨科学会委员、亚太人工关节学会委员、华裔骨科学会中国区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委员、辽宁省康复医学会脊柱与脊髓损伤委员会常委、辽宁省康复医学会骨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沈阳市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中国临床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创伤外科杂志编委。





雨渐渐住了。


凌晨四点的沈阳,尚氤氲中静静酣眠。朴成哲从外地赶回家中,那件雨水打湿的外套被他规整地挂在门边。他转身走进厨房,接了杯热水。


窗外,凉云还未随风散去,黑与白的交替已在无声上演,世界正从一双手交到另一双手中,朴成哲慢慢偎向沙发深处,闭上疲惫的眼睛,假装对这一切毫不知情


腾腾热气在幽辉中四散开来,恍惚间,他又进入到那个相同的梦境……



嘀嘀嘀嘀、嘀嘀,监护仪的声响在寂静中被无限放大,格外清晰刺耳。无影灯下,几双聚精会神的眼眸映着明晃晃的灯光锁向一处。开启监护、消毒准备、术前安全核查、呼吸机就位、翻身摆位、止血输血,一切如蒙太奇般加速掠过……


一抹清光划去,有声音从梦中传来。


“ 朴医生,穿上外套,你该出发了。




医生,生而为众生

事故到来前,32岁的小刚一无所知。


这位刚从一场意外中捡回半条命的小伙儿,此刻正躺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中央手术室14号手术间的手术台上,陷入深度麻醉状态。他的记忆从此时起被按下暂停键,即将陷入一片空白。


不出意外的话,这台上午进行的骨折手术,将在两三个小时内完成。



然而,小刚彻底醒来已时近下午一点,他的手边布满管子,呼吸需要机器辅助。


家人和医护人员的讲述帮助他拼凑出了缺失的记忆:他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手术,术中情况复杂,主任医师亲自主刀得以使他顺利渡过难关。


而那个医生的名字,就叫朴成哲。



小雪将至的沈阳,似乎才找到一个北方城市该有的尊严,楼宇间的斑驳绿意,仿佛在提醒来到这里寻医问诊的人,秋天还未完全过完。


整整一上午,车与行人不停进进出出,在这些慕名而来的病人和病人家属眼中,能预约到朴成哲的门诊,无疑是一件让人感到幸运的事。


作为在骨科领域享有盛名的三甲医院,这里每天都要收治很多像小刚一样的患者,在所有惊心动魄的意外里,小刚,并不是唯一幸运的个体。


“朴医生,快来给我家孩子看看吧!疼死了!”


“朴医生怎么办,我这走路都困难,真是太难受了 ……”


扭曲的脸庞、痛苦的呻吟、无法直立的身躯…… 步履匆忙的朴成哲早就练成了一身本领,能攻克最难啃的骨头,敢打破“不可能”的断言。



“恢复得怎么样?感觉疼痛缓解些了吗?” 刚刚下了手术台,朴成哲就带着学生们赶去探望4楼病房里的翟大姐,两天前,她刚刚经历了一场髋关节置换手术。


“谢谢您来看我,朴医生,我感觉好多了。” 见朴成哲进来,翟大姐下意识的支起身子相迎。


她当然记得他,她的主刀医生。


只是她永远不会知道,为让她重新站立,眼前的这个男人是怎样在数个小时内弯曲身体,小心翼翼地拨开神经和血管,勾锤钻凿、钳拧钉撬,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微小空间挥汗如雨。


“ 快躺好,您好好休养,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朴成哲轻声安慰道,好像未曾付出过多心力一般。


刚从病房走出,电话再次响起,蓝牙耳机里传来手术室医生的声音:“情况很复杂,还是请您过来看看吧。” 还未来得及喘口气的朴成哲,转身又向手术室奔去。



从病房到手术室,拐几个弯弯,不过百步。朴成哲在这条路上却已经跑了30多年。


距1985年迈出中国医科大学的校门,朴成哲已和柳叶刀打了34年的交道,治筋骨、祛疾病、消病痛,以精专之术救死扶伤。


骨骼之精妙,难以言喻。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的朴成哲,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术、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复杂的骨盆与髋臼骨折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毫不夸张地说,他真真有着鬼斧神工般的机巧,只不过,他的高超造诣永远不会被放在明处陈列展示,而是深藏在了一个个机体中,刻进一根根骨头里,为一个个宝贵的生命,重新点亮了希望之光。



病患间经年累月的交往,不仅为朴成哲积累下丰富的临床经验,更指引他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


现代科技的飞速进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先进医疗技术,作为典型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种。好学的朴成哲,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新趋势。


“ 科技创新,就是要为家乡的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嘛!” 朴成哲笑着说。



这些年来,他率队深入推进3D打印技术在人工关节置换、矫形及复杂骨折中的广泛应用。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彻底实现数字骨科的美好愿景,这,不仅为患者康复提供了多一重可能,更为沈阳医疗行业的进步,点燃了新的火种。



医声,笔端凝重系民生


文质彬彬、声情款款,谈话时目光灼灼且专注。当朴成哲脱下绿色手术服,穿着一件干干净净的白大褂,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坐在我面前,我才发现,这个以“笑容魅力”著称的骨科医生,比想象中还要多些亲切感。



虽然是个知识分子,朴成哲却有着军人般的激昂斗志,每每聊起履职工作,都无比动情。在任何时候,他都丝毫不遮掩自己身为沈阳市政协委员的骄傲。


拿起手术刀,他是人人称赞的朴主任;提起手中的笔,他是一心为民的政协委员,当这两种身份相遇,他的生命总能变得柔软而温暖。


他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他关注城市交通问题,建议为沈阳市区若干右转辅助车道设立斑马线,缓解交通供需矛盾,保障城市持续健康发展;他倡议打破现有体制机制,建立医改的“沈阳模式”,让百姓真正愿意到基层医院去就医……


一年又一年,他瞄准民生痛点,探索解决良方,将这些问题和解决建议写进了建议和提案,为沈阳的医疗行业献计献策。



世有良医,天下之福。


十余年来,他利用专业所长为贫困、因病返贫的患者做出了数不清的公益善举,凭着一叶刀、一张台,在这不算大的舞台上,拯救了无数生命。


“ 还记得帮助过的他们吗 ? ” 面对我的提问,朴成哲目光垂下,开始回忆,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微笑。我猜,那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也许,他自己也已记不清到底是从哪一年开始 。


2010年,朴成哲听说岫岩教师李梅双层股骨头坏死仍拄拐坚持给学生上课的事迹,颇受感动,亲自前往山村进行探望,捐赠爱心物品,还把李梅接到医院进行了无偿救治,亲自为她做了关节置换手术,让她在短期内重返三尺讲台。



2012年, 朴成哲和部门政协委员及其他爱心人士自发组成辽宁省正能量活动小组,利用微薄之力汇聚爱心,数次到农村、乡镇为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患者捐资助学、诊病治病。


如今,朴成哲和他的公益伙伴,依旧步履不停走在公益之路上,一乡一镇打卡,履行一个医生、一位政协委员的职责,为有所需的贫困百姓免费捐助人工关节并义务为他们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让更多成果能够惠及普通大众。



断骨再接、关节置换、让驼背者挺起胸膛 …… 朴成哲为无数罹患重症的患者重新找回了生的尊严


在每一场疾病与事故中,他参与并见证了人类从毁灭到重生的奇迹。


朴成哲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


几十年的成就与善举,足以让朴成哲稳躺功劳簿,但他始终坚守在骨外科临床一线,始终陪在患者身边,他铭记政协委员的职责,带着爱和使命感一次次主动奔向需要他的地方。



医生,一生


一直想为骨科医生写点什么。


在有些人眼里,他们似是有些“冷酷无情”的。凿子、锤子、电钻、各种“暴力”工具、各种血腥现场面对病人的哀嚎,他们也总能冷静相对。



实则不然。


医者之爱,太过无私,无私到已无需旁人在意自己的悲喜。


“患者以生命相托,我们做医生的,如何不重视!” 朴成哲这样说,并这样做。


凭白衣作笺,担当做笔,他将无声的大爱刻进骨髓,炼成生命的诗行。


朴成哲和他背后的医生们所给予的,不正这是宇宙洪荒里,最温柔的慰藉?



人已静,夜将阑。


无影灯已开启,有些梦,永远做不完 。



   沈阳网记者 

   王晶 / 文    薄霖 / 视频


 因报道需要,文中所提

小刚、翟女士、李梅均为化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