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草莓为何会传染出血热?新冠疫情叠加,西安如何应对?

凤凰网 2022-03-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C情报局 Author 张洪涛


文/张洪涛 凤凰网《肿瘤情报局》特约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核心提要

1. 今年入冬以来,西安市各大医院相继接诊多例出血热患者,被顶上热搜的“吃草莓会导致出血热”的谣言,导致西安草莓滞销。然而,西安严阵以待的是新冠疫情。目前,西安共有1个高风险地区和13个中风险地区,咸阳530名医护举行誓师大会,全力支援西安抗疫全线。

2. 导致出血热的病原体,不是草莓,而是一种名为“汉坦”的病毒(Hantavirus),感染后最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出血,发病早期常表现的症状为“三红三痛”,病程一般分五期。因为新冠病毒是“人传人”,传播速度很快,目前是按“1类传染病”管理,汉坦病毒一般不会“人传人”,只是“动物传人”,是“2类传染病”。

3. 新冠疫情不常见,但是一出现,至今折腾了两年都还没消停。相比之下,出血热则是年年有。到目前为止,虽然出血热发病数已经大大减少,但从未消停,据统计,2004-2017年间,全国有约18万人感染,超过1700人死于出血热。2019年发病数为9596例,死亡人数为44人,2020年1-8月发病数为4359例,死亡人数为21人。

4. 预防出血热最有效的手段有两个,一是防鼠灭鼠,二是接种疫苗。卫生环境的改善,使得中国出血热病例相较之前已经大大减少,同时,防鼠灭鼠从根本上消灭了传染源和切断了汉坦病毒的传播途径。因为出血热发病率较低,不需要人人都去打疫苗,我国只是在流行区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


西安出现疫情,到底是因为新冠,还是因为出血热?

近日,“西安出现多例出血热”被顶上热搜!据媒体报道,今年入冬以来,西安市各大医院相继接诊多例出血热患者。同时被顶上热搜的,还有“吃草莓会导致得出血热”的谣言。

搞清楚什么是出血热不容易,但是不买草莓却很简单。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很多人不敢买草莓吃,导致西安草莓滞销。

随之而来的,还有恐慌。恐慌的理由,要加上网上流传的一个小视频,是咸阳530名医护的誓师大会,要全力支援西安抗疫全线。

那阵势,像极了去年武汉疫情时的最美逆行者!

中国的新冠疫情已经进入动态清零阶段,虽然不能一直清零,但是也没有大的疫情。但是,如果西安的状况已经需要调集周围城市的530医护来誓师保卫?是否是其他疫情的原因呢?

但是,虽然西安新冠疫情和出血热两种疾病都有,但是出血热纯属躺枪,草莓更是躺枪。西安严阵以待的,确实是新冠疫情。

自12月13日之后,截至12月19日,西安已经检出47例确诊病例,另外有8例无症状感染者。在内地19日的新增病例中,陕西有24例,浙江有10例,陕西已经超过了浙江。而陕西的确诊病例就主要在西安,19日新增有21例。

但是,西安的这波疫情可能在13日之前就开始了,本次疫情的传染源,指向巴基斯坦飞西安的国际航班PK854。12月9日,西安报道了第一例本土病例,是入境人员隔离酒店工作成员;12月14日,另一位酒店工作人员确诊,与第一例病例同住。12月12日,子牛门诊发现一例确认病例,流调不清楚,但是在,12月15日,长安大学传播链显现,确诊阳性人数暴增。一名长安大学家属院的感染病例,曾在12月4日下午在机场T3航站楼、值机台、停车场停留,与PK854航班有时空重合。如果西安机场已经被病毒污染,病毒就有可能已经在西安偷偷潜伏传播了10天左右,非常类似于今年夏天时的南京机场传染链。

目前西安共有1个高风险地区和13个中风险地区。因为疫情可能非常严重,12月19日,在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宣布,将启动全市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同一日,西安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向辖区各街镇、部门、园区管办、区属国有企业,各单位发出通知,要求从12月20日起,所辖区企业所有员工必须持48小时之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方可到单位上班。如果没有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员工一律不得进入本单位办公场所。

12月18日,西安市雁塔区开始大面积封控,但是在几个小时候后,封控停止,道路解封。根据西安市19日召开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的信息,雁塔区的封控未经批准,不能实施!国家卫健委的指导原则认为,虽然新冠疫情必须认真对待,但是需要精准防控,不可层层加码。

跟新冠疫情比起来,出血热只是“毛毛雨”,但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西安发生了什么,也因为网络上的谣言,大家突然才对出血热恐慌起来。

这可能也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对于新冠,大家可能已经没有那么恐慌了。


躺枪的出血热,到底是什么病?

出血热是一种传染病的简称,常说的出血热,全名叫“肾综合征出血热”。导致出血热的病原体,不是草莓,而是一种名为“汉坦”的病毒(Hantavirus),感染后最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出血。人感染“汉坦”病毒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伤。发病早期常表现的症状为“三红三痛”:脸红、脖红、前胸红,貌似醉酒;“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疼。病程一般分五期:发热期、少尿期、低血压休克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与新冠病毒一样,汉坦病毒也是“2类传染病”,但是新冠病毒因为人传人,传播速度很快,目前是按“1类传染病”管理,而出血热一般不会“人传人”,只是“动物传人”,感染原因是接触了携带病毒的啮齿类(鼠类)动物或其排泄物。主要传播出血热的鼠类,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

汉坦病毒发现于1978年,发现者为美国病毒学家卡尔・约翰逊和韩国高丽大学病毒学家李鎬汪(Ho-Wang Lee)。人感染病毒之后,会产生抗血清,含有针对病毒的抗体。利用韩国当地出血热康复患者的抗血清,卡尔・约翰逊和李鎬汪从田鼠中分离出了一种新病毒,根据当时的病毒发现惯例,病毒以当地的江河命名为“汉坦”(Hantaan)。

汉坦属于布尼亚病毒目,同一目的病毒,还有内罗毕病毒和新布尼亚病毒,也都可引发其他的出血热。

虽然传染源都是啮齿类(鼠类)动物,但是出血热并不是鼠疫!十四世纪的欧洲,鼠疫曾导致约2500万人死亡,总人口减少了约四分之一,病原体为鼠疫耶尔森氏菌( Yersinia pestis),是细菌而不是病毒。在中国,鼠疫等级为甲类传染病。

出血热有多普遍?

新冠疫情不常见,但是一出现,至今折腾了两年都还没消停。相比之下,出血热则是年年有!实际上,几乎每年的十月以后,西安所在的陕西省的关中地区,都会进入所谓的“出血热高发季”。

据统计,从1950年到2007年,58年里我国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1,557,622例,造成46,427人死亡,病死率为3%。其中最严重的一年,是1986年,我国共报道了115,804例出血热病例。

到目前为止,出血热也没有消停,虽然发病数已经大大减少。从国家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2004—2017年的公开资料来看,14年内全国仍有约18万人感染,超过1700人死于出血热。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数量为9596例,死亡人数为44人;2020年1-8月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数量为4359例,死亡人数为21人。

31岁小伙高烧以为肠胃炎,来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发热门诊就诊,在排除了新冠后,小李以“急性肠胃炎”被收住入院,确诊出血热。在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48小时后,才算将其救过来。这是首次由媒体披露的出血热病人的案例图片。

陕西省出血热发病数一直位于全国前列,2006-2017年累计报告出血热20309例,死亡138例,发病具有季节性,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1]。在陕西的病例中,发病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为3: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73. 58%;6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

如何预防出血热?
 

预防出血热最有效的手段其实就两个,一是防鼠灭鼠,二是接种疫苗。 

中国出血热病虽然仍然年年有,但是已经比之前大大减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卫生环境的改善,防鼠灭鼠从根本上消灭了传染源和切断了汉坦病毒的传播途径。

当然,鼠是灭不绝的,为了预防感染,也可以接种疫苗。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出血热”并不“人传人”,发病率也较低,不需要人人都去打疫苗,我国只是在流行区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


国内已有非常成熟的出血热疫苗,用于预防汉坦病毒感染,且抗体保护时间长久。出血热疫苗的基础免疫共有2针,在0天和14天各注射1次,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会使该人的本轮出血热免疫全程失效,除浪费第一针疫苗外,还需重新开始免疫。1年后再注射1针加强免疫。建议在最后一次接种后的7~8年,再加强接种1次。这类疫苗列入我国免疫规划,并且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地区,可以享受免费接种。高发病区的16-60岁人群,尤其是接近60岁的农民和刚满16岁的学生应积极到本地区疫苗接种点进行全程、规范接种疫苗,保护个人身体健康。凡前往流行区进行野外探险、旅游、耕种等活动,或在较长期野外户外工作任务前可接种出血热疫苗,防止被感染。

至于吃草莓会不会导致出血热?如果了解了出血热的病原体是汉坦病毒,那么答案就很清楚了:

1. 如果草莓被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污染,你采摘草莓后马上就吃,那么得病的可能性就很大。

2. 如果草莓被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污染,在采摘之后,你没有马上吃,经过清洗,感染病毒的可能性为零(注:发生率太小,无限趋近于零,就可以等于零)。

3. 不吃草莓,如果跟携带病毒的鼠类有接触,也可以感染病毒生病。

最后提醒一下,千万不可为了证明“吃草莓会导致得出血热”不是谣言,而去直接食用被污染的草莓。那样做你肯定可以成为网红,但是却会失去健康。

参考文献:[1] 郑媛, etal., 陕西省 2006—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疫苗接种策略探讨.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8. 22(10): p. 1073-1075.

热门视频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