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哨站|命航母以福建之名,背后饱含深意

凤凰网 2022-06-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凤凰网军事频道 Author 凤凰网军事频道

  凤凰网原创  解放军的第三艘航母为何被命名为“福建舰”?福建与中国海军渊源有多深?外敌航母曾给中国造成多少苦难?凤凰网军事《前哨站》解读。


核心提要:1.福建舰的命名包含深刻而丰富的历史意义,福建是近现代中国海军的摇篮,是中国海军航空技术的起点,也寄托着民族统一的希望。2.从第一艘真正的航母诞生以来,一百年中,这种技术兵器深深地参与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塑造。

3.来自外敌的航母的痛苦记忆,塑造了几代中国人对航母的热情,而这种热情的深层动力,也是百年来百折不挠艰难复起的关键。

作者|艾彦

凤凰网军事频道特约作者
2022年6月17日上午11时许,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上海江南造船厂举行。这艘航母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在仪式上,这艘航母被命名为“福建”号。
福建这一舰名意味丰富,关于这艘令人激动的航母的解读,想必已经有无数人正在奋笔疾书。今天,我们在《前哨站》中要讲述的,是隐含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之中,却不为人所注意的历史印记。在这一天,我们回顾这些印记,也许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如何一步步走来,又将如何一步步走下去。

福建
对于中国海军而言,福建是个有着厚重历史感的名字。
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在福建福州成立船政局。这里是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也是清末洋务运动中最有代表性的军事工业企业。这里先后建造了40多艘船只,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值得一提的是,建造“福建”舰的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1865年成立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比福建船政局早一年建立。

福建船政局全景图
船政局设立同年,成立“求是堂艺局”,招募年青人教育成造船或航海人材。堂艺局获首名取录之考生为严复。首届60多名学生于1867年(清同治六年)2月于福州城内定光寺开始上课。除了严复之外,这批学生中包括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叶祖珪、黄建勋、林国祥等人,后面这些名单,除了叶祖珪之外,也是甲午海战中阵亡军官的名单。而在第二批入学的少年之中,有一位一直活到了1952年,经历了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先后出任清帝国总理南北洋水师兼广东水师提督、海军部尚书;中国民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海军总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萨镇冰。
在福州船政的历史上,还有一点,与航空母舰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1903年第一架飞机被发明出来后,人类就在思考如何在大洋上使用航空技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促进了这一进程。出现了以水上飞机与航空母舰两条海军航空力量发展的脉络。受此影响,1918年2月,福州船政局内设立了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海军飞机工程处”,在简陋的条件下,该厂于1919年8月制造出了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这在当时是全球最尖端的军事技术之一。而主导这一工程的有两位航空先驱,分别是被钱学森成为“中国航空之父”的巴玉藻和被称为“波音飞机之父”的王助。

“甲型一号”水上飞机历史存照
福州船政局的最后一项值得一提的技术成就,是一件航空装备。这听起来是一件很矛盾的时候。而在几年后,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崛起,福州船政局又组建了海军飞潜学校,这个学校对后来海峡两岸的海军官兵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可以说,在福州船政局的最后几年,技术的变革已经影响到了机构的发展。而这个变革的事件,则发生于几千里外的胶东海岸。

山东
揭开中国现代历史的事件,是“五四运动”,而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就是北洋政府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索回青岛的失败。青岛争夺战发生在胶东土地上,涂炭胶东民众,却被北洋政府漠然视之,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无数伤痛之一。也是在这场战斗中,舰载飞机首次出现在了战场上。
1914年8月15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立即对德国宣战,兵锋直指德国占领下的青岛,投入此次战役的陆军总兵力高达52000人。9月2日,日军在烟台龙口登陆,袁世凯政府将潍河以东划为行军区,供日军通行。
日军登陆后,一边劫掠胶东百姓,一边向青岛行军,其先头骑兵耗时7天才行军110千米抵达平度。后续日军主力在行军过程中也是暴行不断,直至9月27日,日军才对青岛外围的德军阵地发起攻击。
青岛作为德国经营多年的军事要地,已经成为一座极为坚固的要塞城市,城中守军约5000人。青岛前海一线修筑五座海防炮台为核心,分别是:团岛炮台、台西镇炮台、衙门炮台、俾斯麦山炮台、汇泉角炮台(其中有三处可以转向内陆),青岛港入口处布设大量水雷,沿岸也设置了纵深达4千米的铁丝网。而在青岛陆路外围则以山头上修筑的四座炮台——俾斯麦山北炮台、伊爾蒂斯山北炮台、伊爾蒂斯山东炮台、仲家洼炮台为核心。战争爆发前,德军又抢修了12座临时炮台,并沿外围防线构筑了大量的步兵防御工事组成五个堡垒群,工事外围还挖有深5米、宽约6米的壕沟,另外还布置了带电铁丝网、地雷和鹿砦等障碍物。
为了摧毁德军的防线,日军将商船改装而来的“若宫丸”号水上飞机母舰投入战斗,该舰上搭载的4架“法尔曼”水上飞机原本用于对地侦察,但在惨烈的攻城战中,日军将炸弹挂上飞机用于轰炸青岛。在历时60多天的攻城战中,日军水上飞机持续不断地发动侦察与空袭,共合计出动49架次,总飞行时间71小时,投下炸弹199枚,确认有命中6或8枚,无法确认者则有16枚。

“若宫丸”号
“若宫丸”号的空袭作战,成为了舰载机在战场上的首次亮相。这一战例,也对日本海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15年和1916年的日本舰队演习中,日军发现水上飞机母舰以海面作为跑道,容易受到复杂的海洋气候的影响,导致舰载机难以出动。
为此,日军提出要建造使用专用跑道的飞机搭载舰的需求。这一需求被列入1918年度的“八六舰队”预算案并开始设计,项目代号“第七号特务船”。该舰参考英国海军几艘改造航空母舰的设计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经验,直到1919年12月才完成舰体设计,1920年12月16日正式动工,1921年11月13日下水,1922年12月27日正式服役,定名为“凤翔”号,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距今一百年。

服役之初试航的“凤翔”号航母
“凤翔”号的服役让日本海军航空兵开始迅速壮大。1928年,“凤翔”号与“赤城”号两艘航母编成日本海军第一航空战队,这也是后来日军横行太平洋的主力之一。而这支舰队首次大规模参战,也是航空母舰的第一次战场亮相,也是在我国沿海,这次是在上海。
上海
1932年1月28日晚,“一二八事变”爆发,日本上海派遣军突然攻击上海闸北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1月31日,日本第三舰队开抵上海,其中就包括第一航空战队的“凤翔”号与“加贺”号两艘航母,共搭载66架战机,不算同在第三舰队的“能登吕”号水上飞机母舰,已经与当时的中国空军实力不相上下。

满载战机的“加贺”号航母,其参与“一二八事变”时即为此三段式甲板结构
2月5日,“凤翔”号的3架三式舰载战斗机与“加贺”号的2架三式舰载攻击机组成的编队空袭上海,途中与中国空军的2架战斗机和2架侦察机遭遇,爆发了航空母舰历史上的第一次空战。中方的一架战机因为操纵面受损在降落时坠毁,飞行员黄毓铨当场牺牲,飞行员朱达先伤重不治。
2月22日,日本航母舰载机与中国空军再次交战,一架日军舰载攻击机被击落,3人身亡,但取得这一战果的美籍飞行员罗伯特·肖特也随后击落牺牲。这也是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第一个空战战果。2月26日,日军航母对中国空军最重要的笕桥基地发起空袭,再次爆发激烈空战,中日双方各有两架战机被击落,日军还炸毁了笕桥机场上的5架飞机,此战后,弱小的中国空军被迫向西撤退,不再与日军交战。战至3月3日,两军停火,3月22日,两艘日军航母返回日本本土。

“一二八事变”时日军所用的三式舰载战斗机(上图)与三式舰载攻击机(下图)
日本航母在上海的首战,进一步推动了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日本海军还会每年举行大演习,演练其对美国的所谓“渐减邀击作战”,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海军航空兵逐渐发展出了后来的航母编队战术,其舰载机也发展出战斗机(舰战)、俯冲轰炸机(舰爆)与鱼雷攻击机(舰攻)三种战机的组合战术。

1933年(昭和八年)特别大演习后的阅舰式(航拍照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日战争也被引燃。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日本海军的“加贺”、“龙骧”、“凤翔”三艘航母参战,这些航母抵达上海外海当天,即出动16架俯冲轰炸机与29架鱼雷攻击机对笕桥机场等目标进行空袭。在9月22-25日的四天内,日军“加贺”号航母将目标转向江阴要塞江面的中国海军战舰,先后出动97架次战机,炸沉“平海”、“宁海”、“逸仙”、“应瑞”等四艘轻巡洋舰,战至29日,集结于江阴要塞外的中国海军战舰几乎全数战沉或自沉阻塞航道。这一战,也是世界战争史上,航母舰载机首次击沉航行状态的战舰。这一战显示出,航母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执行对岸打击任务的舰种,更存在决定海战胜负的巨大潜力。

1937年,“加贺”号航母甲板上等待出击的舰载机群
1937-1938年,发生在中国沿海与长江江面上的海空战,是当时航空母舰最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也充分地显示出其多面手的特性。在对中国人民的残酷空袭中,日本海军的航空舰队成为当时世界上作战经验最丰富,战力最雄厚的海战力量。在三年后,这支力量几乎横扫中西太平洋与印度洋,将航空母舰作为舰队决战兵器的角色发挥到极致,但在中国战场这一高度不对称的战场上习得的经验,也禁锢了日军航母战术的发展方向,这些经验让日军高度关注航母的打击力量,却忽视了海战战场的复杂性,以及航母作为重要的信息平台的作用,这些问题在珊瑚海、中途岛与南太平洋海战中,最终毁灭了日本引以为傲的航空舰队。
1938年初,经过青岛海岸的日本舰队,照片自左侧开始,分别为“加贺”号航母,“雾岛”号战列舰、“金刚”号战列舰、“三隈”号重巡洋舰、“龙骧”号航母、“熊野”号重巡洋舰与“扶桑”号战列舰,仅照片中这些战舰,就相当于战前中国海军所有战舰总吨位的4倍。这些战舰没有一艘在太平洋战争中幸存。

台湾海峡与长津湖
1950年6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已经熄灭五年有余。中国人民已经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正在福建沿海厉兵秣马,新建的人民海军与空军正积极形成战斗力,以支援最终解放台湾的战役。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太平洋的美军在经历了五年和平之后,业已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驻日美军第八集团军与远东空军虽然是美军最庞大的驻外陆军与空军部队,但据美军自己评估,战斗力水平不到标准状态的70%。而美国海军部署在西太平洋的唯一一艘航母——“福吉谷”号正停泊于香港。彼时,美国航母对香港的周期性访问才刚刚开始。
这一天晚些时候,朝鲜半岛上的战火被全面点燃,“福吉谷”号紧急启航,前往菲律宾的苏比克湾补充燃料、弹药、补给,随后立即折向北方,28日即抵达黄海,成为美军第7舰队的核心打击力量第77特混编队的旗舰,领衔发起对朝鲜的空袭。30日,英国海军“凯旋”号航母编队从新加坡抵达黄海参战。7月5日,美军“菲律宾海”号航母加入第7舰队,8月24日,“拳师”号航母加入,9月6日,“莱特湾”号加入,11月9日,“普林斯顿”号加入,11月16日,“巴丹”号轻型航母加入。到第二次战役爆发时,美军在西太平洋已经集结了五艘航母(“拳师”号于11月11日返回美国本土),外加两艘英联邦航母。
1950年末在日本佐世保港补给物资的三艘英美航母,自近至远分别为英军“独角兽”号、美军“福吉谷”号与“莱特湾”号。
出于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敌意,美军在全面介入朝鲜半岛上的战事时,也将第七舰队部分战舰派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登陆台湾。直接执行这一任务的是第77.3特混编队,由4-6艘驱逐舰组成,后来又加入了“朱诺”号轻巡洋舰。而第77特混编队的航母则要承担支援朝鲜战场与支持台湾海峡巡逻的双重任务。美军舰队的介入,在那个时代的技战术条件下,彻底阻断了解放军登陆台湾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也领受了新的任务,其精锐第九兵团开赴东北边境,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在当月组织第一次战役,击退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之后向北撤退,准备以一场更大规模的向心突击摧毁美军。美军则以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军分别从朝鲜东西两条战线向北实施“圣诞节攻势”。这场对决的结果就是中国方面所称的第二次战役,美国方面所称的清川江-长津湖战役。第二次战役的西线战斗是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一次失败,一个美国的野战集团军,在拥有压倒性的火力、机动力与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在一个星期内被兵力相近的对手完全击溃。崩溃的美第八集团军一直南逃至平壤,仍收不住脚步,一度被志愿军第十三兵团推挤到北纬37度线附近。这场惨败一度几乎摧毁美国朝野关于介入朝鲜战事的意志,但东线的长津湖战斗改变了局势。

第二次战役期间,志愿军第39军正在追击美军第25步兵师
在西线的第八集团军被击溃后,美军第十军在长津湖与志愿军第九兵团在零下四十度的极寒中厮杀。因为严寒与冻土,严重消耗了第九兵团的战斗力,使其难以摧毁已被包围的美军陆战队第一师。为了挽救陆战第一师,也为了挽救美国国内的战争决心,美军将四艘航母集中到了日本海。结果就出现了远东空军与四艘航母共同支援一个师的罕见情况。在陆战第一师退却的过程中,美军航母提供了24小时不间断的空中掩护,在任一时间,陆战第一师行军纵队上空都有24架F4U“海盗旗”舰载战斗轰炸机盘旋待命。而陆战第一师单日能获得的近距离空中火力支援,也达到了120-200架次。
1950年12月3日当天,美军航母为陆战第一师提供的117架次近距支援任务的具体分配。
充分的空中支援,不仅掩护了美军的撤退,保障了物资的供应,甚至可以让美军不断将新闻记者与摄像师送进陆战第一师的行军队伍中。这让长津湖之战成为第一场被镜头全面记述的战争。通过美军不遗余力的宣传,美国政府在第二次战役的空前惨败后,重新稳定了国内局势,甚至还在1951年初启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工作。这是长津湖之战之所以被美国如此铭记的深层根源。长津湖之战(中方称第二次战役东线战斗)也是迄今为止,在支援地面作战时,航空母舰最大规模的运用案例。
1950年11月,在朝鲜东海岸执行支援第十军任务的“菲律宾海”号航母。

总结
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我们讲到了福建、山东、上海这些空间之中隐含的历史脉络,但我们没来得及展开的,还有更多,那些历史的印记如此深刻,以至于我们很难找某几个点就能叙述所有的脉络。
“辽宁”号航母进行远海演练,左舷前方的战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出云”号,上一艘使用这一舰名的战舰是日本派往中国的第三舰队的旗舰。
航空母舰,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诸多的烙印,这些烙印之中总不乏外敌造成的痛苦。这也是国人几十年来渴求航母的重要精神动力。“福建舰”作为最强大的常规动力航母,最具技术突破性的一艘超级战舰,足以承接国人几十年来的希冀。
出现在100年前的航空母舰,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对中国的现当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地缘与技术复合影响的产物。中国作为一个海陆兼具的边缘地带国家,在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必将不断面临错综复杂的挑战。
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的艰难复起,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卓绝努力,最终让我们不断争取回面对历史的主动权与选择权。一场场战斗、一个个技术突破,一项项民生工程,这些都是中国人重新走向巅峰的脚印,每一个都值得我们尊重与铭记。“福建舰”的下水,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也将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又一个开始。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主题与挑战,唯我中华的坚持与努力,代代不绝,生生不息。

热门视频推荐👇

往期好文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