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人感染一周后去世,送医时已经白肺,老年人阳了要注意什么?

都市快报 凤凰网 2022-12-29

四川人王月,前几天刚刚经历了亲人的离去。12月17日10:09,王月发了条朋友圈:“一路走好。”当天12:21,她再次发朋友圈:“放开半个月,家人就因感染奥密克戎去世。”

12月19日,王月和家人一道,送姨妈最后一程。“如果不是感染新冠,姨妈不会这么快就离开的。”王月说。

疫情正在深度侵袭,阳性感染者与日俱增。面对第一波感染高峰的即将到来,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未接种疫苗的脆弱人群,正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而王月姨妈的悲剧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人,要尽一切能力,延缓老年群体的感染时间。最大程度减少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数量,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

  做完骨折手术不到2个月,姨妈的儿子阳了,二媳妇阳了,随后姨妈也阳了

王月的姨妈76岁,患有高血压,身体说不上特别好,但也还过得去。这几年,姨妈有点腰椎间盘突出,年纪大了也不想做手术,保守治疗为主,所以基本上都在家养着,不怎么爱出门走路、锻炼身体,也一直没打疫苗。

今年10月底,王月姨妈下楼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骨折,做了手术,出院后身体虚弱,在儿子家里养身体。

12月7日,王月姨妈从儿子家里搬出,回到自己家。

像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成都这波疫情也蛮严重,阳性感染者每天都在增加。

12月8日,姨妈的儿媳妇出现了症状,随后确诊。紧接着,姨妈的儿子也感染了。

12月11日,王月姨妈在家里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的症状,随后抗原测试两道杠,阳了。这之后,病情进展快速。

“送到医院后医生看了下,直接送ICU抢救,当时姨妈已经意识不清,呼吸衰竭,医生说她的肺已经全白了,需要马上切开气管上呼吸机。”王月说到。

在ICU救治几天,王月姨妈的病情没有好转,虽然医生尽全力抢救,但依然阻止不了多脏器衰竭。12月17日,王月姨妈不幸离世。

在脆弱人群中10%因新冠重症,90%因基础疾病重症,对有基础疾病、慢性病等脆弱人群的保护,是我们走出疫情的关键点

王月姨妈的去世,留给家人深深的哀伤和遗憾。也再次给大家警醒,新冠病毒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疾病、慢性病患者等的健康安全,仍具有巨大威胁。

在这个月举办的中华医学会2022年医学病毒学大会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提到,当前,对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疾病、慢性病等脆弱人群的保护,是我们走出疫情的关键点。

张文宏提及,在之前的上海大保卫战中,其团队发表的研究数据显示,新冠疫苗对于老年人的保护作用显著,高龄新冠患者的重症率相对高,但打了疫苗后,对这类人群的保护能力大大提高。除了高龄患者外,还有透析患者、心脏病患者等也属于新冠重症病人群体,代谢性疾病、慢性肾脏病、长期卧床以及肿瘤患者等都是新冠患者重症化的“脆弱”因素。

“在脆弱人群中,10%因新冠重症,90%是因基础疾病重症,两个重症放在一起构成了新冠重症疾病谱,这一点让我们未来的救治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如果出现一定程度的医疗资源挤兑,奥密克戎导致的死亡率会增加,尤其是老年人的病死率就会上升,因此保护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非常重要。”张文宏说。

 元旦和春节即将来临,子女看望老人时务必做好反向保护(隔离)

在日前举行的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22场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老年人的防护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教授提到一个概念——反向隔离。

盛吉芳在发布会上表示,元旦和春节即将来临,假期大家免不了要走亲访友,但是在当前形势下,还是要积极做好防护,特别要强调全程戴好口罩、手消毒。最好能私家车出行,如果一定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要保持戴口罩以及保持距离等。如果家里有老人,那么去探望时要做好反向隔离,也就是隔离老人,做好反向保护。

关于反向隔离(保护),张文宏近期也有所提及。12月17日,2022年中美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高端论坛上,张文宏表示,在感染高峰期来临之际,对老年人要有非常好的保护。

具体要做好三个方面:第一,一旦感染如有症状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药物治疗;第二,建议他们充分地接种疫苗;第三,在大流行期间对他们形成一个反向的保护,避免病毒进入他们生活的空间。

“如果老人没有打过疫苗,应该降低他们的活动度,出来的时候一定要戴口罩。而去见老年人的时候,也要戴好口罩再去。最终希望老年人能够注射疫苗,更好地去保护他们。”

张文宏谈到,从上海的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毒株已经出现显著的毒力降低趋势,但是对于脆弱人群的攻击性还是存在的。尤其是对于年龄大于80岁以上的人群,他们也是主要的重症病人。除了年龄以外,慢性肾病、高血压以及一些神经系统疾病,都是成为脆弱人群患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多数死亡或者是重症病人多发生在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当中,所以,疫苗的接种对保护脆弱人群非常关键。

尽一切能力,延缓老年群体的感染时间,最大程度减少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数量

在最近一期的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上,张文宏团队针对如何保护家中脆弱人群做了解答。提到了最核心的原则是,尽一切能力,延缓老年群体的感染时间,最大程度减少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数量。

原因很简单。第一波疫情高峰中,感染人数众多,甚至也会面对大量医护被感染的局面。此时,医疗资源的紧张和短缺不可避免。若同时出现大量老年人群感染,则可能难以获得像平时一样充分的医疗照护。此外,等到全社会感染率很高、逐渐进入群体免疫阶段的时候,脆弱人群暴露于外界时的风险就会大幅度降低。

为了延缓感染时间,每个家庭应一起协助老年人做到这些措施 

1. 疫情上升和高峰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子女和老人避免在公众场所非必要的聚会和聚餐。戴口罩,勤洗手,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若病情控制稳定,应做到非必要不去医院。子女给老人备一些长期使用的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如高血压药,糖尿病药等),避免因为药物短缺导致的治疗中断。

3.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增强抵抗力,调整心情。若能延缓老年群体的整体感染时间曲线,哪怕仅仅延后1-2个月,整个社会的疫苗免疫屏障会更加坚固,医疗资源度过第一波疫情高峰期,会更充足与从容。

老年人感染后发高烧,可以选用哪些退烧药?疫情期间,需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应该注意什么?

为了让市民正确认识疾病,消除焦虑和恐惧,安全平稳地度过非常时期,都市快报·橙柿互动联合杭城各大医院,正在推出“浙医大咖,现身说法,共同战疫,温暖橙柿”大型科普系列直播。

昨晚7点,浙江医院副院长陈新宇主任医师来到直播间,和大家聊了老年人阳了要特别关注什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上医院?家中同住人出现感染,老年人如何避免被感染?以下是直播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问:近期医院发热门诊的就诊情况如何?新冠发热患者占的比例大概有多少?

陈新宇:近期发热门诊就诊情况确实非常严峻,从以前每天100、200人到后来的400、500人,现在每天都是1000多人。我们12个诊室都开着,每个医生每天要接诊100多个病患。

根据流行病史的大概研判,很有可能有70%-80%的患者是阳性。现在每天接诊的1000多人中,起码有300-400人是阳性。最近,很多人一发烧就觉得是新冠,反而忽视了其他会引起发烧的病症,我们昨天接诊的急性阑尾炎的病人已经穿孔了,所以大家还是要多注意判断情况。尤其老年人的感知力没那么敏锐,发病表现也不像年轻人那么明显,生病可能呈现静默状态。所以大家要对家里的老年人给予更多的关注。

2 问:目前很多家庭都是三代同堂一起居住的,如果家里的小朋友感染新冠病毒,老年人该怎么做好隔离措施?

陈新宇:在一个空间里生活,很难做到完全隔绝的。如果家里同住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为减少同居老年人的感染风险,建议减少接触,若有条件,可将感染者转移至其他住所,或用单独的房间进行隔离。但不建议让老人单独呆在隔绝空间里,这样有些危险。

若必须接触时,建议双方佩戴口罩(最好是N95口罩)。做好共用空间的清洁消毒,特别是卫生间以及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水龙头等。感染者需与家人分餐并做好餐具消毒。同时也要加强观察,注意观察老人的情况,有问题随时处理。

3 问: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应该居家治疗还是必须去医院?哪些情况需住院治疗?

陈新宇:现在医院的急诊室都是排满了队,甚至病房都收不进。如果可以在家对症处理,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可以考虑居家治疗。老年人是重症的高危人群,因此确诊新冠居家治疗的老年人要每日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有心肺基础病的老年人可以同时监测指脉氧饱和度,关注精神状态、食欲、大小便等。

对于出现以下情况的,建议到医院评估是否需住院治疗:进行性加重的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或症状在好转后再次加重;明显的肌肉酸痛;活动能力较平素下降明显,或轻微活动后即出现明显呼吸困难;胸痛或胸部压迫感、心跳加速或头晕、腹痛;新出现面部、手臂和腿部无力或活动异常,尤其是以单侧为主;大小便失禁或与喝水减少无关的尿量减少;意识状态改变,定向力障碍,出现失语、意识减退并逐步加重,出现癫痫或谵妄;出现焦虑状况或情绪恶化;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基础疾病多或合并症较重的老年人。

4 问:老年人得了新冠如何防重症?

陈新宇:疫苗接种在预防重症、死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容易发展成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接种新冠疫苗的获益最大。

此外,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外,还要坚持合理健康的饮食,保证营养,正常的作息、充足的睡眠、适度的锻炼,及良好的心理状况,这些都是保持和提升免疫力,预防重症的方法。

5 问:疫情期间,需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应该注意什么?老年人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在居家治疗时吃药要注意什么?

陈新宇:有基础疾病的老人需要简化用药,同时不能因为患了新冠就忘了基础用药,比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需长期服药的老年人,不可擅自停药,可定期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取药,或经医生评估后开长期处方,减少就诊次数,也可由家属代取药物。

慢病人群用药主要考虑两件事,一是新增药和已经在服用的药物是否有冲突,二是新增药是否会增加肝肾负担,对脏器造成损伤。不方便去医院时可以拍个照,通过家人帮助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网上问诊,也是很好的选择。

6 问:老年人如果发高烧了,可以选用哪些退烧药?老年人在服药之后,有没有需要注意的事项?患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老年人,服用退烧药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

陈新宇:感染新冠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如果体温大于38.5℃,老年人可能会出现浑身酸痛、头痛、肌肉乏力、食欲减退的表现,肝肾功能正常的老人,建议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洛索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或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来降温。有的人体温在37℃多或者38℃出头,这样的情况通常推荐物理降温,用温水去擦拭脑门、脖子、腋下、大腿根这些大动脉搏动的地方,协助散热,多饮水。有鼻塞流涕的情况,也可以使用新康泰克,还有连花清瘟、金花清感、小柴胡颗粒等,都是一些清热解毒、对症的中药。

老年人使用退烧药一定要缓,降温要慢。开始用药的剂量要偏小,不是说体温越高、使用的药片越多,而是体温越高、年龄越大、使用的药物剂量越小,这是为了避免大量服药后一次大量出汗而引发虚脱、低血压甚至休克,这对老年朋友非常重要。

出现体温升高时,可以先用小剂量的药,比如先吃半片药看看情况,加以物理降温,同时观察患者出汗、血压情况及对药物的反应等,这样更加安全。很多感冒药是复方成分的,比如泰诺感冒片,里面就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如果和退热药物一起使用,就会有药物剂量叠加,造成药物过量的可能性,所以服用药物前,要仔细看药物说明书,特别是药物成分。

对于存在心脑血管病史,应慎用新型退热药物,如塞来昔布等,防止诱发疾病复发。常用的退热药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对胃肠道溃疡、严重冠心病等,有一些禁忌情况。相对而言,对乙酰氨基酚对老年朋友安全一些。

吃退烧药后要小心因大量出汗导致低血压,因此要监测血压的变化,可以根据血压情况适当调整,避免低血压发生。

另外老年人感染后往往会出现饭量减少的情况,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的变化,防止吃了降糖药以后出现低血糖反应。常用的退热药通常都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对于存在基础性肾脏疾病、腹泻脱水的患者,容易引起肾脏损害。若患者有肾功能不全风险,如肾性肾病、心力衰竭或肝硬化,以及接受利尿剂治疗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发生可逆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增加。NSAID应避免用于4期或5期慢性肾病患者及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

7 问:有些老年人退烧后开始出现了干咳的症状,这个时候使用什么药物?

陈新宇:轻微咳嗽本身是身体正常的反射,是为了把呼吸道里的痰液咳出。不是说一出现咳嗽就要用药,用药之后要让所有的咳嗽症状都消失,也很难达到。如果咳嗽比较明显,可服用强力枇杷露,急支糖浆等止咳药物对症治疗。

8 问:如果老年人服药之后,症状并没有缓解,能够加量服药吗?

陈新宇:不建议加量服用。新冠大概有一周的病程。不管服用针对鼻塞的药,还是针对咳嗽的药,或者针对咽痛化痰的药,都是对症的药物。老年人本身就存在多重用药的情况,基本上在老年病科门诊或住院的病人,平均的用药量在7种左右,这个时候遇到了新冠,还是尽量简化用药。

9 问:老年人康复之后还需要通过吃药来巩固吗?

陈新宇:新冠治疗的药物中,绝大部分为对症用药(如退烧、止咳、化痰、缓解流涕、鼻塞、咽痛、咽干、腹泻等)。若不舒服的症状缓解好转了,就应该适时停止使用这些药物,无需“巩固”疗效。

10 问:72岁老人,昨天低烧37.7℃左右,今天早上10点体温39.5℃,吃了两颗散利痛,下午4点半开始,体温只有35.8℃,其他就是人有点乏力。需要去医院吗,或应该怎么做?

陈新宇:两颗散利痛太多了,出现液体丢失太多,低体温现象了。建议观察反应,如果一切都好的话,可以喝牛奶、鱼汤或肉汤,补充热量。其他就是盖好被子,注意保暖,观察体温变化。

11 问:阳后13天还在咳嗽,自己在家测已经复阴了,要不要去拍个CT片看下肺部有没有影响?

陈新宇:我觉得不用去做CT。在已经复阴的情况下,咳嗽是支气管的损伤造成的,是对冷空气或讲话过多的反应。应观察在静息状态下是否会咳嗽,如果会的话再去做CT检查。

热门视频推荐👇

往期好文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