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外国语大学丨天津市线下一流课程《俄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俄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获批2019年天津市线下一流本科建设课程。



//

一、课程团队

/// 

NOCITCE


课程负责人:李迎迎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人员:李梦雅 王文倩 史亚军 钟晓雯

二、课程简介●●


《俄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是俄语专业最早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始于1964年,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传统特色课程之一。在我国最早一批苏联文学翻译家,俄语专业奠基人潘稼民教授的带领下,翻译课程一直由教学经验丰富、翻译理论与实践水平高超的骨干教师任课。经过几代人的深耕厚植,积淀传承,改革创新,翻译教学团队不断壮大,课程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内容由初期的单纯文学翻译逐渐形成体裁多元、形式多样的模块化课程群,教学方法等更具科学性、创新性与可操作性,翻译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同时结合学校“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翻译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国家特需翻译人才培养特色,在汉译俄课程中融入了中央文献俄译实践分析的外语思政教学元素以及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翻译教学内容。本课程在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领域充分展示出了自身优势和特色,成为了学校翻译教学特色课程。


//

三、课程内容

/// 

NOCITCE


本课程是一门先修后续的课程,由《翻译理论与实践1(俄译汉笔译)》《翻译理论与实践2(汉译俄笔译)》《翻译理论与实践3(口译俄汉互译)》三大模块组成,是一个完整的翻译课程体系和翻译课程群。


第一阶段的俄译汉笔译部分,旨在提高学生俄语水平与翻译水平的同时,理解语言文化背景信息,为第二阶段的汉译俄奠定基础。主要形式为理论导入与翻译实践相结合;


第二阶段的汉译俄笔译部分,旨在提高学生俄语翻译水平的同时,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助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走出去;


第三阶段的口译俄汉互译部分,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翻译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育学生用俄语讲好中国故事。


四、课程创新●●


课堂创新:将翻译课堂打造成翻译工作坊,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学生在组内既按照分工独立工作又与团队其他成员合作,这样的活动具有社会协作,建构知识的特征,能够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形式创新:教师为学生组织模拟翻译场景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口笔译活动,以参与课外实践和模拟活动以及撰写口译日志等方式进行实验教学。


课程思政:本课程在教授翻译理论、方法、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弄清中国特色时政术语的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政教育,树立“四个自信”,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