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视频
【任课教师】 佟家栋,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课程学分】 3学分
课程简介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经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分配,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问,是经济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5年在南开大学开始讲授该课程以来,始终坚持在教学中将课程思政的德育目标置于首位,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强调基于省思基础上的笃信和理论自觉基础上的实践自觉 ,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
课程通过引领学生走进国际经济学这一领域,使其充分认识到国际经济利益关系的纷繁复杂,体会到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学生努力学 习并运用相关专业知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经邦济世是经济学人的历史使命,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教学思路与创新
思路与措施
在进行国际经济学课程理论讲授过程中紧密联系国际经贸发展现实,注重引导学生认清国际经贸关系的本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正确的、辩证和历史的唯物主义视角系统了解国际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熟练掌握国际经济学中的主要分析方法和基本模型;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对国际经济中的一些主要现象、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正确的总体认识和理解。吸收现有的西方国际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框架工具,并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贸易情况,深入浅出地阐释各类国际贸易理论的原理和内在逻辑。按照教学大纲,将课程时间安排的合理紧凑,而且根据课程知识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讲授时间:对于偏难的知识点,运用多种方法如数理分析、定性逻辑分析等方法详细讲述,便于并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较易的知识点,适当略讲,强调其重要性。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结合课程思政的视角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理论体系有一个客观现实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点
将国际经济学理论中对发展中国家最有启发性的内容联系发展中国家,特别联系发展中大国——尤其是中国,深入讲解,引导学生的兴趣,从而在理论的学习中,强调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注重讲好“中国故事”。
授课教师以中美贸易战为例,讲授相关利益关系,特别是关税战背后的基本原因和机理后,并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介绍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说到当今世界,各国竞争愈发激烈,作为南开学子,将来不仅要知中国,更要服务中国,真正做到“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希望学生们能够从中美贸易战的实例中学习到其中的国际经济博弈的经验与知识,能够在未来维护中国在世界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
思政元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