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开大学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中西文化概览》

《中西文化概览》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任课教师:李霞,南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部教授

课程类型:通识必修课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简介



超越文化——中西文化概览》课程,旨在通过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学习和相关文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在甄别与比较“自我”文化与“他我”文化过程中,掌握跨文化交际基本技能,提升英语思辨能力,形成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思维,实现综合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跨文化能力支持。



思政元素设计





典型教学案例



案例名称

印度人用手吃饭——同学,你怎么看?

所属教学内容

文化感知与影响跨文化交际的6个因素之一——文化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

教学过程描述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登录智慧树学习平台完成《超越文化——中西文化概览》课程第三章线上内容学习,完成相关测试,同时按照教师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内容的思维导图,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介绍教学主题,开展学习激活活动:

小组绘制蜘蛛图头脑风暴讨论:人类使用哪些工具吃饭?(2分钟)

时间到,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拿着蜘蛛图到下一组,介绍小组讨论结果。(2分钟)

时间到,学生归位,小组同学向外出的同学汇报其他小组的主要信息,按照同与不同两个方面,形成完整的人类饮食工具图谱。(1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案例:我们用筷子吃饭。那么如果你见到一个印度人,用手抓饭,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为什么?小组的1号队员为书记员,记录大家讨论的答案,大家按照顺时针轮流发言。时间3分钟。 

角色扮演,文化访谈活动。

小组内,一名学生扮演一位中国人,代表中国文化立场,其他同学扮演印度朋友。中国文化视角就用手吃饭的提出疑问和问题。小组内其他同学,以印度人的视角回应。

教师给出样例:中国文化视角:用手吃饭,手不干净吧。印度人回答,我们吃饭之前也会认真洗手,就像你们认真清洗筷子一样。

角色扮演结束,进入反思环节。各小组按照, 你了解了什么?你感受如何?你为什么会有如此感受?这个案例,如何用文化感知的相关理论解释?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思和总结,提升学习内容:

自我文化中心主义倾向是影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小处说,会伤害他人,从大处说,会伤害其他民族,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带来战争和冲突。

当中华名族日益强大,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如何避免自我文化中心主义,如何树立大国风范,尊重包容他文化,这是我们每位同学需要思考,并且以行动给出答案。通过对文化感知理论学习,如何对他文化产生影响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交朋友,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学们在学习了文化感知和影响跨文化交流的因素之后,更要以身作则,尤其是在网络世界,面对跨文化交际理性发言,避免片面的狭隘的民主主义倾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