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理工大学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


01

课程简介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是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复合材料与工程等材料学科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概述了现代材料分析技术中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热分析、振动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测试方法的起源与发展、基本原理、仪器结构与功能、分析方法及应用等知识,是解决材料化学组成、微观形貌、物相结构和宏观性能之间关系的重要课程。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和目标激励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全面掌握世界前沿的材料表征技术,建立在其科学研究或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性意识。课程先后被评为武汉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湖北省线上一流课程和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国家“金课”)。

02

团队简介


课程负责人为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赵素玲老师,团队成员包括方德、沈春华、邓兆、聂晓蕾四位老师,均为高级职称,年龄结构上为中、青年相结合,以青年教师为主,都有着8年以上的教学和仪器管理经验且分别为电子显微分析、谱学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面专家。他们爱国爱党、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主要开展材料学科本科生《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及《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实验》的教学工作。团队成员获得的主要教学成果有全国无机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8年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结题优秀且被鉴定为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20年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


03

课程特色


1. 利用一流材料学科平台“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
开展科研实际案例教学,把最新材料研究表征技术引入到课堂,将世界前沿技术与材料研究相结合。
2.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目标导向为牵引的线下教学方式
通过研讨式教学,实现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领和指导作用,通过生生、师生之间交流与互动,学生的主体身份得以加强。
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设计
学生自主定义学习路径,以中国大学MOOC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在线上进行个性化学习,为线下课堂教学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持。
4. 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创新
以学生个体为出发点,加大了过程性评价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


04

创新成果


1. 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研讨式和目标激励式教学,让学生了解材料表征在科学研究或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挑战度
学生需完成课程论文、ppt汇报等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能力
课程思政融入课堂,通过科技伦理教育使学生养成尊重科学事实,诚信做人、诚实做事的品质;通过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提升学生追求科学真理、潜心研究、刨根问底的意识;通过敬业使命担当的教育提升学生科技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通过课程在材料学科的定位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奉献和团队合作精神。


05

应用示范


该课程于2017年以SPOC课程正式上线爱课程网,对校内所有师生开放,共开放4期,每期选课人数均超300人;2019年,课程升级为慕课(MOOC),对全社会开放,截至目前,已开设MOOC课程5期,除本校外,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东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50余所高校师生选择学习该课程,受众人数近2万人。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教学新模式实施几年来,教学育人成果逐步显现,产学联动畅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上升,受到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国际化示范学院和其他兄弟院校以及社会的认可。得益于课程的教学,在最近两届全国无机非基础知识竞赛中我校材料学科学生有不俗表现,获得一等奖及二等奖多项。


06

建设计划


今后,本课程的线上资源将继续面向社会每年在春季和秋季免费定期开放两次,并将增加 “测试技术背景知识介绍”“实验数据处理软件及案例分析”等特色板块,增加习题和单元测试题库中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题目,及时回答学生提问,进一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线下课程建设方面,丰富实际案例教学内容和提升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加强学生数据处理软件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
建设课程思政体系,将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教育融入课堂,实现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