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理工大学丨《数学文化》“课程思政” 优秀教学案例

天津理工大学 笃行教育大讲坛 2023-01-05

《数学文化》“课程思政”

优秀教学案例

教师个人简介

主持人韩洁,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修方向为数学史与科学技术史。在天津理工大学工作的8年内,致力于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数学文明的科普工作。通过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并取得培训证书。其所主持的数学文化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在天津理工大学属于首批完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课程,受到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反馈。

一、课程基本情况

数学作为一种知识产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课程内容主要包含数学文明的发展演变、数学美学、数学精神、数学教育、数学应用、数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技史等内容交叉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作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个手段。

我校数学文化课程由其讲授内容和受众群体,也可以称为大学通俗数学。自2008年我校已经正式面对全校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开设数学文化课程至今。本课程不仅作为面向社会科学工作者,包括新闻、出版、法律、外语、中文、历史、心理学等专业的大学生,提供给他们一些必要的现代数学常识;还是面对理科专业如计算机、材料、机械、化工等专业的学生,提供给他们一些对于所学知识与数学有机联系的社会历史背景。通过《数学文化》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加强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整体把握;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理性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和教学设计

1.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学知识的深入挖掘,在高等数学领域为同学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着力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2.学习数学发展史过程中,利用数学家的典型事迹,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追求卓越、实践创新的品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融合与数学发展的规律中,引导学生了解、尊重社会历史规律。

3.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指导学生理性的分析问题,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着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思想引领,做到润物无声。

4.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重在贴近学生需要,结合社会热点、校规校纪,引导学生乐观、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厚植家国情怀,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5. 通过对数学社会学等数学交叉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6.用学术话语讲政治,用生活话语讲理论,参照课程中的科学知识,不断增强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理解,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三、“课程思政”教学特色和创新

1.本项目在课程内容设置环节,充分利用了数学文化课程内容(如数学史、数学思想的发展等),完成了全课程内容和思政点相结合,实现了教育部要求的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教学改革。

2.本项目重视绪论课的导向型作用,将思政教改热点即制度保障作为绪论课的重点进行讲授,并且首次将天津理工大学校规校纪作为特色环节作为制度保障讲授内容的重要环节,从而起到助推我校学风建设的作用。

3.本项目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雨课堂、学习通、网络科教资源首次引入课程,通过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扩大了课程影响力,实现了思政教学改革的效率。

4.本项目注重评价环节的合理设置,将思政教改内容作为考查内容有机运用在阶段性以及期末结题报告中,对于课程思政教改的效果进行了展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学考查环节的强化下,充分的体现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主动探索思政因素的目标指导下,强化了学习过程的思政教学效果。

5.本项目在研究的过程中,将项目研究和本科生毕业论文相结合,经过实际数据总结分析,提供了对高等数学类课程思政相关的教学指导案例。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案例

结合某一个学时的教学内容,详细写明前述的“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是在教学中是如何具体落实和开展的。

经过对课程内容的研判,将数学文化课程学习导线总结为:

“宋明数学与儒学”部分课程设计:

第一部分:课前学生准备阶段。

1、 利用问题导入法,课前由课程群发布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发布:秦九韶与《数书九章》----从著名数学家的角度引导学生们的文化自信。

2、 给出资料搜索来源:中国知网、数学大典,学习通视频资料(科学通史—清华大学·吴国盛主讲、西方科技文明—北京大学·朱孝远等)----提高学生们严谨的科学精神。

3、学生提交检索结果和讨论内容的PPT后,教师选择优秀的放入课程群展示,正面肯定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第二部分:课堂学习阶段。

1、 提出课堂思考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发布问题在学习通:中国宋明数学达到了什么发展水平?为什么明代以后实用数学占数学研究的主流?----从宏观角度引领学生进行数学发展的历史唯物史观思考。

2、 具体知识讲授阶段,适当部分加强师生互动,引领学生进入课堂主导者的角色。

3、 对学生提交的报告选取优秀者的ppt进行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

第三部分:课后反思阶段。

五、教学效果与成果展示

简要概述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取得的具体成效。如: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后达成的目标、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教学督导听课评价、学生评价及学生学习的相关成果(包括体现教学改革效果的学生作业、学习心得或感悟)等。可以附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图片或视频材料。

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后达成的目标:

“课程思政”点----构建民族文化自信部分学生提交的感悟及评价:

论文成果:

1、韩洁,孙文文,等. “数学文化”课程思政考核方式的思考与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 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12月第51期p73(第一作者)

2、傅斌,何朝成,李晓媛,陈衍涛,韩洁,何敬民. 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融入多重元素的教学尝试. 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12月第51期p51.(通讯作者)

毕业论文成果:

以数学文化“课程思政”成果形成的4篇毕业论文,已经通过答辩。

其中2020年优秀毕业论文1篇,指导教师均为韩洁。

六、教师感悟

课程思政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理学院一名教师,每学年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量是比较大的(均500学时),每年讲授的课程中选修的学生超过1000人次。因此贯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具有天生的优势,可以更早的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实施在更广泛的教学中。同时,如何将大量教学实践中诸多感悟凝聚成为系统的改革措施,并以教学改革项目的形式加以实现和推广,将是我日后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也是我此次承担此教学改革项目的重要收获。希望以后,我能承担更多教学改革项目,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我的贡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