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学丨《药物化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药物化学“课程思政”
优秀教学案例
教师个人简介
雷英杰,男,博士,副教授,执业药师,创建“药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出版专业教材1部,主持天津市教改项目1项和天津理工大学教改基金6项,发表教学论文37篇,2017年和2021年分别荣获天津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图示照片为2020-2021学年药物化学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现场
一、课程基本情况
药物化学是我校药学和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必修课程,48学时3.0学分,为药学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希望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①知识目标:掌握常用药物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和体内代谢,了解典型药物的临床应用规律;②能力目标:熟悉药物设计和创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基本的临床沟通能力;③素质目标:初步具备“懂药”和“用药”综合技能,能够分析相关生产工艺和工程技术的基础问题。
二、“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和教学设计
本课程提出“3C”教学目标:即研修本课程后学生将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Communication(沟通能力)、Cooperation(合作精神)、Competition(竞争意识)。围绕促进发展、强化学习、关注效果三个角度,药物化学在教学方法进行了不少改进,除了增加课堂提问和讨论思考,还引入小组讨论方式和翻转课堂实践教学,让学生对科学问题进行查阅文献小组讨论,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沟通能力。
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药物化学”课程建设为主体,以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手段,围绕辩证思维、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为德育渗透点,探索药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
①辩证思维:基于药理作用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药物化学教学注重严谨缜密的科学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树立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的思考态度,营造批判性思维氛围。
②人文关怀:药学人文教育包括个人道德修养、医患沟通、生死观和职业道德等教育内容,应将思想道德宣传教育贯穿于这些内容的教学过程。
③心理健康:涉及心理调适和药物心理学知识两方面,课堂教学补充相关心理学知识来指导药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契合“生物-社会-心理”的现代医学理念,增强药学生职业成就感。
三、“课程思政”教学特色和创新
药物化学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宗旨,从专业课程教学角度就学生的思想态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考量,提出了以“培养3C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构建了基于辩证思维、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为德育渗透点的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遴选出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素材,编制完成药物化学的课程思政教学大纲,部分项目成果在《药学教育》杂志上公开发表,受到业内学者的关注;
以课程章节的知识点为单元,依据教学计划所涉及的用药指导,安排学生结合自己或亲朋好友的用药情况开展临床案例的自我举证分析,引入学生主导的PBL案例教学活动,并力求将临床报道、经典谣言、新药研究等融入思政元素,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发挥双师型的团队优势,深入挖掘药物化学的科学常识教学素材,诸如中医药值不值得信赖?精子和卵子到底如何结合?无性繁殖与基因编辑技术?如何正确人工急救?无痛人流真的无痛?药酒真的安全吗等。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然后利用翻转课堂汇总展示,构建“教材内容+临床案例举证+医学常识普及”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意识。
注释:雷英杰,刘玉明,丁玫,史艳萍. “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素材的探讨[J]. 药学教育, 2021,37(04):24-27.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案例
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从专业角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人文关怀和尊重生命的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求真务实的临床思维,旨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育人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问题设置
基因编辑是新兴的比较精确的基因工程技术,能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修饰。2018年11月,中国学者贺建奎宣布其团队创造的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顺利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就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个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横空出世,却迎来了全世界的普遍质疑,如何看待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教学形式
结合教学班级实际情况,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每组6-7人分成20个学习小组,由各小组长负责组内讨论和案例学习,然后以汇报形式展示综合信息。当一个小组演讲完成后,其他小组就相关内容进行提问,组长和组内成员进行必要的补充,最后其他小组对该组同学汇报和小组讨论表现进行打分,组内同学进行自我评价和评分。
考核方法
在完善课堂展示PPT基础上每个小组提交一份完整的书面作业,涵盖事先布置的案例分析和课堂展示过程中提到的问题建议和答复意见;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有限,为避免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参考同伴互助的学习表现给每位同学评估分值的基础上,由教师对各组的团队表现进行评分,计入平时成绩。
教学过程效果
(1)初期的质疑:一开始很多学习小组都或曾出现过类似的质疑----基因编辑依赖于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核酸酶也称"分子剪刀",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使用的CRISPR-Cas编辑工具,而CRISPR基因编辑系统荣获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那么,这一革命性的发现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不正是一项重要突破吗?为什么要持有坚决批评和否定态度?
(2)中期的知晓:随着分组讨论的逐步深入,大家对该案例有了相当的理解,但也有学生认为只是贺建奎的方法达不到设想标准所以短期内遭到谴责,甚至有部分人认为他应该在政府部门监督下开展这项工作。需要指出,CRISPR-Cas技术以简单便捷和高效低价著称也有一些临床应用的案例,然而单从科学技术层面来讲,不管是技术本身还是贺建奎的试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果一项技术尚未成熟就适用于人体,将给人类带来许多未知的风险。
(3)后期的明晰:研究表明如果 Cas9 蛋白切掉人体某些重要的DNA序列,会引发人类的其他疾病,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也就是说该项技术容易脱靶且后续补救措施繁复,说明其不够成熟且不易实施。贺建奎编辑出免疫艾滋病婴儿这一行为,会引发对人类后代基因的担忧,可能会将此种基因遗传给人类后代,这样持续下去会改变人类基因库,增加突变患癌的风险,不应草率应用于人类繁殖。
基因编辑婴儿本质上是把人体当作试验样本来研究人体基因编辑技术,存在着一系列权利保护问题,明显侵犯了婴儿保护自身完整性的健康权。对于人体基因编辑事件,应当理清技术与人类道德伦理的冲突,况且滥用人体生殖细胞基因编辑技术还可能加剧社会阶级分化和不平等,因此必须对新技术的滥用问题予以法律规制。课后各组同学进一步反思基因编辑婴儿负面作用和相关伦理问题。
五、教学效果与成果展示
调查对象为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和药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通过麦考斯教学平台发放问卷139份,回收135份,回收率97.1%
结果显示,有91.48%学生认为本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所有人都对课堂学习中涉及时政类话题比较关心,有28.89%学生表示很感兴趣;78.52%的人认为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同时突出中国的案例和现状,注重“传播有关党和国家、社会与人民的相关理念”、强调对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作指引”以及“对职业生涯、人生规划作指导”。另外,大家希望课堂教学应该多些实践机会(34.81%)、多些心理疏导教育(33.33%)以及多些思想引导(54.81%),这也正是药物化学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所涉及的下一个目标。
同伴互助小组讨论学习方式的反馈意见(节选)
(1)孙铭悦小组---------组长:孙铭悦(学号 20181369)
(2)郑晨娅小组---------组长:郑晨娅(学号 20181195)
(3)暴婷婷小组---------组长:暴婷婷(学号 20181355)
(4)谈俊杰小组---------组长:谈俊杰(学号 20181418)
(5)贾苗小组---------组长:贾苗(学号 20181183)
六、教师感悟
在药物化学思政课程教学实践中,为避免挤占正常教学课时,所有的小组汇报展示活动均安排在课余时间。我们的教学改革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肯定,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引起一定的关注。更为可喜的是,本教学团队的教学方法实践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欢迎,在相关问卷调查和学生评教活动中,同学们都表达了对教学改革的认可和赞同。
必须指出,尽管本教学团队就课程思政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和规划。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好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标准的顶层设计,挖掘教材字里行间的课程思政内容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确保将课程思政切实贯穿和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