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学丨《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思政”
优秀教学案例
教师个人简介
张铭,男,副教授,1979年生,主讲《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导论》等课程,主持完成2项校级教改项目,发表教改论文3篇。
图示照片为本课程主讲老师授课
一、课程基本情况
本课程是化工专业必修课,重点讲授燃烧爆炸的基本概念、防火防爆技术、职业卫生、压力容器安全、泄露源及扩散模式、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安全性评价、化工三废处理技术、化工清洁生产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化工安全及环保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计算方法,并能够通过所学知识对化工生产中的安全及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
二、“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和教学设计
本课程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集合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知识学习效果,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讲授课程内容的同时,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及家国情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民族自信、社会责任和学习热情,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案例
“压力容器”课程思政案例:“器”度不凡——从压力容器到大国重器
4.1 案例背景介绍
《化工安全与环保》中第五章为压力容器,主要介绍压力容器的结构、分类、安全附件、安全风险及预防措施等。在本章“第2节压力容器的分类”和“第3节压力容器的基本结构”的授课中我们将我国近年研发的“大国重器”和压力容器知识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压力容器知识的同时,增强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4.2 教学内容于思政元素的具体结合点
(1)课堂举例结合
本节课首先会讲国家标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对压力容器的定义。然后会给出生活及生产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对什么是压力容器有基本认识。在举例的过程中会通过毛泽东诗词引出两个特例“返回舱”和“深潜器”,简单介绍我们国家科技进步和大国重器,进一步让学生用所学压力容器定义思考和判断“返回舱”、“深潜器”是不是压力容器?
(2)知识点的结合
在讲授压力容器结构时,首先会将压力容器的结构主要包括筒体、封头、支座、安全附件、人孔、接管等6大部分,并给出典型压力容器结构。进一步分析“返回舱”的结构,并与典型压力容器对比,从而让学生明白返回舱也具有压力容器的几大结构,属于压力容器。
(3)课堂互动结合
在讲授压力容器的分类时,给出按照压力等级可以将压力容器分为低压(0.1-1.6MPa)、中压(1.6-10MPa)、高压(10-100MPa)、超高压(100MPa以上)4大类。随后紧接着给出1个课堂提问题目,题目内容就是“判断蛟龙号深潜器属于第几类压力容器?”这个题目需要学生依据蛟龙号的下潜深度,以及压力容器的分类知识进行判断。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题目讲解时,对蛟龙深潜器的最大下潜深度,以及目前我国在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等内容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4)总结升华结合
在上述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已经让学生对我们国家在载人航天及载人深潜方面的成就有的深刻印象。给出1页ppt,总结一下我们国家近年来在航天及深潜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同时指出这些成就代表这国家的强大,也是广大科技人员数十年如一日不断攀登的科研精神和家国情怀的体现,激发同学的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
4.3案例具体实施
本案例中首先介绍书本知识:压力容器的定义和分类。紧接着通过设置课堂提问(例如:“请同学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压力容器?”),让学生踊跃发言。然后,结合学生回答情况,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压力容器。
然后,展示出毛泽东的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进一步提问:“该词中隐藏着两个我们国家自主研制地重量级压力容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紧接着,给出九天揽月的压力容器探月工程返回舱和五洋捉鳖的压力容器蛟龙号深潜器的图片,介绍返回舱的材质、大小、壁厚、耐压等级等相关知识点,并分析其结构形式与典型压力容器的异同。
进一步,介绍我们国家近年来在航天、深海探测等领域的辉煌成绩,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阐释这些大国重器是背后无数个工程技术人员甘于奉献、勇于创新、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激发学生学习及爱国热情。
4.3 该案例课程思政效果
本案例中在介绍压力容器的定义、分类、结构等知识内容的同时将我们国家近年来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登月工程中的返回舱、蛟龙号深海载人探测器等大家熟知的、引以为豪的大国重器巧妙的引入到课程中,通过对这些高精尖压力容器的介绍及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压力容器分类、结构、安全检验等知识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投身建设祖国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效果与成果展示
本课程通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理念,不断挖掘思政元素及教学案例,优化教学形式,采用雨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热情,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学生一致好评。思政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塑造了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师感悟
本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通过挖掘思政案例,将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内容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较好的体现了思政元素,避免了“为思政而思政”,基本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同。
今后,将持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案例,同时探索如何在考核评价过程中体现课程思政效果,做到对课程思政效果的及时反馈,形成可持续改进系统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