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理工大学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天津理工大学 笃行教育大讲坛 2023-01-05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

“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教师个人简介


王青山,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曾讲授 “国际关系史”、“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等课程,目前主讲“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2018),天津理工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2009),天津理工大学“公共基础课优秀主讲教师”(2014,2015,2017,2020)。

一、

课程基本情况

2021年下半年,“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原名“世界经济与政治”)由一门仅面向汉语专业的必修课调整为一门面向全校所有专业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

本门课程共32学时,主要通过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演变历程,掌握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以及外交政策,来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认识和分析复杂的国际问题,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在国际层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领会和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

“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和教学设计

近年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关系已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也发生巨变。如何结合新时代特征,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教学中突出中国观念、中国行动、中国贡献,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一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理论指南。

三、

“课程思政”教学特色和创新

教学内容上,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社会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结合新时代中国外交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依据反映时代发展变化与国际社会发展变迁规律的习近平外交思想,重新设计教学专题。在新时代,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关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这种变化,缩减了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内容所占比重,同时增加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比重,将中国与大国、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的关系单独成章,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上,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针对我校的专业结构,结合本门课程的特色进行创新。我们学校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尽管选课学生对当今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大国关系,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充满兴趣。但对相关专业知识尤其在理论方面普遍缺乏了解。为此,我依托学校教改项目(KC18-16,已结项)对课程进行了翻转改造,能够在线上实现课前预习、课上互动、课下答疑,试行线上考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启发思维,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

考核方式上,增加过程考核比重。通过翻转,过程考核变得更加高效。“头脑风暴”、 “抢答”、“阶段测验”等平时互动都记成绩,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及时地检验学习效果,激发学习自主性,同时也为我及时地提供效果反馈,以更好地通过教学来完成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

四、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案例

下面以“中国外交”一章为例来谈一下课程思政在本门课程中的实施情况。

如何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对当代青年人的未来会带来怎样的影响?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的未来、国家/民族的未来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联系起来,把自己摆进“变局”中,拓宽视野与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让我们的青年学生掌握国际关系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具有国际视野和格局,对个人和国家更好地规划未来,通过努力创造未来,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意义。

针对选课学生普遍对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方面的理论缺乏了解的现实,首先要把几个关键的概念和理论讲清讲透。比如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与安全困境、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等,这些都是认识和理解当前国际战略格局和大国关系的重要前提。

其次,认识欧美国家在经济政治方面遭遇的困难。以美国为例,结合数据和实例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当今美国在安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危机。

再次,认清大国关系正在深刻调整,中美关系已发生质变。剖析美国政府对华发动贸易战、科技展、舆论战,打“台湾牌”、“香港牌”、“新疆牌”、“南海牌”,构建美日印澳四国机制“QUAD”和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AUKUS”的真实动因,分析并批判美国学者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论,认清中国的日益强大和美国霸权的相对衰落才是导致美国对中国敌意上升、双边关系困难增多的真正根源。

最后,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责任感,提高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提高战略定力、战略自信和战略耐心。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中美竞争的长期性,认识到中国是一个超大型国家,只要内部不出事,保持战略定力,外部挑战就都是可控的。

五、

教学效果与成果展示

学生学习效果基本符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预期,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教学方法赢得多数学生认可。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问题导向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自己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了解世界大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当今世界格局,再对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不同的时期发展的探索与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使学生看待当下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发展时,具有大视野和大格局。

六、

教师感悟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分析问题和文字论述等综合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政治敏锐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与格局,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了政治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激发了自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的思想和行为。

同时,作为一门通识类课程,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同时,如何让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进行更深度地融合,做到同向同行,共同育人,这是今后在本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中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