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理工大学丨《社区概论》“课程思政” 优秀教学案例

天津理工大学 笃行教育大讲坛 2023-01-05

《社区概论》“课程思政”

优秀教学案例


教师个人简介

教师:魏智慧,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法学博士,天津市社会学会理事,天津市 131 第三层次人才。《社区概论》课程负责人。






一、课程基本情况

《社区概论》课程是社会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授课对象为社会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共 2 学分,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线下授课 32 学时,大学慕课线上平台学习 10 学时,自 2011 年开始授课,经由十年的持续课改,业已形成以线上spoc教学为导引,课堂研讨教学为主体,线下分组主题实践为拓展的课程链条。

课程坚持“知识探索、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价值引领”四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一是要使学生掌握社区发展的基础理论与前沿知识;二是要提高学生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培养思辨创新、自主深度学习的能力;三是在社区实践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可贵品质;四是增进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增强专业使命感。


二、“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和教学设计

《社区概论》课程思政的目标主要在于借助教学方法创新,提升教学效能,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与价值引领作用。本课程采取“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上行-下行”路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专业思考,提升学习体验,打造有亲和力、感染力的课程,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关系。

上行路线:学理的前沿性是促使学生感受学理共鸣、激发专业认同的前提,课程将整体内容模块化——社区基础理论、静态与动态系统、农村与城市社区类型,在各个部分注重问题澄清,以问题为导向,提供最新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知识。课程还借助多元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产生思考探究的兴趣,选取了诸多经典案例、生活经验、现实数据等厘清概念体系,经典名著的选读、大学慕课平台课程的治理经验、百度网盘推送的诸多最新的专业纪录片与影视资源、课程群里推送的最新讲座与文章形成他山之石,契合课程章节引导学生加强思考,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功能;鼓励学生辩论、循证、实践,感受学术理想与现实情境间的张力,做到政治性、学理性、价值性的同向同行,也为后期的专业分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MOOC平台课



专业纪录片



分组阅读书目 



提供的其他资源



前沿素材推荐



更新的模块体系


下行路线:社会学高度关注社会运行,学生必须具有实践的能力,课程为学生随机分组,自主选题,组内赋分,进行不同类型的社区调研并形成翻转课堂,一方面打破大学生交往固化、责任集中的传统小组模式,另一方面自主发掘研究问题,强化组内互动与教师支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入老一辈社会学家(如费孝通、梁漱溟等)进行社区研究的思想、成果与精神,培养学生树立“将研究扎根于中国大地”的学术情怀;鼓励学生讲述调研的困难与收获,以教师的实践经验作出引导,树立走出去做“真”学问的科学研究伦理,坚定学术信心;结合章节透出的热点、难点、翻转主题等带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变迁历史、政策调整、情景感受等,让学生体会中西社会问题的差异性、中国城乡社区治理的成效与困境,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产生家国情怀的共鸣,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为未来的行动实践转化奠定基础;在讲授、研讨、交流中加强课程亲和力,教师与学生用多种方式沟通,升级课堂反馈方式,将平面化的调研变成立体的过程,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制作方式加强课程吸引力。



专题研讨社区研究的中国学派



从武汉疫情防控纪实中体会制度优越性与基层社区工作的价值与不易



学生分享国外研究,对话中西观点



  参与实践活动,深化问题反思



社区实地访谈



小组研讨



学生制作社区调研的视频



社区调研视频截图




阅读报告与实践报告


三、“课程思政”教学特色和创新

 1、立足人才培养阶段性和授课对象思想特点的有机融入

 社区概论是社会学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科基础课,社区研究相对于社会研究是基础领域,且这一时期的学生仅接触了较为基础的专业知识,因此本门课程思政目标定位于深入浅出的释义,辅以开拓专业视阈,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学想象力和专业基础能力,增强对课程的兴趣,增进对专业的认同。

 2、坚持顶天与立地,共融知识、能力与人格、价值

社区概论课程思政元素是嵌入融合的,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学理辨识上坚持“顶天”,教师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用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向学、好学、乐学;为学生赋能,培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师生共享共学,并在实地践行中培育学科伦理、涵养家国情怀,型塑求真务实、服务社会的个人志向与专业品格,增强“立地”的能力与旨趣。

3、跨平台、跨时空的思政融入,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

课程改变了传统授课在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上的双时空限制,融合了文献、专业纪录片、在线平台、前沿论坛、自制视频、调研、服务等多重形式,课堂、虚拟社区、现实社区融合一体,原有基于理论思辨的社区时空对话更加鲜活深刻,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跟踪和肯定加深了学生的学习投入,增强获得感。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案例 

第六章“城市社区”城市化部分

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城市化内涵与城乡关系的变化历程,对城市化是社区未来发展趋势的结论有清晰的认知;

2、了解城市化发展的历程;

3、理解城市化两种形态及其现实影响。

思政育人目标:

1、从个体经历和整体变迁中体会城市发展变化,坚定学生对国家发展政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制度自信;

2、具有国际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形成理论自觉的学科思维,对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取向有共识;

4、树立专业伦理、职业精神和使命担当。



实施过程:

1、城市化与城市关系演进

以表达学生个体生活经历的变化为切入点,特别是跨区域流动的感受,进而转向整体,用专业视频解读城乡人口流动格局,数据读图方式呈现城市数量增长(全国图)、城区规模扩大(天津图)的事实,从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逻辑,组织学生讨论人口迁移、二元结构的变化以及背后隐含的城乡关系问题。

讲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城乡对立现象的批判,以及城乡二元格局下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工业化水平、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表现出的巨大城乡差异。衔接“城乡一体化”是新发展阶段的产物,是历史的必然。解读习近平同志对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政策的内涵表述,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揭示一体化发展是未来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力的方向。

战略思想和政策调整的背后是基于国情社情与民生需求的考量,无论个体还是社会的感受都能体现出来,从经典理论到社会热点、事实都充分说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党和国家人民利益至上的决策主张。

2、城市化发展历程

主要围绕“中西方社区变迁的趋势和过程是否一致”组织讨论,从古今、中外城市化率变化图说明发展的不同过程。世界城市化已进入全球推广和基本实现阶段,但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真正得以飞速发展,城市化发展阶段与中国的国情紧密关联,与稳定开放包容发展的局势息息相关,激发民族自豪感,强化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

3、过度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分组研讨城市化变迁对城市社区的影响,过度城市化引发的问题很容易被学生提及,追问过度城市化的后果以及应对策略,引入翻转课堂展示一类系统研究——《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小组研讨主要针对的内容体系,教师从两方面深化:

一是内容价值,首先明确的是中外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问题,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也绝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标准;其次西方论著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些观点要为我所用,在本土化建设中扬长避短,在本书中提及的一些观点如要注重社区情感、邻里价值,对文化习惯考虑保留,对城市同一性的拒斥……对于我们认识和推动城市发展变迁与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要坚持研究的科学性主张;另外我国的城市化起步较晚,应在他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化、城乡融合的城市化,这种科学发展观应予以坚持。

二是学者经历,书的作者在负责报告城市重建计划过程中,对传统的城市规划观念产生怀疑,通过大量调研及亲身体验梳理城市的特性,分析城市的多样性条件,在住宅、交通、设计、管理等方面给出了建议,虽然在一些问题上没有提及,但作者的洞察力、行动力以及为城市建设作出的努力都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也使这个规划外行人的著作成为城市研究和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我们在思考理论价值的同时,也要努力将社会学的专业使命付诸实践,特别是本土化建设的实践,以研究观去发现和思考,以行动观去实践和改变。


五、教学效果与成果展示

课程整体评价结果和产出结果显示,《社区概论》课程在化解传统课堂参与不足、学习深度不足、理论实践断裂等问题上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成效。同行专家认为本课程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理论与现实、线上线下实现了有机结合,并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学生对课程前沿性、互动性、应用性、授课水平、价值塑造等方面的满意度都很高,并付出了充足的时间进行课下交流学习。学生感受到教师在课程设计上的认真态度与亲和力,建立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专业学习的期待值更高,在课程对个人价值观影响上的评价较高。希望通过持续的教学改革强化教学成效,引领学生塑造更综合的专业素养,为社会建设贡献才智。



课程资源认可度



课程前沿性评价



价值观与品德塑造的评价 



主观意见反馈



学生的收获与所思所想



愉悦的学习氛围


六、教师感悟

社会学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特性,融合了深度的理论性与强烈的社会性,在专业课堂上发挥好思政育人的功能可谓有天然的优势。《社区概论》在整个专业知识体系中也是较好融合这一特点的一门课程,主要从几个维度进行课程思政要素的提炼,一是从理论角度做到中西、古今观点的碰撞,能够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去发现问题并有探索的勇气与精神,具有国际视野但也兼具本土情怀,培养学生在理论上的自觉,具备专业认同和自信;二是方法研究层面(主要是社区调研与访谈)实现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一要真做真研究,坚守专业伦理和价值操守,二要在过程中磨练个人意志与能力,三要看到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坚持推动本土化建设的理想与信念;三是事实层面能够积极的观察、思考和参与实践,正确认知社会变革的广度与力度,发掘个体经验,积极与社会变迁的事实对话,坚持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塑造家国情怀;四是政策层面能够关注新旧政策的更替,能够读懂政策背后的深层含义,坚持党的领导,关注民生,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前景充满期待。未来课程建设致力于进一步凝练整合思政要素,创造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真正沉浸其中,感受到专业上的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