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高分子与阻燃材料成型加工》
编者按
EDITOR'S NOTE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北京理工大学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推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形成了北理风格的课程思政实践方案。
多年来,北理工人以高度的责任感专注于课程思政建设,打造了一批示范性课程,凝炼出了许多创新性教学成果,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特推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系列展示”,旨在通过成果交流,进一步促进课程思政建设,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力支撑。
《高分子与阻燃材料成型加工》
★ 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团队成员:金海波、吴锋、庞思平、张爱英、刘检华、仪德启、李向梅、李静波
开课学院:材料学院
课程简介
《高分子与阻燃材料成型加工》课程是材料工程专业特色核心课程。立足学科特色,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注重从红色校史、学科史、专业史中挖掘凝练思政元素,构建了思想价值引领、理论知识传授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为高分子与阻燃材料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本课程以“红色校史、学科史和专业史”为核心,“名师示范、课堂融入、实践促进”三元协同,“价值引领、情感激励、知识传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五位一体,构建“一个核心、三元协同、五位一体”的特色课程思政模式,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坚定学生“大国重材,舍我其谁”的信念,培育学生创新和工匠精神,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
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教学示例
示例一:名师引领,情感激励,弘扬为国铸剑的报国情怀
邀请行业专家面对面分享大国重材的研制过程和心路历程,激扬学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和家国情怀。例如在讲解航空密封材料-硅橡胶的成型加工内容时,邀请中航集团专家分享关键技术的研制过程,弘扬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示例二:平台支撑,项目驱动,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依托材料学科“双一流”A类学科、国家阻燃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优势资源,打造特色实践教学基地,课堂与实践协同育人,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在教学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示例三:需求牵引,问题导学,培养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
以解决重大需求为牵引,引导学生探究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利用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构建学生为中心的互动课堂,培养科学精神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们合作探究由实际案例衍生的科学问题
课程思政实践成效
课程教学团队以“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材料学科发展变迁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以技术前沿领域的重大革新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围绕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个维度,将爱国、奉献和担当精神,以如盐入水的方式融入课堂,实现了全过程、全方位的课程育人目标。
《高分子与阻燃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本课程“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获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本课程获评北京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