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焦点访谈》推出“大爷大妈请留神”系列,揭露花样骗局
1 一场“会销”一场戏
现在有一种销售方式叫会销,顾名思义,就是以开会、讲座等名义把人召集在一起,实际上是推销产品。会销在保健品行业越来越多见,我们身边有不少老年人就经常接到这样的邀请去听讲座,买回一些号称有奇效的保健食品或者床垫、枕头等保健产品。这些产品售价不便宜,动辄几千上万元,但等到老人们发现产品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效果,却是投诉无门,最后只能吃哑巴亏。那么保健品会销是如何一步步把老年人带入陷阱的?记者不久前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保健品公司疯狂会销的秘密。
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条商业街上,记者注意到,两个年轻人正在向路人发放宣传单,但是他们看上去只发给那些上了年纪的人。
看上去这是一次环保活动,但是记者注意到,其主办单位是广州瑞颐医药公司,要求参加者凭老年证入场。
这个“养生文化节”是否就是一场保健品会销活动呢?记者按照宣传单上通知的时间和地点,来到了这家酒店,想办法进入了活动现场。
这是一个中型会议室,没有窗户,比较封闭,获准进来的果然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
记者看到,每一个到场的老年人身边都有一个年轻的业务员,在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个人信息,并仔细地做着记录。会议室的布置则围绕着防癌抗癌这个主题。
主讲人的头衔很多,听起来很权威。这位主讲人一直在讲红豆杉提取物防治癌症的功效,如何稀有和昂贵,而他们正在研发此类产品。
记者注意到,这些信息令大家开始有了不安的情绪,恶性肿瘤的视频内容则进一步加重了这种不安。
讲座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临近尾声,讲师开始推销一种被他们称为“瑞检一号”的癌症检测项目。
交了钱的老人,每人领到了一个验尿的容器,需第二天送到这里,然后继续参加活动。而像记者这样没有交钱的,则被工作人员清理出了现场。
事后经过调查,所谓用一杯尿液检验癌细胞的说法毫无依据,主讲人的那些头衔也都是自我标榜的。据知情人介绍,这些内容只是在为接下来的保健品销售进行预热。
一些年轻人正在向老年人发放宣传单,吸引他们去一个叫“社区家园”的地方。宣传单上,“社区家园”的自我宣传定位是敬老、爱老、助老。
“社区家园”的门店,设在居民小区里面,不少老人都去过。
他们说那里的店员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一去就陪着他们聊天,做操,不仅没有推销什么产品,临走了送些实用的小东西。
没过多久,他们就收到了特别的“邀请”,请他们去开会。
早上七八点钟,老人们陆陆续续抵达,酒店外面没有拉条幅,有专人负责一路接待和引导。
老人们说,活动持续了四天,期间不允许拍照和录像。那么,在这四天当中,老人家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社区家园”会销活动现场,老人们当时很兴奋,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会销活动中的核心人物被他们称之为讲师,他们在台上熟练地掌控着现场气氛。事实上,他们手头都有一套台本,可以看出,所有台词都提前设计好了,也就是说,会销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固定的套路。
按照这个套路,活动分成四天进行,头三天没有安排销售内容,给老人祝寿、吃蛋糕,男的叫爸爸,女的叫妈妈。
讲师事先对员工们做培训的笔记上面写道:“我们是演一场电影....”“我们都是演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赚钱)。”
对于拜寿环节,则要求员工这样配合:“喊不要,受不起,如果没人上来拉我,找人上来拉我,一般选阿姨,达到视觉冲击”
除了祝寿这场戏,讲师还要演一场苦戏,编造一套凄惨的身世,这个环节被他们称为苦口。
按照他们的套路,解决了如何打动人这个问题,下一步的重点就是如何留住人?如何让人主动掏钱?
他们在员工培训记录中写到:前三天不要钱,最后一天不要脸。
有了之前建立的亲情和信任做基础,到了会销第三天,他们才会拿出保健品来进行宣传。
为了让老人们相信保健品的这些神奇功效,他们设计的套路是现场做实验,喝下“敌敌畏”,再喝保健品“解毒”。
在他们的微信工作群中,详细介绍了“喝农药实验”的设计细节,事实上,所谓的农药早已事先被掉包,换成了冰红茶。他们说,实验目的,是让顾客感觉,所售口服液可以分解农药。
通过夸大疗效、虚假实验,再加以诸多口说无凭的虚假承诺等等手段,到会销活动的最后一天,一切变得水到渠成。
71岁的潘大妈有高血压,曾经严重脑出血,参加这次活动,她花光了自己的积蓄买回保健品,共一万六千块钱。
潘大妈是独居老人,吃着低保。看得出来,家里没什么值钱的物件,这些废品是她平时从外面捡回来的,准备卖了补贴家用。现在她的全部家底儿都买了这些保健品。
陈大妈患有比较严重的关节炎,常年腰腿疼,她也被邀请去酒店参加了活动,花5000块买回三盒生物素。
罗大妈,偷偷买回这些保健品,是为了给老伴治高血压和痛风病,吃了也没有用。
而据调查,老人们在会销中买到的保健品,其价格与厂家定价相比,普遍高出了几十倍。
会销的实质是骗销,骗亲情、骗同情、骗信任。小恩小惠、悲情故事、生日蛋糕、名家头衔、承诺退货,全是套路;虚假身份、虚假疗效、虚假实验、虚假承诺,全是演技。这些骗子瞄准了老人的钱袋子,连老人压箱底儿办后事的钱都不放过,欺负的就是老人年纪大了,特别看重健康,但了解信息不多,又需要亲情温暖,好骗。打击这样的骗子,不能手软。防备这样的骗术,老人们也要多留个心眼儿。
会销的实质是骗销,骗亲情、骗同情、骗信任(骗感情)。小恩小惠、悲情故事、生日蛋糕、名家头衔、承诺退货,全是套路;虚假身份、虚假疗效、虚假实验、虚假承诺,全是演技。这些骗子瞄准了老人的钱袋子,连老人压箱底儿办后事的钱都不放过,欺负的就是老人年纪大了,特别看重健康,但了解信息不多,又需要亲情温暖,好骗。打击这样的骗子,不能手软。防备这样的骗术,老人们也要多留个心眼儿。
【20170318 大爷大妈请留神:一场“会销”一场戏http://tv.cctv.com/2017/03/19/VIDEDuZ0IUPe2aselx94dzqk170319.shtml】
2 理财中的陷阱
近年来,很多投资理财的骗局纷纷盯上了老年人,利用高利息回报为诱饵,把老年人一生积蓄的养老钱以理财的名义收入囊中,等老人们需要用钱要去支取的时候无法兑现,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上演了无数的家庭悲剧。2015年9月份开始,深圳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局龙岗分局就陆陆续续地收到了上百份从外地寄来的报案材料,报案的事主涵盖了湖南长沙、江西南昌、上海、江苏常州等地在内的数百位老人。而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素不相识的老人,近乎绝望地控诉的竟然是同一个投资骗局。
2015年11月16日,上海的黄老先生给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他一辈子的积蓄都被骗走了。“现在家破人亡,想死的心都有”。老先生今年75岁,如今退休后本应该颐养天年却遭遇了如此沉重的打击。通过信上的联系电话,记者联系到上海的黄老先生。
黄老先生膝下有一子一女,而且都已各自成家,原本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却从2015年5月开始出现了裂痕,并最终演变成父女反目。黄老先生说,这一切的起因是之前他从女儿那里借来的五万块钱。
当女儿的公公重病住院急需用钱的时候,黄老先生却一分钱也还不出来,因为没钱,女儿的公公没办法接受治疗,不久便去世了。最终女儿把突发的状况全都怪罪在借她五万块钱不还的父亲黄老先生身上。而黄老先生把从女儿那里借来的五万块钱,连带自己与老伴儿一辈子的积蓄全部用于所谓的理财投资。
黄老先生把钱全部投给了“深圳市中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承诺按照一年24%利息计算,黄老先生用于投资的31万元,一年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净赚7万多元。黄老先生心想,靠这每年七万多的利息,退休生活可以高枕无忧了。但黄老先生得知女儿的公公病重急需用钱,他还是决定撤回这笔在他看来稳赚不赔的投资,不料,这钱却怎么都要不回来了。这时,黄老先生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高额回报只是一个骗局。最终他非但没有把自己投资的31万元追回来,还因为赔掉了亲家的5万元“救命钱”,造成父女反目。和他一样的还有江苏常州的王老先生,他也投资了这家深圳公司。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老人上当受骗呢?
经不起高息诱惑的王老先生,不仅自己投资了3万元,还劝说自己70岁的亲姐姐,跟着投了6万元,结果姐弟俩双双竹篮打水一场空。吴老先生今年65岁,他和湖南长沙所有被骗的老年投资者,共同成立了一个维权委员会,起初他们还抱着侥幸心理。想以不报警作为交换的条件,向投资的深圳公司讨回投资款。
一千多万的投资款,最终仅追回20多万,和上海的黄老先生、江苏的王老先生一样,湖南长沙受骗的四百多名老年投资者,这才报警求助。“深圳市中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3月在深圳注册成立,公司总部虽然设在深圳,但在不断增加的受害老年投资者当中,却很少有深圳本地的受害者。这又是为什么呢?
为了躲避法律的制裁,深圳中侨公司先后在广州、佛山、湖南长沙、江西南昌、上海黄埔、江苏常州等地设立分公司,以推销保健品等为由,引诱各地老人到其分公司听课洗脑,然后承诺年利息24%以上的高额回报,向他们进行借款融资,异地进行非法集资。按照中侨公司自己官方网站上的介绍,中侨公司是专业生产健康食品,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生物科技企业,但深圳警方随后调查发现,这只是中侨公司用来掩饰非法集资活动的幌子。
为了骗取投资者的信任,中侨公司会不定期组织各地的老年投资者,到深圳公司总部参观。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外加6000万的注册资本,中侨公司就靠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壳公司,让这些老年投资者对它的发展前景和资金安全深信不疑,纷纷把自己的钱投了进来。
就是靠着针对老年人的虚假造势宣传,短短时间内竟然非法吸纳了上亿的资金,那么,中侨公司通过欺骗手段募集到的巨额投资款,最终又用到哪里去了呢?
因为深圳中侨公司资金链断裂,2015年5月,中侨公司位于江西南昌的分公司就已经关门倒闭,但这并没能停止中侨公司继续进行非法集资犯罪的步伐。
2015年9月10日,深圳警方联合涉案六地的公安机关,对中侨公司涉嫌非法集资案开展统一收网行动。行动中,广东警方共抓获包括主犯在内的42名涉案人员,查扣合同、收据等关键证据一批。经统计,“深圳市中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成立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就已经吸收资金1.2亿元人民币,涉及全国各地1100多名受害人,其中绝大部分是老年人。对于巨额投资款的去向,作为中侨公司的董事长和法人代表,赖某落网后却一问三不知,深圳警方随后调查发现,赖某作为中侨公司的董事长,本身又一个骗局。
赖某,今年62岁,重庆市人。在中侨公司的宣传刊物上,可以看到有关他各种光鲜亮丽头衔的介绍。赖某同时还是生物学硕士、医药学博士,历任重庆市中医药协会常务理事,深圳市重庆商会常务副理事长。
这些纯属虚构出来的虚假头衔让无数老年人上当受骗蒙受损失。据赖某交代,他虽然是中侨公司的董事长,但公司实际的经营者却是在他手下担任业务经理的孙某,董事长颠倒过来给手下打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孙某,今年44岁,江苏徐州人。深圳警方调查发现,孙某才是中侨公司最初注册成立时的法定代表人,但他这个法定代表人还没做满两个月,就又变更成赖某,由赖某接替他的董事长之位。好端端的董事长放着不做,却跑去当业务经理,实际上孙某对自己东窗事发早有打算。
“公司前三年产值3.5个亿,后两年将达到5.8个亿”,赖某就是按照这样的演讲稿,一次又一次地给老年投资者,凭空捏造中侨公司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让不明真相的老年人听起来头脑发热,觉得自己投到了一个赚钱的好项目。
上当受骗的老年人看重的是高额的利息,而这些骗子看重的却是老年人的本金,中侨公司实际上就是凭着一张嘴,贩卖一纸“暴利承诺”的合同,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融资1个多亿。
近年来,老年人理财骗局屡见不鲜。
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高新公安分局也破获一起特大集资诈骗案,受害群体涉及上海、深圳、天津、武汉、襄阳等地的1000多名老人,诈骗金额总计过亿元。
2015年广州龙飞扬物流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百名老人被骗两千多万元。为什么近年来老年人成了这些理财骗局锁定的目标呢?
老年人一定要认清这些骗局的特征,擦亮眼睛加以防范。
这样的骗局专业人士称为“庞氏骗局”,老百姓俗称为“老鼠会”,简而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人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受骗上当的老人家们为了追求高额回报,押上了一辈子的积蓄,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再次我们要再一次提醒广大的投资者,投资一定要依法依规进行,千万不要贪图所谓的高额回报而盲目投资。打击非法集资诈骗,保护好公民个人来之不易的财富也需要执法机关付出更多的努力。
【20170319 大爷大妈请留神:理财中的陷阱http://tv.cctv.com/2017/03/19/VIDEaBhZkRXapYROK8x5Z55w170319.shtml】
3 “以房生财”的圈套
不久前,北京有多位老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所居住的房屋被人卖了,莫名其妙被人扫地出门,无家可归。这些房产的买卖貌似都经过了合法的手续,卖房人手里还有着老人们亲笔签字的委托书,那老人们怎么会签下这样的委托?最后房产怎么会被悄悄卖掉呢?
2016年10月13日,正在医院看病的刘兰英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她匆忙打车往家赶,到楼下时就看到自家物品堆了一地。
自家东西怎么全被搬了出来呢?刘兰英和儿子赶紧报了警。可让她没想到的是,搬她家东西的人居然拿出了刘兰英家房屋的产权证,说这房子已经卖给他的女友了,甚至还出示了刘兰英签署的自愿迁出的字条。这是怎么回事呢?
类似的事还不止发生在刘兰英一位老人身上,在此前后,还有两位七十左右的老人也被强行搬离自家房屋。对方同样持有老人家房屋的产权证。
自己的房产怎么会突然变成别人的了呢?这还要从一个叫广某某的人说起。广某某,北京广阔天地投资管理中心法人代表。2014年年底开始,经人介绍,一些老人相继认识了他。广某某给老人们介绍了他的一个项目,如果投资可以获得高额回报。
广某某能说会道,一些老人很快就被他说服参与这个项目,更诱人的是,这个能挣大钱的项目还不用老人们掏现钱。
刘兰英老人动了心,她通过朋友见到了广某某。
按照广某某的设计,老人们可以把房子抵押出去,从出借人也就是他们所说的“银主”那里得到钱款,再把钱款交给他生财。而老人们付给银主的利息,将低于他为老人理财的收益,这中间高达约6%至10%的差额,就是老人的纯收益。这种抵押贷款当然银行是不会办理的。那么,广某某是怎么操作的呢?广某某引来了中间人,中间人又为刘兰英老人介绍了接受房屋抵押的出借人,就是所谓的“银主”“债主”,刘兰英依照他们的嘱咐,把自家97平米的房产抵押给这个银主。
通过抵押房产,“银主”当天就借给刘兰英170万。国家规定,“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也就是月利率不得超过2%,但是银主为获得高额利息,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利息2%,实际上银主却要求刘月英老人支付月利息4%。
银主把钱给了刘兰英老人后,应广某某要求,刘兰英立即把钱转给了他。
为了吸纳更多老人的钱款,广某某先后用了几个办法,比如,让老人们拉新人。
广某某还向这些老人提出了一个更加诱人的投资方式叫复投,就是如果收益不取走,继续放在他那里,他就再给月息10%。
再后来,广某某把给老人的收益从月息15%降到了10%,然而他又给老人画了一个更大的饼吸引他们:拿股份。
这是广某某给老人们的借条,借条上并没有收益承诺,只有一个借款期限约定,他们抵押房屋借来的钱款在广某某这里至少要放三个月,但在老人和银主的借款合同中,借款期限却仅仅1个月。
不能按时偿还本金,首先要支付巨额违约金,借款280万的段丽萍老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违约金一天千分之一,一个月按照30天算,280万一天就是2800,10天就是两万八,三十天八万四。
老人们把抵押房产借来的钱款转给了广某某,可是钱款一旦到了广某某手里,再想拿回去却是没有那么容易。
但是银主的利息是不能耽误的,老人们每月付银主的利息少则4万多,多则8万6,这都是使用广某某给的收益支付,在一段时间里广某某按约定日期支付这笔钱,可是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后广某某就不再按时给钱了。
这时,广某某提出了一个所谓救自己也救大家的办法,再介绍人进来。
刘兰英没有再介绍人进来,但是还是有老人被拉进来了。2016年5月李青达经不住别人几次三番的推介,参与项目。
为了最终能拿到老人们的房产,此时,广某某和银主又提出了一个“转银主”的办法,这就是向另一个出借人借更多的钱,还前一个出借人的钱,剩余的钱给广某某使用。随着银主催逼债务,老人们先后陷入极度煎熬之中,张培老人已被银主杨某多次相逼。
另外,借款合同中有的约定看起来很正常,比如通过指定的银行账户转款,但是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有人却给老人提供另外的账号汇款,还有老人被要求以现金方式还款,从而为老人设下陷阱。
如果以现金支付的方式支付给了出借人,但是出借人没有出具任何收据证明,老年人已经向出借人还款几十万,但是拿不出证据,出借人可能会拒绝承认。
银主催债越来越紧,而广某某又不给老人们钱了,张培老人曾自己设法支付出借人利息,然而每月高达数万的利息根本不是一个退休老人所能承受的,银主拿不到利息就要出卖张培的房产。
按说办理房屋抵押,如果到期不能还款,将由法院强制执行还款或拍卖房产,银主无权卖房。但是现有资料显示,张培等老人签过一份卖房委托书。也就是说,受委托人可以随时卖掉老人的房产。
就是这份稀里糊涂签署的委托书给老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有了它,如果老人不能还款,受托人就有理由出卖老人房产。
在中间人和银主的哄骗之下,老人们都签了卖房委托,尽管张培老人及时撤销了这个委托,银主拿不到张培的房产,但他很快就到法院申请强制赔偿近220万元的本息,目前张培老人面临要卖房还债的境况。和她有着同样结局的老人还有五位,而刘兰英和另外二位老人也因为签署了卖房委托书,房产被卖房受托人龙某某以远远低于市值的价格出售,买房者分别是他所在的公司和他的同事以及同事的女友等。房屋被卖而老人们却毫不知情。
当老人们开始通过法律手段维权时,才发现他们已落入了一个难以挣脱的圈套。
据了解,仅在广某某一个人这里以房赚钱的老人就有几十位,涉及房产几十套,目前只有少数老人报案,许多老人的子女还都不知情。
如果有人告诉你,能有多么高的投资回报,一定打个问号。如果有人让你在委托书上签字,那更要记住,落笔就有法律效力,哪怕对方哄你说只是走个形式。现在广某彬已被拘留,公安部门已立案侦查。但是由于广某彬与银主用了一些貌似合法的手段欺骗和侵害老人,老人们的维权很艰难。特别要提醒老年人的是,现在一些坑蒙拐骗的手法已经非常高明,那些不法之徒远比一般人更精通法律,知道如何规避法律责任。一旦落入他们的圈套就有可能哭诉无门,自食苦果。要想避免人财两空的结局,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神话,遇事要多跟家里人商量。切不要给骗子留下空子,给自己留下祸根。
【20170320 大爷大妈请留神:“以房生财”的圈套http://tv.cctv.com/2017/03/20/VIDELrIMnBnd2D9sW8y6lmIU170320.shtml】
4 保健品销售 好大一个坑
前几天,本栏目播出了一期在保健品营销行业普遍存在的欺骗老年人的节目。节目中,保健品营销人员用讲座、开会等这些会销的形式诱骗老年人掏钱甚至是倾家荡产地来买保健品。这种会销实际上就是赤裸裸的骗销,是一场煽情苦肉戏。那么保健品行业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营销方式?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先来看看前不久发生在山东青岛的一起悲剧。
2017年3月11日,在山东青岛的一处海滩上,有人发现一位老人躺在这里,已经身亡。从老人的遗物中,人们发现了一封遗书:“坑死我了,从去年4月到今,硬骗我买了6万余元的保健品,近4年我们花了近10万元……”
从遗书上得知,老人之所以跳海自杀,跟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有关。逝者的妻子卢大妈告诉记者,发现老伴儿第一次购买保健品是在2013年,那年,他刚刚从老家来到青岛,与自己和独生女儿一家团聚。那一次老伴儿一次性购买了5万元的保健品,保健品公司还承诺让其去韩国旅行。
卢大妈说,老伴儿身体一直不错,平日总念叨着想带她出去旅行,这家公司“买保健品可以送旅游”的说法对他有很大吸引力。可结果,保健品公司却一直没有兑现承诺。
老人在遗言中说,近4年当中,一家保健品公司有3个业务员经常与他联系。就在去年4月份,老人通过一个叫小付的业务员又掏出一大笔钱买保健品。遗书上说:“付某某硬劝买了6万余元,说公司奖励到云台山、西安、巴厘岛等处,老伴与我二人游,还发什么多功能手机,至今哪里也没去。说实在的,我们主要想出去旅游才拿出多年的积蓄近10万元的,结果落空。”
3月11日上午,也就是出事当天,老人告诉家人要去找这家保健品公司算账。结果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一辈子攒下的积蓄没了,老人内心自责难当,终究绝望崩溃:“我以自己的教训来告诫那些好人,不要轻易上这些以购保健品、送东西、送旅游等的当。”
相关部门对事件展开了调查。事实上,这位青岛老人经历的保健品消费陷阱,当前仍在全国许多地方上演着。
广州的温大爷今年70多岁,平时一人独居,家里看起来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散落于屋内各处的各种各样的保健产品。温大爷的女婿小周告诉记者,老人有一个记账的本子,算下来上面有25万之多。怕儿女们反对,温大爷往往买回了保健品,就放到床底下藏起来。直到花完了自己25万元积蓄,找孩子们要钱,家人这才得知实情。
记者得知,温大爷的大部分保健品都是从广州济生源公司购买的,那么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又是如何开展营销的?记者按照老人提供的地址,来到济生源公司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个销售点。一进门,工作人员就要求先给记者做个体检。
一位被称为主任的年轻人为记者把了两下脉,看了一眼舌苔,为记者做出了这样的诊断结果:心肌缺血,脑供血供氧(不足),心肌梗塞。这位“主任”说,脑供血供氧不足会产生脑中风:“脑中风一般来说就是瘫痪,最恐怖的就是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就是相当于心脏不运转了。其实这个问题你要尽早解决,你这个不能拖了,再拖下去你也不大行了。”
记者解释说不久前去医院做过体检,并没有发现这些异常情况。“主任”说:“去医院检查肯定是没有的,只要把它调理好了,后面的事情你就没有了。”
随后,他拿出了两种保健产品让记者购买,保健品上标注的定价为一盒1280元。他告诉记者:“那加起来总共是7660元。其实平均每个月算下来,那你这样来说还是很划算了。你去一下医院住院,肯定不止7000块钱。我们所有卖的东西都是属于中山大学的。”
记者联系中山大学,给出的回复却是,他们跟广州济生源公司没有任何合作业务,其所售产品也与中山大学毫无关联。
他们对其他老人又是怎么说的呢?记者找到刚才同在济生源公司里咨询的赵大爷,他告诉记者,那位“主任”发现他身体里面的细胞,将来容易引发癌症,吃上这种药可以减少这个机会。于是,赵大爷买药花掉了3800元。
从这些耸人听闻的病情诊断不难看出,济生源公司那些所谓的体检是假,吓唬人是真,名校的包装是假,高价推销保健品是真。
正是在这样的虚假宣传诱导下,有不少老人出于对健康的需求,不惜拿出一生的积蓄去高价购买。
面对这样的骗局,老人们想事后维权,却没那么容易。记者通过广州警方了解到,事实上,不少基层派出所都曾接到过这样的报案。
从表面上看,这些保健品公司往往具备合法经营资质,一些产品也具有批准文号。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记者:“你去看它的标签,它都不会多写的,但是在营销过程当中的虚假宣传比比皆是,不过要想去依法追究这些不法行为,很难拿到确凿的证据。”
正因为如此,当前在保健品这个行业,靠虚假宣传打市场的现象已经成行业潜规则。
从广州警方最近破获的案件中可以发现,当前保健品行业已经形成以保健品生产企业、保健品经销公司、专业讲师队伍、基层销售人员等组成的一个成熟的营销链条。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区分局法制大队民警丁耀辉告诉记者,这些产品在药店和网上都是买不到的,是专门给这些公司做会销的。
这样一种半地下的经营模式,使得保健品营销环节中的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也为他们营造了巨大的暴利空间。
丁耀辉告诉记者:“国家在对保健食品这一块没有相关定价机制,对这样一个价格上的监管管制的缺失或者空白,就为他们行骗提供了空间,提供了便利。”
据了解,目前我国经食药监局批准保健品生产企业约2600家,保健品文号15878种,而通过工商注册的保健品经销公司则数不胜数。
其实,在营销手段上故弄玄虚的保健品,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因为它本身就不是药。人年龄大了,想补补身体很正常,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更不是多多益善。而且如果真是市场需求大,为什么正规的网站和超市却查无此物?真正的好东西不会只能在地下和暗处去兜售吧?咱当子女的做个好帮手,大爷大妈们也要多想想,买补品就到正规的超市网店去货比几家,如果身体不舒服,就去身边的社区医院问问大夫,省了事省了钱,对咱自己的身体和子女也负责,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20170325 大爷大妈请留神:保健品销售 好大一个坑http://tv.cctv.com/2017/03/25/VIDEy6FzBXtgKiDunwC5Luam170325.shtml】
5 骗子套路深还是老人太天真?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就是现在针对老年人的骗局特别多。这让不少老年人吃亏上当。虽然如此,可不少老年人仍是我行我素,乐此不疲。就是自己的儿女亲戚连劝带说:这可是骗局啊!他也不信。那么,老年人为什么这么容易上当?咱做子女的又该注意些什么呢?(《焦点访谈》 20170326 大爷大妈请留神:骗子套路深还是老人太天真?)
李伟民老人今年96岁,在他这个不大的房间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包装盒,羊奶粉、雪菊、青娜油、药磁枕等,还有床上的玉石垫子。老人说,这一屋子的东西都是他这十几年从推销员那里买来的。
之前老人的身体一直不错,2003年突发脑血栓后,连体检都不怎么去的老人开始四处寻找让自己身体变强壮的办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保健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老人告诉记者,从2003年到现在,他接触的活动场次不下200余次,每天吃的保健品有10种左右。老人的家人说,这十多年来,老人光保健品就买过196种,花费近百万元。直到现在,李伟民每天还要吃好几种保健品。
老人将一张自己制作的保健品用量表拿给记者看:“吃不过来,就记在这个表上,按这个表来吃”。老人说,现在服用的保健品,宣传是半个月就有效果,可他吃了四个半月也没见效。
李伟民一方面抱怨保健品的自身体验很差,另一方面,又和很多老人一样,对待保健品的态度很微妙。即便现在,老人依旧经常参加保健品公司组织的活动。李伟民老人的儿女明确反对老人买保健品,老人说理解孩子们的想法,但并不认同。他认为,能够有一根稻草救命就抓住这一根稻草,所以要自己先拿钱试试。
除了买保健品上过当,近两年来,老年人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骗局,李伟民老人几乎都经历过。有段时间,李伟民老人家里开始陆陆续续收到各种各样的中奖材料。这些资料内容大致类似,都是公司年庆,免费刮奖。每张单子都附有公证处的公证书,刮奖区旁边还有公证人员的照片和姓名,看上去很像那么回事。再看看这些公证文书,有北京市国立公证处的,有北京市丰台区公证处的,还有听都没听过的北京市开发区公证处。刮完之后,没有一张不得奖的。
老人告诉记者,他刮的奖少则1万元,多则500万元,要是真正兑换的话,就有2000多万元。攥着这2000多万元的兑奖单,老人按捺不住,直接打电话过去要兑奖。对方告诉老人,要兑奖,需要本人先交3000元的手续费才可以。
这样的骗局一眼就被老人的儿子识破,不让李伟民寄钱。可老人认为对方说得有根有据,有公证处,有地址,有电话,打电话也有人接听。
就在父子二人僵持不下时,老人想到了专门为被骗老人维权咨询的律师王新亮。王律师给老人做了解释,说这绝对是个骗局,老人这才放弃汇钱的念头。
虽然这次老人没有被骗,可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几个自称是中央或国家机关的人又找上门来,李伟民老人中招了。“卫生部、中宣部、人社部、公安部、中国红十字会这些都找上我的门”,老人告诉记者。
2016年的一天,李伟民接到了自称是公安部工作人员的电话,在电话里,对方直接喊出了他的名字。老人一听对方知道自己的名字,就信了几分。对方继续说,他们破获了一个特大的诈骗团伙,追回资金有六七千万元,并发现作案人员的记账本上有老人的名字,说你被骗了4万多块钱。
这些年被骗走的钱正申诉无门,听到这样的消息老人自然很高兴。这时对方告诉他,因为破案的中间环节很多,老人要想退赃,先得给对方汇过去2000元的手续费,并承诺让老人在银行等着,半个小时就将钱返回去。
老人的儿子不让去,说那是骗子。可老人不信,跑去给人家汇了钱,结果,直到银行下班了他也没有将钱收回来。
这件事过去没几天,老人又接到了自称是中宣部工作人员的电话,电话里说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给老红军免费邮寄纯金纪念币。老人没有一丝怀疑,立刻向对方提供了家里的地址。几天后,老人果然收到了纪念币。
之后,对方打来电话说要回收,这个纪念币非常值钱,一套就要十几万元钱,让老人不要卖掉了。老人保证不会卖掉,他们却不相信,说要真讲诚信的话,就把纪念币的成本价1万多元给他们邮回去。
老人真的如对方所说,把钱寄了过去,到底寄了多少钱,老人现在也记不清了。随后老人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结果再无音讯,打电话也没有人接了。
老人屡次被骗,却仍没有芥蒂之心,各种资料还是在源源不断地往家里寄。老人的儿子拦不住他,只能去找快递,让快递不要上门送货。可这样也并没有阻止得了老人,他开始主动给快递打电话,在小区门口等着。
此后,老人还被自称是卫生部和人社部的人骗过,因为被骗的次数太多,他已经记不清具体的内容了。这期间儿子多次解释劝阻,老人就是不信。
律师王新亮从2014年开始在济南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两年多的时间里,有1000多名被骗老人上门维权咨询,在他看来,李伟民老人几乎是所有被骗老人的一个缩影。为什么李伟民接连遭遇同样的骗术,却还是每次都会上钩呢?
王新亮说:“不到两个月连续被四五个‘部门’骗,骗完你一次,没有反应过来,下一拨又来了,他就是被一伙骗子盯上了。”
老人说,现在自己的名气很大,但这名气是加引号的。他的家人对骗子的频繁骚扰也是不胜其烦,半年来,老人收到的各种资料卖废品就卖了100多元,他的电话每天也是响个不停。
老人的儿子无奈地说,父亲的电话号码、家庭地址,地球人都知道。就在记者对老人进行采访的时候,推销保健品的电话又打了进来。
老人认为自己之所以被骗,主要是因为寂寞:“在家呆着也没有意思,寂静得很,所以就找一个娱乐场所,解决心闷,活跃自己的生活”,老人的语气显得有些低落。
在被骗的老人中,有很多是空巢老人。即使是那些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在遇到骗局时,也往往不和子女商量,甚至有意回避子女。
王新亮说:“好多儿女,一看自己爹妈又买东西,说你看又上当受骗了,这就是骗子,这就是骗局,这样说骗子骗局的同时,也是在否认老人的智商,或者是对老人贬低,你看你这么弱智,连骗子和骗局你都分不清,所以说老人为什么和子女在这块沟通非常不畅。希望子女在跟父母交流的时候,不要太直接粗暴,直接说是骗局,要通过其他的一些途径,用事实说话。”
在王新亮律师看来,老人的一些心理也极易让他们上当受骗:“比如说对这个产品他不太信任,但是有一些邻居或者是好朋友说我吃了这个东西真好,他就会去买,这是一个从众。还有一种就是侥幸心理,比如说人家说这种药品特别好,老人就想试一试,一旦它管用呢?他就并不去考虑,我是否上当受骗,是否买这个东西会有风险。”
根据王新亮的统计,老年人被骗大致可分为几种,投资理财骗局占41%左右,保健品骗局占40%左右,电信网络骗局占6%,婚姻骗局占3.5%左右。老人大都是被骗后,才想到维权,而老人们往往在前期又没有保留证据的意识,这让维权和追责难上加难。
专家也提示,老年人参加这样的活动时,一定要保存好各种宣传单、资料和凭证,一旦发生纠纷,都能拿出来作为一种证据。但这只是事后维权,而要不上当,最根本的还是要少参加或远离这类活动,不轻易往外拿钱,多和家人商量,听听他们的意见。
【20170326 大爷大妈请留神:骗子套路深还是老人太天真?http://tv.cctv.com/2017/03/26/VIDEDcQVBuoffWABG6j5EnOt170326.shtml】
更新时间:2017年03月26日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