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人身边的小变化 落地成真的大民生 ——上海市奉贤区书写养老事业新答卷

一个普通的冬日,午间阳光洒落,睦邻“四堂间”的助餐食堂里热气腾腾;老年大学的46间教室里,吹拉弹唱、琴棋书画,热火朝天……近年来,上海市奉贤区老年人身边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几何式递增。

奉贤区位于上海南部郊区,在全市通往“卓越的全球化城市”的道路上,养老、托幼、旧区改造、乡村振兴等“老、小、旧、远”问题逐年凸显。截至2018年底,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17.32万,占总人口的32%,农村老年人口6.01万,老龄化形势颇为严峻。如何让17万老年人的所需所盼随时代发展而兑现,是该区高质量发展中一道深刻的命题。

顺应时代之需,答好民生之问,奉贤区以创建全国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以精准满足老年人需求为抓手,聚焦“老、小、旧、远”地区的养老服务需求,补短板、攻难点、创亮点,10大类24项工作有序推进。一项项为老服务惠民工程的如期实现,奉贤交出了一份颇具分量又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破解大城郊区养老难题

“这样的生活对我们郊区老年人来说真是想都不敢想呀!”一大早,董奶奶就来到四团镇平安社区醉美·生活驿站,和伙伴们聊会儿天、打打牌、做做手工,一整天充实而有趣。

今年1月,醉美·生活驿站开始营业,内设慈善超市、中医养生馆、日间照料室、助浴室等设施,让所有来驿站的老人身“醉”其中,“美”在心中

“相比城区,郊区养老设施薄弱,养老服务不能很好满足老年人需求,为了打通方便老年人的‘最后一公里’,奉贤区制定‘镇有院、片有所、村有点’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标,不断做强机构养老、做优社区养老、做实居家养老。”奉贤区民政局局长陈静告诉记者,结合奉贤大城郊区的实际情况,除新建养老服务设施外,全区挖掘存量土地和房产资源,推动各类闲置用房改建、扩建,一大批养老服务设施投入使用。

如今,在奉贤72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637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敞开大门,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用心用情为老年人提供日托、助餐、助浴、助医等优质便捷服务。

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的建立,为奉贤老人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服务。根据高龄、困难、失智失能、失独、独居空巢等老年群体的特点,奉贤区投入资金6000万元制定“养老服务包”,10项居家服务、42项护理服务、7项智慧科技服务、18项辅具康复服务包括其中,涵盖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健康管理等内容,老年人在享受基础服务之外,还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组合式菜单服务。

“奉贤区高度重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从资金投入上就显而易见。”陈静介绍道,“在2085万元中央财政试点资金的基础上,全区又配套投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资金7.2亿多元,只为奉贤老人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开心。”

“四堂间”:安心养老不离乡

“大家伸出双手,跟我一起练,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走进柘林镇“华庭园·四堂间”,十几位老人正坐在“客堂”跟随志愿者的口号做手指操。距离不远的“饭堂”里,村里的阿姨正在帮老人准备午饭,一荤一素一汤,满足了老人所有的营养需求,老人只需支付3元即可享用,其余费用由村集体承担。来参加活动的老人热情地拉着记者介绍:“我们这还有学堂,可以看书写字;那边的议事堂,村里的重要事情我们也可以发表看法,老了老了,生活越过越好啦。”

201512月,“华庭园”作为柘林镇首家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正式运营,共覆盖212名老年人,满足了农村老年人养老“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的“恋家”情结。

华庭园”是奉贤区开展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的缩影。近年来,奉贤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农村老年人实际养老需求为导向,利用农村地区闲置的宅基房屋,以“政府牵头、社会赞助、村委负责、老人自愿”的机制,为独居、高龄、困难等老年人打造了“吃饭的饭堂、聊天的客堂、学习的学堂、议事的厅堂”。

据陈静介绍,奉贤区印发《扶持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发展实施方案》,按照标准要求创建并通过验收的“四堂间”,给予一次性创建补贴5万元,按照标准要求运营并通过考核的“四堂间”,给予每年5万元的运营补贴。“现在,我们更加注重‘四堂间’的服务标准化建设,对‘四堂间’开展创建和运营评估,根据结果,将‘四堂间’划分为合格、三星、四星、五星4个等级,让‘四堂间’的服务更加规范、科学、长效。”

自“四堂间”试点工作以来,奉贤区已建设完成321家。“在‘十三五’末,我们的‘四堂间’将达到500家,覆盖全区所有村委会。”陈静对未来信心满满,“一定要让全区6.01万农村老年人快乐养老、安心养老。”近日,奉贤区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入选“首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助力医养融合服务社区化

能在家门口享受健康管理服务,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最大心愿。以前,奉贤区健康管理服务供给与老年人的期待有较大的差距,便利、优质、低价的服务是老年人的刚需。

为了满足全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奉贤区投入288万元,在12家社区驿站(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创建了社区“康养苑”,配置健康运动、检测、康复等设备,依托健康大数据管理平台,为区域内老年人提供慢病管理、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等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同时,全区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28家养老机构、28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签订了《奉贤区医养结合服务合作协议书》,基本实现了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全覆盖。

针对老年人慢病多、身体状况差的特点,奉贤区还从居家护理服务、家庭医疗服务等方面入手,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细化、高质量的服务。

2018年,奉贤区开始推进长护险试点工作,形成“申请-评估-服务-结算-监管”服务闭环,失能老年人可享受42项包含生活照料和医疗健康的养老服务。长护险的落地,与原有的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互补,进一步满足了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2018年,为3942名老年人提供服务36.5万人次,成为失能老年人家庭幸福美满的有力支撑。

让老年人在家里就能享受到疾病预防、护理、医疗等各类优质服务,是奉贤区为老年人送上的又一份大礼。奉贤区优先签约有需求的老年群体,不断做实“1+1+1”的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服务,通过让老年人选择1家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家就能享受到预约就诊、优先转诊、便捷配药、优先家庭病床等个性化医疗服务。2018年,已签约老年人15万人,覆盖率达88%

碰上重病杂症,大医院的专家就在“家门口”,偶尔风寒感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时间“送诊上门”。这些老年人身边真切的“小变化”,就是奉贤落地成真的“大民生”。


相关链接:

1.上海民政:关于上海市智慧健康养老典型案例征集评选结果的公示

2.上海奉贤办老百姓“需要的”、“喜欢的”养老

3.上海市民政局关于下拨2018年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市级福利彩票补贴资金的通知


(中国社会报.老人身边的小变化  落地成真的大民生——上海市奉贤区书写养老事业新答卷.2019-12-12)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