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老年人养老意识现状公益调查报告》发布

上海老年人为养老,做了哪些准备?老人退休后适应期多长,都在做些什么?老年群体最需要社会给予哪方面的支持?重阳节前夕,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发布《上海老年人养老意识现状公益调查报告》,为建设积极养老支持体系提出建议。

“养儿防老”内涵改变

调查发现,上海老年人物质基础较好,但养老观念仍较传统。82.6%的老人有固定收入,有4.9%没有收入来源。退休工资和劳动收入是主要来源,子女抚养费仅占2.2%,说明上海老年人经济较独立。71.9%的老人缴纳了社会保险,66.6%进行了储蓄。

调查还显示,61.7%的受访者能在1年内调整到退休状态,退休适应期平均周期为14个月,收入水平越高,退休适应期越长。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60.1%的受访者表示十分认同或比较认同。但“养儿防老”的内涵已发生变化,老人最希望子女能够尽到的义务是与老人谈心解闷(53.9%)、照顾老人起居(52.%)。相比物质保障,如今老人更看重精神上的抚慰和关心。

月均参与志愿服务9.2小时

在健康状况方面,19.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精力充沛”,52.5%认为“状况良好”。尤其是老年人关注的睡眠质量,超半数的老年人表示目前睡得踏实。

调查中,受访老年人每天参与文化活动2.24小时,每天参与体育锻炼2.05小时,每天参与娱乐活动2.00个小时。在文化活动中,养花养草、书画和听戏听剧是首选,体育锻炼中太极拳、棋牌类占据前两位,娱乐活动中旅游、舞蹈队和养宠排名前三。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上海老人退休后,继续为“小家”或“大家”服务。45.1%的老人参与子女及第三代的日常生活照料中,每天平均花费2.74个小时为子女的小家继续做贡献。另有61.19%的老人每周参与社会活动,其中人际交往(53.5%)、兴趣与技能培训(36.8%)和志愿活动(32.5%)的参与率较高。尤其是近三分之一的老人半年内参与过志愿服务,服务时长月均9.20个小时,已形成常态。

适老化居住环境成期盼

调查认为,总体来看,上海老年人在情感方面满足度为76.38,处于“比较满足”的水平。老年人群最希望得到子女(81.9%)的情感支持,其次是亲戚(48.8%)和社区(48.3%)。因此,社区在养老生活的精神需求中地位较重要,“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可以提供子女无法给予的慰籍和快乐,老年人一同出行、一起聚餐,都是养老方式的积极补充。

同时,近半数受访者认为,“适老化”居住环境是目前最需获得社会支持的方面。其中,居住环境需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升安全性和便捷性;公共区域“适老化”设施布局也需优化,满足老人走出家门的需求。


(新民晚报.上海老人月均参与志愿服务超9小时 适老化居住环境成期盼.2020-10-22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各地养老(老龄)规划合作伙伴招募!您只需负责关注当地投标、民政部门沟通、配合调研等即可,专业编写由我们负责。薪酬具体沟通。联系人:郑志刚博士,微信号bjxwx1。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养老规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