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迈向老龄社会,农村老人如何不掉队

11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召开的2020(第四届)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以“积极应对老龄社会,聚力中国农村养老”为主题,来自政府、学界与公益界的人士围绕农村老人养老、贫困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和跨界交流。

在多位与会专家看来,农村养老服务潜力十分巨大,但农村养老资金问题尚待解决。对此,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建议,应建立家庭、政府、社会多元混合的养老服务资金保障体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建议,各级政府首先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把农村养老资金列入预算

农村养老服务需求潜力巨大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此前透露,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中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河北省尤为突出。”河北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庞连兴表示,早在2019年末,河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0%,高于全国老龄化平均水平,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根据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农村空巢老年人家庭比例为0.77%,而河北省农村空巢老年人比例高达34.28%。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指出,农村老龄化具有老龄化程度深,空巢独居现象严重,高龄失能、失智占比高等三个特征,“农村养老服务需求潜力巨大。”他指出,家庭照料能力弱化,支付能力不足,养老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平衡是当前农村养老服务面临的三大挑战

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师进辉也分析,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老年人与村集体可利用的资源相对较少,社会化养老服务仍较为缺乏,农村养老问题存在多重紧迫性,亟需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农村养老服务首先要解决钱的问题

应对上述挑战,资金保障是关键。王杰秀认为应该建立多元混合的养老服务资金保障体系。由家庭、政府、社会多元责任共担,保险救助福利多种方式混合,同时发挥政府补贴引导作用。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也长期关注农村养老服务可持续性的问题。在他看来,农村养老服务首先要解决钱的问题。他注意到,有的地方会从福利彩票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养老事业,但更多的地方对农村养老没有专门的预算。

“把农村养老搞起来,这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于建伟认为,各级政府首先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把农村养老资金列入预算。“仅仅靠社会组织去做,哪怕有成百上千家,也是杯水车薪。”他说。

除了资金支撑以外,王杰秀认为还要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建立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供给体系。兜住基本养老服务底线,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同时,建立依托智能化、县域范围统筹的机构社区居家协调发展递送体系以及科学有效的质量监管体系。

互助养老填补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空缺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上谋划的十四五规划,将是一次关键的社会转型。“对农村养老来说,不能再仅仅是有多少钱干多少事,应当是建立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政策框架。”

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方面,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已有多年尝试,并在论坛上发布了《“妇老乡亲”农村养老模式探索报告》。

妇老乡亲”农村养老模式基本思路是由政府部门指导,依靠基金会进行模式输出和资金支持,借助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能力,培育农村自治组织,凝聚农村长者和妇女的内生力量,培训建立互助志愿服务队伍,同时整合其他主体的外部资源,着力解决农村留守老年人、空巢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就餐、生活照护等养老难题。

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基金会陆续支持了20家项目团队,在太行山区27个试点村庄开展“妇老乡亲”项目,截至2020年9月已经孵化了51个农村自治组织,其中,老年协会已经覆盖了所有试点村庄,有24个试点村庄还建立了农村妇女组织。预计下一步对孵化机构的支持将达到20家,覆盖试点村35个,并实现试点村老年协会和妇女组织全覆盖。

报告发现,项目点的服务对象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改善,老年人群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极大地填补了农村老年人群(尤其空巢老人)的精神与文化空缺。同时,老年人群对生活、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得到了提升,基本摆脱了原有封闭的生活方式,逐步融入村庄环境与公共圈子。

社会组织要做出体系化和专业化

结合荷花基金会的探索,王振耀总结了三个值得关注的框架:社会化、组织化、专业化。“现在社会有人说老年人是包袱。其实,老年人中有很多资源,要开发。”他举例,荷花基金会支持各个村庄建设的老年协会,就是给“老年精英”创造发挥的空间。“这个经验,值得多方面思考。”。

在十四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对于提供农村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王振耀建议,应当从协调发展、布局优化、标准开发等角度发力。

“一个基金会如果拿几百万做农村养老试点,选点很重要,”他建议,下一步不同社会组织应当互相合作、优化布局、协同发展。在合理的规划下,很快就会在省内乃至全国层面产生影响。

在此基础上,他强调,社会组织要开发标准,做出体系化和专业化。“一定要有各种各样的标准的支撑体系,需要专家学者结合理论和实践作提炼。”

此外,王振耀建议,当前的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应当关注农村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的发展点就是农村,如果农村不发展起来,几个大城市孤零零的,不能叫协同。”他表示,希望社会工作者借助这一进程,和不同的政府、机构,共同介入、支持农村养老事业。

据了解,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由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主办,南方都市报社承办。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给予学术支持。

延伸阅读:
“妇老乡亲”模式探索农村养老模式
“切菜、切豆腐,妇女、老人忙着烧火熬大锅菜,热热闹闹,红红火火。”这是发生在石家庄平山下口镇卷掌村“60敬老餐厅”中的一幕。
近日,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组织8家农村养老项目团队齐聚石家庄平山下口镇卷掌村,参观驻村项目团队建设的“60敬老餐厅”,并在村中召开2019年第二次农村养老项目执行研讨会,讨论农村养老工作的难点,寻找对应的解决办法。
石家庄报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段非介绍,通过安排社工驻村,依托村里留守老人、妇女,成立了老年协会,并一起发起“60敬老餐厅”,为该村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早餐,组织唱民歌、扭秧歌等丰富多彩的助老敬老活动。
 “目前正在联合当地乡贤成立‘回报家乡理事会’ ,借助当地资源开展旅游养老,实现‘60敬老餐厅’的可持续、可复制。”段非说。
敬老餐厅是荷花公益基金会“妇老乡亲”养老模式其中之一。“妇老乡亲”模式即政府牵头,基金会资助指导和专业孵化机构管理,农村妇女组织、农村老人组织具体实施,挖掘农村内生力量,达到农村养老的目的。
据了解,目前,在石家庄平山、邯郸永年等地复制推广“妇老乡亲”模式已覆盖20多个村庄,通过建立老年人关爱服务中心,开设养老餐厅、组织文艺活动等形式,受惠近万老人。(长城网)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迈向老龄社会,农村老人如何不掉队.2020-11-02)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各地养老(老龄)规划合作伙伴招募!您只需负责关注当地投标、民政部门沟通、配合调研等即可,专业编写由我们负责。薪酬具体沟通。联系人:郑志刚博士,微信号bjxwx1。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养老规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