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社会报》记者黄瑶、李志宏、顾严、耿学梅共同聚焦“十四五”话“养老”
【聚焦“十四五”】李志宏:加快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聚焦“十四五”】顾严:绘制新蓝图 开启老有所养新征程
“十三五”时期,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20年末,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口、参保率达到91%,更多人的老年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到“十三五”期末,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7.3岁,五年累计提高1岁,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人们享有更长时段的晚年生活。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要求,《纲要》在“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明确,到2025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要进一步提高到95%,人均预期寿命要比2020年再提高1岁。这两个目标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推动老有所养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主动宣示了党和政府的责任担当。在《纲要》的具体任务表述中,还提到了一个养老领域的定量目标——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转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失能失智老年人数量将大幅增加。《纲要》对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的占比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反映了人口老龄化在“十四五”时期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有利于更加精准地满足新发展阶段的养老服务需求。新战略:开展与生育养育更强互动、层次更加清晰的养老服务 《纲要》安排专章对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进行具体部署。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可以看作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三大支柱。统筹三个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推动生育养育与养老相互促进,则是国家这一新战略的内在逻辑。生育与养老相互影响。适度生育水平的实现,有利于缓解人口年龄结构过度老化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的挑战。养老服务的完善,则有利于减轻家庭养老负担,为养育婴幼儿,进而也为生育提供了更大潜力。《纲要》一方面提出要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释放生育政策潜力,另一方面要求完善老人赡养等政策,将其作为生育政策的重要配套,正是促进生育与养老良性互动的战略性安排。婴幼儿发展与养老服务也有类似的关系。增强家庭育儿能力,减轻家庭养育负担,既为居家养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又为“不敢生”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进而避免人口过度老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庭解决后顾之忧,则可以让养育婴幼儿获得更充分的资源投入。养老服务本身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最关键环节和最有力支柱。《纲要》对于养老服务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划分,分别是政府有责任提供的基本养老服务,包括对失能半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以及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特殊困难失能留守老年人的探访关爱制度等。在保基本、兜底线的层次之上,是普惠型养老服务,即面向政府兜底保障老年人以外更广大老年人的需求,依靠市场和社会力量提供,并由政策进行支持的价格可负担、付费可享有的养老服务。更高的层次是银发经济,主要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包括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如智慧养老等。 新举措:提出更高位势、更高质量的要求在《纲要》全文中,“养老”这个关键词出现了40多次,“老年”“老龄”出现了10多次。这些关键词不仅集中表述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个专章中,而且广泛分布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数字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等多篇,涉及10多个章节。这体现了老有所养具有的全局影响,反映了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第十章“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中,《纲要》将养老作为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内容进行谋划,提出了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与家政服务业融合发展、完善服务标准等要求。在第十二章“畅通国内大循环”中,养老作为推动供需协调匹配的重要领域,被赋予了适应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及推动生产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创新的任务。在第十四章“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中,养老被列为消费提质扩容的重点。在第十六章“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中,养老是推动数字化服务普及应用、推进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的重要着力点,帮助老年人共享数字生活则是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的重要考量。为将目标、战略、任务等落到实处,《纲要》以专栏的形式部署了“一老一小”服务项目,针对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养老机构服务提升等既是社会热点、又是老年人痛点的问题,提出了十分具体的措施和明确的量化指标。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老有所养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纲要》不仅为数以亿计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美好生活解决方案,也会对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重要助力与支撑。(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