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民国故事会书房,视频短片一夜浏览数十万|徐师傅和他的私人书房
▲
点击关注 |进入有声有色有温度有范儿的风尚时代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395xfjgqm&width=500&height=375&auto=0
徐凤文,天津作家,却习惯别人叫他徐师傅,他藏书两万余册,因为家里空间太小,把私人书房搬到天津“棉3”创意街区,与身边的朋友一起分享。(2017年4月19日,新华社专访徐凤文和他的小书房)
我叫徐凤文,我现在是民国故事会的主讲人。我曾经从事过不同的职业,走过很多地方。其实,(我)把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有故事的人,不仅是书里的故事,还包括我经历的故事,以及我讲的故事,都和这些书有关。我个人最大的理想就是有这样一处让人感觉温暖而美好的书房。
我是60年代中期生人。在我那个年代,基本上无书可读,小时候更多的是天文地理,蜘蛛蚂蚁。这些年,不管住在哪里,还是租住在哪里,都会把书安排在一个另外的小空间。我一直在说,我有一个小书房。
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朋友,到我的小书房做客。本着共享、分享的原则,我与棉3合作了这样的一处空间,做一间书房,把这里作为大家期盼和希望的共享书房。
1986年到1996年这十年,我基本都在读书,读古今中外的书,从西方的现代文学、美学、哲学、政治学一直读到笔记、小说以及各种经典。1996年到2006年,我做过很多不同的职业,不断地跳槽,不断地尝试各种新的角色,这个过程里,让我从一个读书人变成了一个用书人。
我喜欢由小入手,从民国的家庭史、生活史、街道史、风物史,尝试着把当年文本记录的、照片记录的、视觉记录的,甚至一些零碎的广告、发票、老物件上的碎片化信息,通过生动的、有趣的、好玩的方式,把我读的书、了解的历史、挖掘的故事呈现给当代人。
大家都会觉得,你怎么会拥有这样一处还充满着过去味道的私人书房?我觉得,就像独立书店一样,应该有更多人拥有一处私人的读书空间,作为家族传承、或者与朋友分享,或者作为一个读书人、写作人的工作空间。
其实,拥有一处书房很简单,但能让阅读成为日常生活中有仪式感的习惯,是一件很多人很难坚持下来的习惯。但,我相信,由阅读带来的喜悦一定是由读书开始,由书房开始,由这种美好的事物开始。
记者:张晓辉 邵香云 冯忻
编辑:李林欣
民国故事会,穿越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