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阳俊彦】水墨大家——陈伯纳山水欣赏
陈家沟陈氏家族理事会、
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陈一华珍藏的陈伯纳山水
陈伯纳 字天余,别署云山堂主,1930年5月出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1948年在开封豫皖苏建国学院文史系学习、入伍,1949年调二野金陵支队参加渡江战役
1953-1957年调南京师院(现南京师范大学)工作,同期带职在美术系进修学习,师从黄显之、傅抱石、杨建侯诸教授,擅水彩、水墨、油画风景。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江苏省水彩画学会、水彩画研究会理事,淮安市美协顾问,水彩画研究会会长等职。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现为职业画家,长期从事风景画创作研究。
其作品先后在《江苏画刊》,上海《水彩》,河南《中岳》,《中国水彩》,《中国美术》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出活动,如“华东地区各省、市水彩联展”,“全国水彩邀请展”,“香港中国艺术大展”,“江苏水彩赴香港交流展”,“台湾大陆水彩名家邀请展”,“2000世界华人艺术大展”,日本“1988年全日本各地巡回中国美术交流展”,“中国·日本国画合同展”等,数次举办个人作品展。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多件作品为国内外友人所收藏。
举重若轻与小中见大
——读陈伯纳的水墨画
徐恩存
艺术的迷人之处,在于它的形式魅力与情感意蕴, 而能充分理解并实践这一点,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因为,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较好的表现技巧与手法,也需要发现、感悟的智慧和能力。
陈伯纳先生的咫尺水墨小品,正是以举重若轻,在小中见大中营造出作品的深刻意蕴与形式美感的。陈先生的作品,重要之处在于对中国画及西画的嫁接和组合,取其所长、补其之短,使作品增加表现力,使咫尺作品产生理想的效果,给人以视觉审美的感动。
陈伯纳 分析作品,我们看到中国画的“写意”风范与精神,西画的写实风格及其表现性,是支持陈伯纳水墨画的两大支柱,两者的融合、互补,使陈伯纳的作品以写意的抽象性展现宏观的空间场景——风云际会、天低云暗、云水无涯、山野晦冥等等。与此同时,写实的景物点缀为画面凭添了生机与活力,在“致广大”的空间关系营造中,又见出“尽精微”的细致与精湛,使情与境、景与物、形而下与形而上,在画面的有限空间中浑然一体。
对抽象语言及其艺术元素的自觉运用,是陈伯纳作品的重要特色,画家遵循“似与不似之间”的理念,在“似与不似之间”构建着自己的艺术世界;不难看出,对此画家倾注了全部心血,在充分运用中国画的空白,灵魂及用笔方法中,有些许具象元素的存在,以形成虚与实、明与暗、深与浅、具象与抽象,疏与密的对比,使画面增加了张力,产生了小中见大,以有限见无限的深远境界和魅力。
尽管如此,陈伯纳先生娴熟的技艺并未使画面脱离中国画艺术的精神和韵味,因其强调抽象意味与写意精神,加上画家独特气质的作用,使作品仍然洋溢着中国画特有的抒情与想象性;在画面的流动感中,分明让我们感受到属于画家自我的情感之谜和审美取向。
陈伯纳先生的作品,寄寓了寥廓、苍茫的心灵与精神的追求和向往,他将丰富、复杂的内涵与意绪都隐藏在幽深与曲折之处,将精神彼岸的飘渺远景,转化为写意与抽象语言,在气势逼人与惊心动魄的咫尺书面中,构筑了“畅神”的审美境界,让现代人不安的灵魂得到静谧的安顿,让文化理想与文化精神在这里重归艺术本身。
这样的作品,因此表现出难得的“豪华落尽见真淳”印素朴和“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单纯。在艺术上,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品质;正是在这里,见出了艺术的高下、真伪。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陈伯纳先生几十年辛勤耕耘的态度与精神,更见出他从艺与治学的真诚和专一。
可以说,陈伯纳先生的艺术凝聚了他数十年的文化修养和人生感悟,其中不乏坎坷与苦痛,也许正是有其经历,才有如此厚重的精神财富,使他的作品如此不同凡响,空灵飘逸又不乏深沉厚重,清新悦人,这正是陈伯纳先生作品的可贵之处。
(徐恩存 中国著名艺术史学者,美术批评家,画家,《中国美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