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加坡滨海湾的灯,点亮了几千年中华文化
旅游是新加坡经济的一大支柱,所以新加坡政府在旅游上舍得花钱。一年一度的中秋灯展,不是到时候再把老的彩灯搬出来亮相。每一届灯展都会以全新的面目出现,目的就是让游客今年看了之后,还想着明年再来。近三年的中秋灯展有很不相同的主题。2017年灯展的主题是“丰收”,2018年的主题是“奇幻”,今年滨海湾花园中秋灯展的主题则是“传承”。
“传承”说的显然是文化的传承。华人到了海外,远离了自己的文化家园,反而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体悟。与狂热地“除四旧”和“过洋节”不同,他们更能体认到自身文化的意义,因而更加努力地去保持自己的传统。
与裕廊湖畔的中秋灯展着力展现新加坡的文化多元性不同,滨海湾花园的中秋灯展着重向八方游客展示中华文化的精髓。就我个人而言,观赏这些富含文化气息的彩灯,虽然身距江淮故地万里之遥,然而精神却已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在又一次带着大家观赏彩灯之前,我还想略谈一些拍摄灯展的心得,与喜爱摄影的朋友们交流。如果你觉得我这里展示的图片与通常的旅游照片有所不同,那是因为我花的功夫不同。摄影与拿着手机边看边拍显然不是一回事。灯展中的每一项彩灯都值得细心揣摩,做多种尝试。因此,拍彩灯绝不能像游客一样走马观花,每一项都需要花一二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如果想在一天几个小时之内覆盖所有的彩灯,就需要讲求一些基本策略。拍彩灯需要在傍晚彩灯点亮时才能开始,但是早去一个小时非常必要。如果是开车,你可以在游人簇拥而至之前轻易地找到停车位。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利用这一个小时熟悉彩灯的位置和基本情况,然后拟定一个总体的拍摄计划。好的计划包括合理地分配每个项目的拍摄时间,把短暂的暮蓝天空分给最佳的景观,以及制定合理的拍摄路线以减少来回行走的时间和切换镜头的次数。有了一个好的计划,你就可以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拍到更多满意的作品。
夜幕开始降临,彩灯已经点亮!
儒道两家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先从道家的仙境开始。虽说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核心理念,为儒道两家共有,但是道家更加寄情山水。高山、青松、祥云、瀑布、凉亭和仙鹤是道家仙境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一轮明月实乃点睛之笔。
仙境之间,几位渔翁行舟江上。居中另有一翁,斗笠蓑衣,端坐岩上。观其渔具,猜测为姜太公是也。人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可仔细察看,鱼线尽头其实连钩都没有。
武术是中华文化独特的一部分。在前现代社会中,征战御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的武力,所以练武是所有文化的共同活动。但是武术在中国却上升为文化的一部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武术在中国已经超越了身体和技术的层面,与精神和人格密切相关。因此,在武术之上衍生了武魂。武术的传承中所传授的也不只是技术,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在一招一式中映现的不只是身体的英武和优美,更是胸怀的宽广和人格的完美。
在远古时期,龙是华夏族的图腾。在龙的形像中凝聚着华夏先祖的丰富想象。图腾崇拜的主要特征是氏族与图腾之间的血脉联系。为此,龙被遵奉为华人的始祖,因而我们就成了龙的传人。以人为本的祖先崇拜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千百年来,龙一直处于中华文化的核心,连传统社会中的皇帝都被称为“真龙天子”。
此项彩灯创意独特,动感十足。龙身一半没入水中,更显巨龙的威力和气势。龙体以舞龙的形式呈现,凸显了龙的图腾意义,及其与华人的血脉传承。
结婚成家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同时又是新生命的前奏,所以它在人世之中居于核心的地位。中华文化围绕着人世,自然对婚姻有重要的关注。
在欢快的唢呐声中,裕廊湖畔轿中伸头探望的新娘子,如今已经幸福地躺在了老公的怀中。其实中华文化绝不缺少浪漫。“食色性也”。人从动物界走来,饮食男女仍是人性的一部分。中华文化以人为本,自然不会完全压制人性中的这个部分。儒道两家都不提倡禁欲,但是浪漫与浪荡却有根本的区别。区别就在于是对饮食男女加以规范,并且赋予它优美的诗意,还是滑回动物界。
宫灯是设计更加精致的灯笼。在这次滨海湾花园的中秋灯展中,宫灯主要集中悬挂在两处。一处在大铁树林下的一条过道边,一处在湾沿大亭(Bayfront Pavillion)里。大铁树下的十几盏宫灯悬挂在路边整齐排列的彩柱上,让人看了有步入宫廷的感觉。
湾沿大亭中的几十盏宫灯紧密地排列在一起,令人感受到更加浓烈的节日气氛。
现在又到了吃点东西,中场休息的时间。
为了烘托整个滨海湾花园的气氛,一些小型的动物彩灯延续不断地排列在路旁。这些彩灯填补了大型彩灯间的空白,使得花园沉浸在一片灯海之中。
与宫灯的精致与高贵比起来,日常的灯笼则显得朴素和奔放。这组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灯笼集中悬挂在一座木板桥上方的竹竿上。
中秋少不了嫦娥奔月的传说。与许多别的华夏远古传说一起,嫦娥奔月的传说被记载在《淮南鸿烈》中。这些远古传说映现着原始先民对世界的想象。显然,太阳系中从没出现过十个太阳。十个太阳是先民们对炙热气候的诗性的感受。而像后羿这样的英雄在许多民族的远古传说中都有。
嫦娥奔月的传说在这次滨海湾花园的中秋灯展中又找到了一个崭新的表现方式。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的故事被印在一个巨型的走马灯上。整个走马灯则被隐藏在外围的屏风之中。游客走入走马灯与屏风之间,从远处望去仿佛也进入画中。
瓷器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性元素。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经过唐三彩之后,在明代臻于完善。西方人就径直把瓷器称为“china”。十九世纪时,黑格尔对中华文化大加贬斥,但他不得不承认,西方的瓷器制造技术与中国还有差距。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中的精品。它曾以清新典雅的风范征服世界。你回家翻翻碗碟,很容易就能找到几件。灯展中陈列了三只巨型青花瓷瓶的彩灯,每只瓷瓶的四面是圆形的平面。三只瓷瓶的十二个平面上印着十二生肖。
走廊是中国建筑的重要一部分。在拱形走廊上方挂满彩灯,走廊就变成了灿烂的灯廊。一般游客走过这里拍下第一幅照片,就去寻找下一个彩灯。如果你愿意做长时间的停留,在灯廊中把镜头挑起,你便会找到不寻常的月光喷发的景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因为其中的许多部分深藏在民间。中国的传统社会总体上算是君主专制,但是同时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多得是。灯展的最后两项就以中国的民间艺术为主题。从中我们可以体悟到中华文化深厚的基础,及其强大生命力的缘由。
提线木偶算不上国粹。在德国生活时发现,德国的木偶技术非常发达和普及。但是中国的木偶自有中国的特色,包括舞台和服装设计。猜测台上的两位主角分别是杨宗保和穆桂英。
与中国的绘画一样,中国的剪纸艺术体现着中华文化独特的世界观念。中华文化对阴阳、有无和虚实有着独特的深入理解。在西方绘画中极少留白,但在中国绘画中经常是阴阳相生、虚实互化。时常发生的是,画中的空白正是画的主体。剪纸艺术把这种虚实观念运用到了极致。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部分的剪纸作品中都是剪去的部分大大超出留下的部分。
在鲜花彩灯的簇拥中,七幅剪纸作品集中展现了儒家的基本理念。希望朋友们观赏这组彩灯时不要只是关注耀眼的鲜花。在视觉上展示儒家文化,少不了儒家理念的几个像标:关羽、包拯和岳飞,因为他们是几个重要儒家理念的化身。供奉这几个文化像标的庙宇遍布大中华地区。三位像标在剪纸中都可以找到。
上面我们从道家的仙境开始,以儒家的理念结束,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文化做了一次深入的体验。新加坡虽是弹丸之地,但却非常国际化。多年海外闯荡,我能辨认多门外语。即便如此,埋头拍摄之时,身后仍不时传来用陌生语言的谈话。许多外族人看了彩灯,为中华文化的精深而震惊。作为华人,我们同样需要不时地对自己的文化做深入的反思。在思想迷茫的时代就更有这个必要。
比较人类的主要文化,为什么中华文化几千年来能够得到最好的传承?现在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较深入的理解。现代西方人讲政府之外的公民社会,而中国在官府之外则有一个更加深厚的文化江湖。几千年里中国改朝换代了几十次,但是这个文化江湖却不断地延续和演进。正是这个深厚的基础,使得中华文化能够穿越世道的昏暗、社会的扭曲和民族的危难,一直传承到今天,并且还会一直传承下去。
(文:卢延风,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嘉山岩峯)
相关阅读:
了解更多相关新闻,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 END —
欢迎关注新加坡眼®独立视角|平实报道|深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