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9年,中国人的旅行简史

时差岛岛主 时差岛 2019-04-07

时差岛第 14 条推送


🇨🇳

69年前,中国人无法想象「旅游」的样子

69年后,中国人无法想象「没有旅游」的样子

 

©  Photo by annie apratt



            

旅行,中国式缩影


中国人最早的旅行,是极「古典而浪漫」的。


西方人的旅行史,是先发现世界、认知世界,再消费世界,随之进化出审美世界。但中国人恰好相反。中国没有经历「地理大发现」的探险时代,对物质世界缺乏科学、理性的认知启蒙,但我们很早就从「原始本能的迁徙」,直接一蹴跳级到了「寄情山水、陶冶情操」的精神境界。


所以,中国人的旅行很早熟。


▲中国贵州梵净山,2018年7月刚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 Photo by Ren Ran 


从李白杜甫苏轼徐霞客,到孔孟游说四海、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中国古人的旅行趣味总是与文艺审美、理想抱负、家国天下有关。「以山水关照自我,借名胜对话古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么志趣高雅啊!


▲李白、苏轼等大诗人一生的旅行足迹,地理跨度之大、覆盖大半个中国,简直令人惊叹:原来在「车马慢」的古代,中国就已有了眼界与情怀兼具的「大旅行家」。


民国时期,开启了中国人的近代旅游史。


家国离乱中,中国智识人士们先行一步,从遍访祖国山河,到飘洋过海去法国、英国、日本.....旅行成了锐意革命、学习现代科学的途径。


这时期更诞生了近代意义上的旅游业,涌现出一大批真正的旅行家,气象之蓬勃。


▲中国第一位导游,中国第一位徒步环球旅行家,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第一条旅游专列开通……那个大时代的旅行故事之庞大涤荡。© Photo by 电影《一代宗师》剧照

▲1927年中国第一本旅行杂志创刊。上图封面依次为:长城、故宫、西湖断桥、雷峰塔。


新中国成立,真正的「公民旅游」诞生。


1949年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旅游对大众来说是绝对的奢侈品。直至改革开放后,我国才真正有了「公民旅游」的概念。从此,开始了长达40年的一波波井喷、一次次升级!


© Photo by National Geographic


直到今天:

中国境内游客总人数,世界第1

中国出境游客总人数,世界第1

中国境外旅游消费额,世界第1


▲中国出境游增长速度,如同中国火箭速度的经济一般,26年翻了43倍。惊人!制图©时差岛


2018年十一黄金周最新数据:仅前4天,全国接待国内游客5.02亿人次,近一半中国人「在路上」,整个地球的景区都攒动着我们的身影。


这是我们所有人共同创造的旅行成绩单。


© Photo by chuttersnap


旅行,已成为中国人生活幸福感的头等指标。

而幸福的标准:不只是消费能力,更在于你是否拥有选择「另一种生活」的自主权。


建国69年,中国人用69年的时间,

跨越了西方国家200年的发展。

中国人的旅行简史,

一幅天翻地覆的时代巨变图。


▲《空间城市》系列,摄影师冬尼拍摄于中国东北一工业城市。


今天,「时差岛」邀您一起回望:

人人有份、万众同游的69年新中国旅行简史。

从中,我们看见时代,更看见自己。



            

1970年代之前

还没旅游这回事儿

 

新中国诞生之初,信仰不需要旅行

大众甚至还不知道旅游为何物

非要聊,大串联与上山下乡

勉强算得上是最初的旅游大操练


桂林山水 © Photo by Tcken Gao


大串联,全国免费游

1966年秋天,全国发起了史无前例的「大串联」。西出天山祁连,东游黄海之滨,北到黑龙江内蒙,南观海南岛之天涯海角。乘火车、轮船不买票;各地接待站一律免费吃喝……「热血青年」无处不在,一场轰轰烈烈的「红色主题游」,如今想来也是奇景了。


▲湖南一娘子军步行去韶山串联。©Photo by 唐大

上山下乡,最早的深度游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上世纪六十七年代的上山下乡,改写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总人数达1700多万。虽是为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顺带的,南至西双版纳、北至北大荒,大美河山也得以特殊方式印刻在了一代青年的心中。


50多年后的今天,「上山下乡」又流行起来:一种回归田园的旅行生活方式,深为都市中产所推崇。



▲法国摄影师阎雷《昨天的中国》,西方人眼中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上图为云南红河哈尼梯田。©Photo by Yann Layma



            

1980年代

旅游很小资!舍得花钱了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对旅游一词仍相当陌生

多数人没出过省,更别提出国了

能去港澳游,那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啊…


1980年,北京八达岭长城 © Photo by 怀旧堂主


太小资了!要批判

1978年11月30日,50个上海人坐一辆公共汽车,悄悄前往苏州散心 —— 这在当年可是一大负面新闻!旅游在当时是备受批判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1982年,上海外滩


住招待所,先拿介绍信

80年初的旅游多半是「蹭出差」、公干完之后顺便玩一下。若是进京,住招待所,还得有省级介绍信。那会儿也流行「代购」,帮一厂子人买东西,羊毛衫、连裤袜、太阳镜、手表……任务艰巨得能占掉差旅大半时间。


1985年,北戴河 © Photo by 怀旧堂主

▲1981年,甘肃嘉峪关  © Photo by 怀旧堂主


旅游纪念照,从来都是最重要的!

50后、60后们,谁没有一两张名山大川前的旅游照呢!昂首挺胸、右侧身30度、丁字步、目光炯炯有神。那会儿很少有人有照相机,景点的流动照相人员,生意之火。


▲1983年,旅行结婚照、全家集体照。一张黑白照要四五块,一般人月工资才30块。谁要带一台120牡丹,酷毙!

▲1989年,老崔年轻时也有过天安门前的留念照。


绿皮火车,时代回忆啊

如今高铁时代回想绿皮火车,挤啊臭啊扒车窗啊各种痛苦绝望,在加上了时光滤镜后,都成了满满的「集体回忆」!绿皮火车连接的,是多少少年第一次远行、充满精神意义的那个远方啊。


▲摄影师钱海峰的《绿皮火车》系列作品。

▲法国摄影师Yann Layma镜头下的火车少女。

▲摄影师王福春《火车上的中国人》将火车主题拍到极致!


国家级官宣:旅游,放开搞!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多次呼吁「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1984年,中央颁布了旅游建设方针 —— 这可算作「中国现代旅游元年」了!


终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公民旅游」概念,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旅游 —— 花钱搞消费的那种!


▲1981年,电影《庐山恋》上映,万人空巷。这是我国第一部有接吻镜头的电影,可能也是第一部「旅游宣传片」。


祖国名山大川,「XX到此一游」

80年代,国内游的景点不多。北京、西安、洛阳、苏杭等名胜古迹多的城市成了少数几个热门。「中国人旅游最爱看历史文化」的说法也在那个时代被彰显,以至于如今国外旅行社为吸引中国客,都要想方设法在行程中安排一点「文化感」。


▲1985年的慕田峪长城、黄河壶口瀑布。© Photo by Yann Layma


先富起来的广东人领旅游风气之先,率先占据各大山头。上海人、浙江人紧随其后,惹得北方人很羡慕。


「XX到此一游」的刻字也从那时起,蚂蚁一般爬遍了祖国大江南北的景区。改革开发浪潮涌来,憋坏了的国人迫切要「看一眼外面的世界」,这种巨大饥渴感、刷存在感,今天的00后恐无法想象。


▲1988年,河北某「小世界」游乐园。© Photo by Yann Layma

▲1985年,一对时髦的广东新婚青年在长城蜜月旅行。

 

去香港?要有香港亲戚才行!

1984年,国侨办一纸批文开启「赴港探亲游」,中旅总社独家发团。那会儿去香港有配额,报名、申请、办理难度之大,没两个月下不来,最重要的是:还得在香港有亲戚……七八千的团费,在当年绝对算是奢侈消费了。



我不怕旅途孤单寂寞,

只要你也想念我!

1985年的一部新加坡电视剧《人在旅途》,演的啥已没人记得,但那首主题歌只要唱起,就想去闯荡!


♫音乐一响,瞬间80年代既视感!


长漂、黄漂,当然得中国人首漂

1985年,「美国人计划漂流长江」的消息传来,我们的民族情绪立马上来了:中国人的长江当然要中国人首漂啊。于是有了1986年、1987年的长漂黄漂热。但长漂11人遇难、黄漂7人遇难,此后,我国大规模探险活动沉寂了十多年……但那确可看作中国「户外探险运动史」的一大壮举和开端。


▲四川人尧茂书驾「龙的传人」号抢漂长江,不幸遇难。



            

1990年代

让我去那花花世界

 

中国人的旅游正式驶上快车道。

并且,那真是一个充满激情和诗意的年代啊!


▲1992年,广西桂林  © Photo by National Geographic


余纯顺:我在罗布泊!

不知道00后是否还知道这个人。我国最早的职业探险家!1988年上路,孤身徒步走遍全中国,他走了8年,1996年死在罗布泊。人们说他的遗体像「一尊倒下的铜像」,他的名字也成为一种精神、一个符号。「徒步环游中国」、「骑车环游中国」也流行起来。


▲天空没有痕迹,而我已飞过。许多人是因余纯顺才知道这句泰戈尔的诗。

 

三毛:流浪远方,流浪…

朦胧诗流行的年代,三毛,成了带我们看世界的那个人!从撒哈拉到南美丛林,我们就这样跟着她《万水千山走遍》。是她为我们种下了最初的「诗与远方」。

 


跟着美国人,在路上!

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是美国「跨掉一代」的迷惘圣经。当年北岛、芒克等「今天派」诗人就是看了《在路上》之后开始了流浪。直到今天,On The Road,仍是全球旅行者颠破不破的真理、口号!


♫痛仰乐队的《再见杰克》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1990年开播的《正大综艺》把「外面的世界」活生生带到了国人眼前,也把姜昆、赵忠祥、杨澜、王雪纯捧红。外景片中,台湾女主持李秀媛、谢佳勋操一口「台普」,俨然最早的旅游达人。祖师级KOL!



全彩页杂志也来了…

那真是杂志的黄金时代啊。人们还在读黑白报纸时,《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旅行家》们以全彩页的铜版纸、大开本,刷新了大众的旅游阅读体验!


▲1996年《旅行家》杂志创刊;2000年《地理知识》杂志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


文化苦旅

余秋雨在1992年出版了《文化苦旅》,山水物象、大漠荒原的「文化大散文」虽被不少人诟病为心灵鸡汤,但当年确实影响了大批人看世界、看旅行的角度。


▲甘肃月牙泉。《道士塔》《莫高窟》《风雨天一阁》,余秋雨的散文将历史写入了风景中。


双休日、黄金周来了,长假7天乐!

1995年,中国史上第一个双休日,一周只干活5天了。1999年,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黄金周来临,一年三次!从此,每年黄金周都是游客井喷,从中华大地喷到了全世界,颇有中国游客接管地球的快感。


▲1995年,深圳  © Photo by Yann Layma


让我去那花花世界吧,给我盖上大红章

1997年香港回归,那时还没开通自由行(2003年),但港澳游已然是我们「出境游」的第一站、第一课!以此为跳板,我们飞往东南亚、再至全世界。是香港,在国人环球旅游大爆发之前,将世界地图在我们面前铺开。


▲艾敬《我的1997》已成时代经典。1997年,内地访港游客236万人次;这个数字在2017年是4444.53万人次,翻了近20倍!

 

香艳「新马泰」:wow,世界果然精彩!

1988年,泰国成为中国第一个公民出境游国家,1990年新加坡、马来西亚紧随其后。于是,新马泰打包,成就了我们最早的出国游!当年,玩一趟新马泰,花费1-2万,行程赶赶赶,食宿也不行,假珠宝更坑了不少人,但好在 —— 香艳、惊奇的人妖表演始终能刺激初出国门的我们!



▲2017年,中国游客赴泰人数超过980万!什么概念?从1988年开放至今30年来,泰国一直是我国出境人数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


318国道,高速跑起来

1999年,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挤身世界前3(2013年跃居世界第1)。同年,汽车大规模驶入中国家庭。自驾游兴起了!国道318成了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死亡之路」川藏线更成为自驾族心目中的顶级挑战。


© Photo by Miles Zhang

▲还记得廖佳吗?当年的自驾先锋,第一位独立自驾穿越欧亚的中国女性。©Photo by Cris Li



            

2000年代

旅游爆发在一夜之间

 

千禧年,中国出境游人数开始飙升,

从此,每年都是喷喷喷…

人们要花钱、要见世面,

更要身体与灵魂双双在路上!

 

▲2005年,湘西凤凰古镇  © Photo by Diem Nhi Nguyen


我要去西藏

郑钧唱《回到拉萨》是1994年,但「去西藏」是在2000年之后才蔓延开来。西藏,突然间成为一处灵魂皈依的终极之地!这一过程,几乎与中国背包客、自驾族、驴友的诞生同步。2006年7月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后,青藏游变得更大众。


▲四川甘孜色达佛学院,是这两年很网红的藏区旅行地。

© Photo by National Geographic 

 

你是驴友吗!

2000年,「驴友」这个词出现在中国人的旅行词典中,越来越多人泡在户外论坛中,一起徒步、登山、攀岩、住青年旅舍…「驴友」在当年是很酷的title!


▲但同时,事故也在伴生。从2001年到2007年,72起户外事故,81人遇难。人们恍然:探险而不冒险!中国的户外旅行开始往专业、理性的正道奔去。© Photo by Austin Ban

 

王石登珠峰

2003年,王石登上了珠峰。嗯,探险家甚至驴友登顶都不足为奇,但地产商登顶,绝对是大新闻。其后,至少十数位企业家登顶珠峰,商业登珠峰更成为一门生意,当年的报价是33-50万。人们感叹:还是得有钱!


▲王石在《十三邀》坦言,50岁前都因自己是地产商而自卑,直到登顶珠峰,这个困扰才解除了。

 

可可西里与藏羚羊

陆川的电影《可可西里》2004年上映,将这一世界上最大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区带入大众眼帘。藏羚羊的命运牵动人心,各种致力于生态、环保的NGO也在民间兴起。许多年轻人的旅行开始有了使命感!


© Photo by 《可可西里》电影片段

 

丽江的柔软时光

2003年,《丽江的柔软时光》红了,文艺小资的旅行情绪也从那时开始泛滥。城市人辞职到丽江、大理、拉萨,一住就三五个月,或干脆自己开客栈、酒吧,诗意地栖居。安妮宝贝的书、许巍的《蓝莲花》也都是当年的旅途标配。


▲直到2014年,导演宁浩仍在玩「去大理」的梗,电影《心花路放》中,大理是都市人治愈焦虑的好去处。如今,大理已升华为一种生活方式与文化现象。

 

打卡世界遗产

一旦被联合国盖章,旅游价值瞬间飙升。2000年之后,中华大地刮起了一浪高一浪的「申遗潮」。西递宏村、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安阳殷墟、红河哈尼梯田、三清山……世遗list每增加一个、人们就多一个新鲜目的地,甚好!


▲北京故宫,世界现存最大的皇宫,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天坛,1998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1987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1996入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周围寺庙,199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199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安徽黄山,1990年入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福建土楼,2008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观,2013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丹霞(贵州、福建、湖南、广东、江西、浙江)2010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四川九寨沟,1992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截止目前,我国世界遗产达53项,排名世界第2,离第1名意大利的54项已经很近……加油!


超低价的跟团游,也是中国特色了!

北京—昆明—大理—丽江6日双飞,1700元起。绝对的中国发明!2000年代,各大旅行社的生意虽越来越好,零负团费盛行却是自己砸自己饭碗。团费低到只够一张机票,再通过强迫购物、玩自费项目来回本,旅游体验之糟,让传统旅行社的跟团游从此身处鄙视链底端,至今难以翻身。



8天12国欧洲游!!

2004年9月1日,欧洲29国获批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游国家」。一时间,8天5国、10天8国、甚至8天12国等「经典欧洲游」成为各大旅行社的热卖线路。乌泱乌泱的中国人开始攻陷欧洲,短短数日内一揽子游,所囊括景点之多,堪称奇迹!


人们丝毫不介意累,哪怕「12天,总游览时间才15个小时」。一网打尽的欧洲游,太符合初出国门的我们了!—— 从埃菲尔铁塔到大本钟,从比萨斜塔到罗马斗兽场……要的就是:我一次看全活儿了



▲意大利罗马

▲英国伦敦

▲意大利托斯卡纳比萨斜塔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


Sorry,原谅我们刚出来见世面

也是那时起,中国游客的形象被疯狂吐槽 —— 喧哗吵闹、开闪光灯拍文物、排队加塞儿、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抢自助餐、在喷泉池洗脚、抱小孩当街撒尿……捂脸!!请给一点时间。

 

 

买买买买买

98经济危机后,中国游客被称作「全球经济救市军」。海外消费力震惊世界,在2012年达到980亿美元,赶超美德,成为全球第1。老外说我们是行走的钱包,买奢就像买白菜。但一边嘲讽这「暴发户」模样,一边又相当开心赚个盆满钵满。


奥特莱斯,活生生被中国人买成了海外游的「必访景点」!人们在卢浮宫小跑看展,只为了争取多1小时的扫货时间。


▲2011年的圣诞购物季,中国游客在英国抢购上了《每日邮报》头条。



3000美金环游世界

2002年,一位名叫朱兆瑞的背包客仅花 3305.27美元,周游了4大洲28个国家。他的书卖了40万册。省钱穷游、把小红旗插遍全世界,这心态在当年还是很普遍的:初见世界,我要征服你

 

Lonely Planet

全球背包客的旅行圣经《孤独星球》,这哪里是一本本攻略书啊,它象征的是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旅行态度。嗯!中国人也要加入国际游客行列,不去会死


▲创始人托尼·惠勒夫妇影响了无数年轻人。


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

2008年6月,台湾开放了团队游;个人游在三年后也开放了。台北故宫、日月潭、阿里山、花莲、台东……台湾游狠狠火了好几年!对我们来说,台湾太独一无二了。一杯茶、一首歌、一个人名就能轻易撩拨我们的清新情感与惆怅思绪。


▲电影《海角7号》带火了南台湾,我们的台湾游步也越来越「在地」。


穷游网 & 马蜂窝

还记得泡在穷游论坛的日子吗,为了混成高袋长老,各位都发了多少攻略、点评啊。那时哪懂什么UGC,但这就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旅游社区,大家互相勾兑、上路,穷游到底!


▲穷游网诞生于2004年,马蜂窝诞生于2006年,十多年后携手领衔我国的旅游类UGC。


携程,互联网改变旅行

携程在1999年出现时,人们惊奇发现,订机票、订酒店、买保险、租车…统统能在网上搞定!如今,每5个中国出境游客,至少有1位是在携程上预订的。

 

北京奥运,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

按照国际规律,当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时,旅游需求就会爆发式增长。中国的人均GDP越过这条金线,是在2008年!——这个北京奥运专属年份,会长久地留在历史中。

 


            

 2010年代

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出境人数最多、花钱最多,

我们已是世界第一旅游大国!


  

高铁时代,重新定义国内游

曾经,全世界多羡慕日本的新干线啊!如今,全球第1的中国高铁,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速度」,更极大缩短了「中国距离」,重新定义了我们的中国旅行地图。「跨省长途游」秒变「周末周边游」。


▲从北京出发,五六小时就能到上海、杭州、武汉、西安、洛阳……这在10年前根本无法想象。

 

新媒体时代,旅游口号喊起来

你一定听过「好客山东」吧?2007年起,山东砸了几个亿铺天盖地来推这一旅游形象,终于打响了山东旅游。也堪称旅游营销的经典案例了!



紧接着:

河南老家

诗画浙江

清新福建

多彩贵州

四川好玩

重庆非去不可

江西风景独好

河北旅游更精彩

……

各地展开了旅游口号PK大赛。

2010年,「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赢了!

人家说了啊:这年头,能让人记住就是本事。




最美的风景在中国,但求千万别「开发」

盖一栋仿古街没毛病,但别把旧的拆了啊……这例子在全国真是多到数不过来。最痛心的是:旅游开发不可逆,开发坏了,东西就没了。



▲北京城墙、老胡同的拆除,张家界人工电梯,「被上了彩妆」的安岳佛像,山西青莲寺唐宋彩塑,各种景区的雷人仿古建筑……我们只能很无奈地在朋友圈上转一下当年「梁思成的痛」。


民宿热,古镇热,重新发现中国之美!

有钱又有审美的江南人最先带头,让「民宿热」从长三角辐射到全国。这一过程也与我们「重新发现中国之美」、「最美乡村」、「特色古镇」、「新一线城市崛起」同步着。


▲乌镇,全国数千古镇中的先锋。2013年,乌镇办第一届戏剧节时投入了5亿多,并高调宣称「第一届只是交学费,我们至少要做十年」,有胆识更有品味!


年轻一代,学会了「如何度假」

喜当爹妈的70后、80后已成为了旅游主力军。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旅行画风也洋气起来。六大洲、三大洋已经不够了,南北极成为中国人的新目标!从「跟团游」到「定制游」,从「一次游n国」到「n次游一国」,我们开始学会「停下来,深度游」!


上有老、下有老,不仅要自己环游世界,也开始了带着孩子、父母去旅行。


▲《2017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海岛游、亲子游、家庭游、度假疗养等已成最热的旅游类搜索词。

 

更年轻一代,学会了「在旅行中做自己」

说走就走!伴随90后的成长,年轻人的旅行不再是炫耀型消费,而更强调自我。眼界越来越国际化,旅行方式也越来越个性。2018年,马蜂窝CEO陈罡说:新兴小众旅游将成燎原之势。


▲年轻人的旅行花样越来越多:去日本高野山住宿坊;去挪威徒步峡湾;去美国参加火人节;去冰岛1号公路自驾;去澳洲乌鲁鲁观星……



            

Hello,我们来了!



曾经,我们出国旅行,常会被误认作日本人或韩国人,「控你几瓦!安宁哈塞哟!」如今,即便是远至佛得角、火地岛,当地市集的摊主也能准确问候一句:Hello, Chinese!


全世界都已经习惯了中国游客的存在,而中国游客也在慢慢适应着世界风景。


中国游客,接管全球?想想都激动。

但其实,从「观世界」到「世界观」,

从认知世界,到看清自我,

游客量已全球第1的我们,还很年轻。

 

好在旅途漫长,

中国人的大旅行时代,

一切才刚刚开始!

 

Grand Tour, See You On the Road !


· END ·

©  时差岛出品


# 往期回顾 #

日本,人类终极恋物癖

点击图片查看


瑞士,人类的终极处女座

点击图片查看


时差岛

Same Same but Different

- 对世界D面的认知与想象 - 


 分享您的旅行简史 

 欢迎大家留言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