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的饭局
大连,辽宁省的一个滨海城市。进了山海关,所有辽宁人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说自己是东北人,或者是辽宁人。唯独大连人,他们只会说自己是大连人。
大连的历史不长,以前就是一个小渔村。日俄战争时候,大连是主战场。日本占领过、苏联也驻军过,所以现在有些老建筑,还有点异域风情。
大连人长得好看,会打扮。计划经济的时候,民间就戏称:毛料的裤子,苞米面的肚子。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大连号称北方香港。因为挨着日本和韩国近,那些年,发展得挺好。全国最早的时装节就是大连搞的。
大连有句话叫做:大连海鲜,吃到你饱。热情好客的大连人,经常聚会的饭局是少不了的。我最近参加了一次,是在去年到大连跑马拉松的时候。
大连还是全国最早办马拉松比赛的城市之一,好像只比北京晚一年,比广州、上海都早。更不要说重庆、深圳了。
大连的饭局,一般通知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好是谁“安排”了,免得买单的时候尴尬。安排饭局的,也就是请客的人一般会先到,如果是在熟悉的地方,请客的人会让餐厅的经理根据客人的数量,再给个标准就直接上菜了。大部分时候,请客的人会亲自点菜,毕竟上点档次的餐厅都会经常改菜谱的。
那天安排饭局的是我一个大学同班同学,他现在自己开了几个公司,生意做的风风火火的。但是为人还很低调,开个日本车。见人不笑不说话,和大学时候差不多。
另外一些混得不错的同学就厉害了,出来吃饭还要带司机,有的甚至还要带着秘书。有时候吃到一半,还要训秘书几句,说菜没点好啥的。
菜点好就等人到齐了,聚会一般都选在晚上下班之后,大连人吃饭都不着急,先到的,就都各自刷着手机等后来的。叫吃饭不来,在大连算重大失礼。所以知道只要是答应来的,肯定能到位。同学之间就更是这样了。
一般的饭局都是领导或者最重要的客人最后到,同学聚会有时候除外。参加同学聚会要是到晚到了,会被人骂装x的。
人到齐之后,张罗吃饭的人要先说几句。在东北都叫“提一杯”,这点大连和东北其他地方是一样的。如果有特别重要的领导或者其他客人,也会请他们先提。一般都是说:好久没见了,挺想大家的,一起聚一聚之类的。
大连现在喝酒比较杂,也不像北京那么矫情。基本上碰见啥酒喝啥酒,白酒、清酒、红酒都常见。感觉大连喝啤酒的比例要比北京大一些,加上海鲜吃的多,所以是痛风高发地区。
其实东北人能喝酒是一个谣言,论喝白酒或者洋酒,东北在全国都排不进前三名。但是啤酒不一样,在北京,就连歌厅的女孩都知道,东北人最能喝啤酒。很多年前,大连就有喝啤酒比赛了,据说最高记录是36瓶。我们那天喝的就是啤酒。
现在饭局开始后,一般有个环节是先拍照,开始是给菜拍照。如今爱拍照已经不分男女了,甚至有些男的更喜欢拍照,主要是为散场之后发朋友圈用。
拍完照,饭局才算真正开始,组织的人先敬酒,先是一起干三杯。然后就是每人再提一杯敬大家,这个时候一般不多说,毕竟饭局刚开始,还没进入状态。大家都是边吃边喝。等一圈都喝完之后,就有了几分酒意了。
这时候,饭局才逐渐进入高潮,谁和谁原来故事、谁想谁了就可以单聊了。中间就免不了叙叙旧情、讲点段子、调侃调侃当年某人的糗事和隔壁班的女同学啥的,说到开心的时候,还有人提议几个人一起吹一瓶。
现在啤酒的瓶子越做越小,酒的度数也越来越低,吹一瓶啤酒比上学那时候吹一瓶沈阳黄牌容易多了。
吃饭的过程中也少不了拍照的,你和我、我和他,或者三四个人都要来一张。用不用的再说。个人拍完再拍合影,然后又免不了的有人喊:来来,一起再喝一个。
和南方不一样,大连的海鲜以小取胜,虾爬子、黄蚬子、海胆和各种小海鱼是特色,由于北方的水温低,所以海鲜的生长周期长,肉紧实而且鲜味足。最后再来一盘鲅鱼馅饺子,就是完美的大连晚餐。
整个饭局就在这几个环节中来回往复地进行着。
眼看着啤酒喝了好几箱,天也黑透了。组织饭局的人说:“今天差不多了吧”,然后就有人回答:“对对,先到这吧,下次再聚”。组织的人又说:“那行,咱们杯中酒吧,回去路上注意安全,喝酒的别开车哈,没司机的一定找代驾或者打车,明天再来取车也行”。
这时候大家就纷纷起身,穿衣服、拿包、拿手机,互相拉着、搀扶着走出餐厅门外。在门口又少不了一番拥抱、握手,互道珍重、难舍难分。
回去的路上就有人发朋友圈了,骚一点的还会配一首打油诗:大概就是“多年同窗忘不了,今天一醉方罢休”之类的,其他的人就在下面点赞,评论说写得好,期待下次再聚哈。
然后心里会默默地念叨一句,这傻B,还特么和上学的时候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