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4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印度全面出击,美俄欧接连发话,巴铁麻烦来了...

观察的眼 2019-08-14

印度水资源部部长尼铤·加德卡里(Nitin Gadkari)

推荐一篇好文。《美利坚:我凭自己本事借的钱凭什么要还?》还请读者朋友们记住我的备份号:大国竞争(ID:daguojz)。


最近,我们的小伙伴巴铁,遇到大麻烦了...


印度交通部长尼廷∙加德卡里(Nitin Gadkar)2月21日扬言,印度内阁决定建造水坝,限制从印度河流向巴基斯坦输送淡水,以报复发生在克什米尔地区的袭击事件。


加德卡里发布的推特:莫迪总理领导下的我国政府决定限制向巴基斯坦供水。

相反,我们将从我们的东部河流引水,以便向我们在查谟-克什米尔以及旁遮普邦的同胞供水。


八天前,印控克什米尔发生自杀式袭击,造成40多名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士兵死亡。袭击发生后,印度外交部指责这起袭击事件由巴基斯坦支持的武装力量所为。随后,印度方面对巴基斯坦展开了全方位的打压——


①.向巴基斯坦进口的所有货物征收200%的关税。


②.向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提议,将巴基斯坦纳入FATF黑名单。


③.要求联合国站队表态。


④.美方发表声明,要求巴基斯坦立即停止为恐怖分子提供庇护所。


⑤.普京称,愿意与印度加强反恐合作。


⑥.法国、英国、欧盟先后表态,支持印度打击恐怖主义,并愿意提供合作。


⑦.取消对巴基斯坦的最惠国待遇。


袭击现场


自2.14克什米尔袭击案以来,印度在政治、经贸、外交、乃至军事上,向巴基斯坦发起了全方位的围剿。用印度官方的话来说:要在国际舞台上完全孤立巴基斯坦!


但就在印度全面孤立巴铁之际,中东狗大户送上一记神助攻——


沙特王储萨勒曼(沙特实际掌门人)突然到访伊斯兰堡,并与巴基斯坦签署2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而作为印度重要伙伴的伊朗随后发表声明:谴责沙特资助巴基斯坦境内恐怖组织!



如果只是单纯说印巴或中印巴关系,想必大家都很容易理解。但将南亚、中美俄及中东关系相联,估计不少人有些头疼。没关系,指挥部将分两篇文章,从历史、地缘政治、大国关系、产业结构四个方面,为大家全方位解读南亚—中东背后的大国博弈。


先从历史说起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中美俄印巴拥有全世界最复杂的五角关系。六十年来,五国用关系的轮换完美诠释了帕麦斯顿的名言: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印巴之争始于1947年的蒙巴顿方案,搅屎棍英国为了日后攫取利益,在从印度半岛抽身时祭出了帝国惯用手法,人为制造地区矛盾,使之无法形成强大的合力。于是,印度半岛以宗教为界限,被分割为印度与大巴基斯坦(以下简称大巴)


搅屎棍.蒙巴顿


由于信仰基督教的英国人很厌恶伊斯兰教,所以巴铁从分家开始,就具有先天性残疾。


首先,当时巴基斯坦国内没有国家与民族认同感,他们最大的纽带只有两个,一是大家都很不爽印度;二个是大家都信仰伊斯兰教。而印度至少还有个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占总人口比例46%。


其次,印度几乎占据了南亚次大陆所有的优质土地资源。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0%,山地只占25%,高原占三分之一。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 ,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上的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


最后,大巴本土临近区域经济不太好,而飞地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国)因更靠近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但中间却隔着诺大的印度,这为后来印度肢解大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大国夹缝下的南亚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相同的宿命遭遇,中印两国惺惺相惜。50年代早期,印度总理尼赫鲁为了强化与中国的关系(实质是利用中国的关系提升自己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力),向全球提出“中印是亲兄弟的口号”,那时候周总理与他的私人关系也很不错。


印度和中国很好,中国又和苏联关系很铁,搭着中国这根线,印度又跟苏联勾搭上了。


从五十年代开始,印度大规模引进苏制装备。国际游戏向来有个风向标:若某国大规模采购另一国武器装备,说明两国关系非常好(因为武器供应国一旦中断零部件供应,购买国的军备很有可能陷入瘫痪,所以若非关系很好的国家,不会大规模采购他国武器)。事实也证明,苏印关系的确好得不正常。



再说巴基斯坦这边。


自诞生之日起,大巴就惶惶不可终日,为啥呢?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彼时大巴尚未解体,东巴基斯坦与西巴基斯坦分列于东西印度腹地。如果控制了这两块地方,就相当于牢牢牵制住整个印度洋地区。而当时苏联在印度洋地区实力偏弱(美国好歹有迪戈加西亚群岛作基地),若拿下阿富汗,直取巴基斯坦,苏军便可饮马印度洋。


这一估量可就吓坏了大巴,印度威胁近在咫尺,上面还有个超级大国苏联的垂涎,东北邻居中国和死敌印度关系很好。所以当时巴基斯坦不仅反印,还反共。没错,建国之初的中巴关系并不好,甚至处于敌对边缘。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巴基斯坦又跟美国勾搭上,结成盟友关系。至此,南亚形成美巴与苏印分庭抗礼的战略格局(中国当时致力于国内建设,不愿意掺和南亚争霸)!



转折发生在1962年。


中印边境冲突后,两国化友为敌。战后印度在边境增兵的态势,给中国西南地区造成了极大的战略重压(你要知道当时印度背后站着苏联)


因为喜马拉雅山脉的天险,后勤补给问题不允许中国向印度那样,长期在边境地区囤积重兵。但印度威胁又不能不应对,怎么办?“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扶持巴基斯坦分散印度的战略压力。所以中印一战后,中国与巴基斯坦又形成了同盟。


于是,南亚又形成了一种更复杂的关系:苏印抗美巴、中巴抗苏印、苏印美抗中国...


不过这种复杂的关系并没有维持多久。69年珍宝岛战役后,白宫敏锐的意识到,美苏争霸将因为中国这个变量,出现全球力量的重新分配情况!但问题是,如何让中国相信美国的诚意呢?这个时候,巴基斯坦与中美的良好关系,就充分发挥出桥梁作用。


1970年,尼克松通过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向中国递出橄榄枝。次年,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经巴基斯坦秘密访问中国。虽然中美关系没有立即和解,但在南亚问题上达成共识:联手共抗苏联扩张主义!于是,南亚战略力量又进行了新的重组:中美巴对阵苏印!




中美联动


虽然中美两军互为劲敌,甚至在东北亚半岛有过血海深仇。但鲜为人知的是,两军差点以盟军的身份,出现在同一战场!


1971年8月,印度和苏联签署《苏印和平友好合作条约》,由此两国正式确立盟友关系。拜了苏联的码头后,新德里士气高涨,一度认为霸占整个南亚的场子都不在话下。此时恰逢巴基斯坦内乱,借此机会,印度亲手引爆第三次印巴战争。


-12月初,印军攻占信德省2600平方千米的土地

-11日晚,印军伞兵在东巴首付达卡西北部实施空降,切断了巴军退路

-15日,印度各部完成对达卡的包围;其空军和海军对东巴实施全方位的封锁


此时此刻,巴基斯坦形势岌岌可危,如果印度再挥师西进,巴基斯坦本土也会很快沦陷。为了巴基斯坦一败涂地,白宫火速将航母战斗群调往东印度洋,并一度逼近孟加拉湾。



与此同时,基辛格在一处宾馆秘密会见中国驻联合国大使黄华,他主要说了三点:


第一、印度很有可能颠覆叶海亚·汗政府,图谋整个南亚。


第二、美国军舰正向孟加拉湾火速前进。


第三、如果中国出兵阻止印度攻势,美军将提供必要的援助。


虽然中国没有允诺(主要是因为国内问题和入常的牵制太多),但仍做出实际动作保护巴基斯坦。


第一、若印度真要颠覆叶海亚政府,中方将炮击印度,派兵与否视情况而定。


第二、电令中印边境部队进入紧急状态。


第三、向印度发出照会,谴责越境测量中国领土的行为。


不久后,苏联方面收到中美秘密接触的情报,遂向印度警告到:若执意颠覆叶海亚政府,中美很有可能联合出兵维护地区局势。这份情报可把印度吓坏了,美军舰队在南,中国军队在北,若对印度同时出手,便能以摧枯拉朽之势直取印度中枢。而在中美联手的情况下,苏联也不敢轻举妄动。所以,第三次印巴战争以东巴分离而结束,巴基斯坦本土得以保存。



南亚第四次力量重组


苏联解体后,全球力量被重新洗牌,俄罗斯处于战略收缩状态,中国不做出头鸟却被美国盯上。为了遏制中国,美国制定了从中亚、南亚、东南亚、西太平洋全方位围堵中国的战略政策。


于是,美印修好,中国出于制衡印度的考虑,与巴基斯坦形成铁杆盟友关系。


至此,巴铁彻底与美国决裂,南亚完成第四次力量重组,形成中巴抗衡美印的态势,而俄罗斯回到了50年代中国的位置上...



大国政治,战略浮沉。在南亚格局近七十年的风云变幻中,印巴中美俄关系几经轮转,从合作走向撕裂、从敌对走向同盟、从如胶似漆走向反目成仇。


70年的博弈,恰似印度洋上风浪,波澜壮阔,却又诡异多变。


而唯一不变的,就是“利益”。


大国游戏,向来如此!唯有中巴之间的铁杆关系,成为黑暗世界里唯一闪耀的光芒...



精彩回顾


.



“备份小号”请关注:大国竞争




“推荐一个不错的公众号”请关注 疾风倁劲草 (ID:lss-wb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