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情绪起伏大,爱发脾气,是不孝

放生改命 2021-03-06



作者:蔡礼旭老师

摘自《孝悌忠信:凝聚中华正能量》(蔡礼旭细讲古文名篇系列第三册)


我们既然学习了传统文化,随时随地心上都要清清净净,不要有一大堆的挂碍,甚至于一些怨气统统放下,好日子就到了。大家自己回去对着镜子练习练习,试着把所有东西都放下,等你感觉都放下了,然后笑一个,看看气色是不是都不一样了。所以说实在话,人往往是自讨苦吃,没事拿那么多情绪来折磨自己干什么!人常常情绪起起伏伏,那都是不孝!情绪大不就伤身吗?伤身不就不孝吗?我们自己常常情绪很不好,父母都很担心,“我最不放心的就是我那孩子,脾气特别大,很多事都看不开。”所以一个人执着了,身边的人都累,何苦呢!赶紧把得失放下,把执着放下,自己有好日子,别人也都有好日子,尤其是最近的人。

 

大家知不知道我为什么讲得这么顺?我很有体会。我考大学的时候,紧张得全家人都不安,得失心太重了。得失一放下,整个家庭气氛都不一样。我父母的得失心非常淡。我考大学没考好,在房间里流眼泪。结果我爸上来一看,“我还以为什么事,考不好,明年再考就好了。”我爸觉得没什么,我就哭不出来了。我当时真愚痴!考不好就是实力不够,有什么好哭的?所以你看人不明理,每天都虚掷光阴,统统在没有意义的情绪里面。

 

一般人得了高兴,失了就痛苦。而范仲淹先生却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这样的仁人,胸怀天下,他会先为人民去着想、去谋划,所以都是忧民之忧。我们再看周公“一饭三吐哺”,就是吃一顿饭,把饭吐出来三次。为什么?有贤德的人来访了,他赶紧去接见。“一沐三握发”,洗一次头发,刚好又有贤能的人来了,他为国之心很悲切,头还没洗好就赶紧出来接见。这都是忧国忧民。

 

而事实上,这些仁人的智慧能不能让老百姓受益,还得看老百姓的福报。所以有时候人世间很多事情强求不得,福报不够,还没办法享这个福。你看南宋的时候有岳飞,金兵怕岳飞,不敢总跟他打仗,眼看着整个国土就要收复了,十二道金牌把精忠报国的岳飞召回赐死了。遗不遗憾?人世间还是有太多不圆满,所以得懂得放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只要我们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善心对人,这一生福报很快就现前,子孙也会有厚福。

 

所以我们不再受情绪影响,就是要保持一个觉照,就是所想所做都能为他人的利益着想。只要跟文化承传无关的,跟利益他人无关的,就不要去做,不要去想,那些都是妄想,都是浪费生命。我的一位师长常常会讲到六个字,“为正法,为众生。”我把它想象成一把尚方宝剑。只要胡思乱想,马上想到宝剑出鞘,这与为众生一点关系都没有,又在那里浪费时光。一出鞘,烦恼丝就被砍掉了。



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