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上下五千年-173张旭怀素狂草齐名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精彩音频

  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高度繁荣的时期,也是一个书法家辈出的时期。但有初唐“四大书家”之称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基本上都是学习摹仿王羲之,没有跳出晋代书法的框架。据说有一次,唐太宗练“戬(jiǎn)”字,他先写了左边的“晋”,又让他的书法老师虞世南写了右半边的“戈”,然后给也擅长书法的魏徵看。魏徵仔细看过后,对唐太宗说:你这次写的“戬”字,左边很一般,但右边大有进步,已经非常接近王羲之的风格了。

  唐代书法完全摆脱汉字的实用功能,变成纯艺术的创作,主要是通过两位杰出的书法家张旭、怀素完成的。

  张旭是唐代开元年间人,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一带)人,曾担任过金吾长史(统管御林军的官员)等职,所以后世又称他为“张长史”。他为人风流狂放,喜好书法,尤其是他的草书在当时可称得上数一数二。据说他写字前总要先喝酒,常喝得酩酊大醉,醉后呼叫狂奔,然后挥笔书写,有时竟用头发沾着墨汁疾书。

  张旭非常注意从自然界和生活中汲取养料、激发灵感。日月群星、鸟兽虫鱼、花开花落、雷霆闪电、音乐歌舞等的运动变化,都被他吸收到书法里了。有一次他和朋友去看杂耍,看到一个叫公孙大娘的舞女在舞剑,那上下翻飞的剑影,变化多端的舞姿,让张旭看得入了迷。他突然联想到了书法,一时灵感就像泉涌一般,正是这种触类旁通、善于学习的方法和精神,使得张旭的草书最终出神入化,被后世尊为“草圣”。

  怀素是位出家人,俗姓钱,湖南零陵人。十岁那年,他忽然起了出家为僧的念头,父母怎么也阻止不了,只好让他出家。

  怀素一直喜欢书法,尤其是草书,学习非常刻苦。据说因为穷买不起纸,就做了一块漆盘和一块漆板练字。他在上面写了擦,擦了写,结果把盘、板都写穿了。他用过的笔也不计其数,屋里堆放不下,就埋到山下,还在上面题了“笔冢”两字,以示纪念。

  怀素的草书,也从自然造化中受益不小。据说有一次怀素出门,看见天空中一朵朵浮云,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辉。它们一会儿像奔马,一会儿像大鹏,一会儿像奇峰,变化无穷。他忽然想:“我为什么不能把这些云彩的变化运用于草书之中呢?”从此,怀素的草书艺术有了一个飞跃,并创造性地形成了他自己的狂草风格。

  怀素在四十岁的时候,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向颜真卿求教。颜真卿也是张旭的学生,他把张旭教的“十二笔意”和自己的一些心得传给了怀素,怀素的草书造诣得到了升华。当他把自己的草书作品拿给颜真卿看的时候,颜真卿高兴地说:“‘草圣’的绝技终于有传人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