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176李林甫口蜜腹剑
唐玄宗即位以来,所任用的宰相,如姚崇、宋璟等,都是正直之士,并且各有所长。但此后他任用的宰相李林甫,却是一个卑鄙无耻、口蜜腹剑的小人。更可悲的是,“开元盛世”有了二十多年的太平,唐玄宗便以为天下无事了,就日夜深居宫中,纵情声色,把国家大事统统叫李林甫去办。这便种下了动乱的祸根。
李林甫原来是吏部侍郎,后来他想方设法去讨好妃嫔,结交宦官,目的是通过他们去随时了解唐玄宗的动向和好恶。这样一来,朝廷有什么事,皇帝有什么打算,他都清清楚楚,所以他的奏章总是能讨皇帝的欢心。
那时,唐玄宗正宠幸武惠妃,对武惠妃生的寿王也特别喜欢,甚至因此而逐渐疏远了太子和其他皇子。李林甫就通过宦官向武惠妃讨好,表示愿意全力保护寿王。武惠妃因此对他很感激,常在皇帝面前为他说好话。当时,宰相是张九龄,他是大唐名相,为人耿直,无论什么大事小事,只要他认为不对,总要与唐玄宗争个不休。于是李林甫趁机在皇帝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使唐玄宗慢慢疏远张九龄。最后唐玄宗罢了张九龄的宰相职务,而让李林甫替代。从此,朝中的官员们屈于李林甫的权势,大多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再也没有人敢讲真话了。
李林甫为了蒙蔽皇帝,独揽大权,想方设法把唐玄宗和大臣们隔绝开来,不许大臣们向皇帝上奏章。有一次,他召集谏官们开会,竟公开说:“现在,皇上很圣明,我们做臣子的只要按皇帝的意旨去办就行了,用不着大家七嘴八舌多说话。各位看到那些仪仗用的马匹吗?它们吃的饲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但是,要是哪匹马敢叫一声,就要被拉出去宰了,后悔也来不及。”
谏官杜进不听他的那一套,照样向皇帝奏了一本,结果第二天就被贬到外地去,当了一个小小的县令。
李林甫不学无术,但城府很深,人们根本不可能猜测他心里在想什么。因此若与他相争,多半不是对手,以惨败告终。李林甫最擅长的一手是阿谀奉承,排斥异己,只要是才能和声望比他高,又是皇帝所看重和厚待的人,他总是百般奉承,很亲密地与他结交。等到对方的地位和权势要威胁到他时,李林甫就千方百计地加以暗害和排挤。尤其是对那些富有文才和学问的人,他往往当面好话说尽,非常友好;而暗中却要置你于死地,还一点不露痕迹。无论对方多么持重谨慎,也逃不过他那一套害人的手法。所以,人们都称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成语“口蜜腹剑”就是这么来的。
同僚要升职,他当面恭维,暗地里则想方设法百般阻挠破坏。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隔着帘子观看外面的景色。这时,恰好兵部侍郎卢绚从楼下骑马经过。卢绚风度俊逸,唐玄宗目送他慢慢远去,非常赞赏。李林甫就把卢绚的儿子召来,说:“你父亲威望很高,现在交广地区(指现在的广西、广东一带。)缺少人才,皇上想把你父亲调去,你看好不好?如果不想到边远地区去,那就要被降职。否则,到东都去担任太子宾客、詹事,也算是对贤才的优待了。怎么样?”卢绚很害怕,就主动请求到东都去。李林甫又担心众官反对,就把卢绚调为华州(治所在今陕西华县)刺史。卢绚到任不几天,李林甫又谎称卢绚有病,不称职,又把他调为詹事,管理东宫的内外事务。
唐玄宗曾经想广求天下的人才,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到京师去应考。李林甫害怕各地士子在文章中揭露他的奸恶,便让郡县长官严加挑选,把那些超群绝伦的送省复试。但是,到最后他却叫考官一个也不录取,他却向唐玄宗上表道贺说:“野无遗贤。”意思是民间没有遗漏的贤能之人。
从开元以来,常有节度使升任宰相,李林甫很担心他们会损害自己的权力,所以他,便提出让胡人担任节度使,因为胡人不可能再升任宰相来同他争权。
他对唐玄宗说:“陛下如此雄才,国家又那样富强,为什么边患至今不灭呢?原因就在于儒臣当将军,他们不可能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去战斗。所以,不如任用蕃将,他们的天性就是生得雄壮,善于骑射,勇于战斗。如果陛下感化他们,加以重用,还用担心边患不灭么!”
唐玄宗竟然感到很有道理,安禄山也因此当上了节度使。所以,后来安禄山造反,搞得大唐大伤元气,其实都是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这个阴谋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