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词三百首》007 菩萨蛮_张先


菩萨蛮

作者:张先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词语解释】

1. “哀筝”句:筝声哀怨,汉侯瑾《笋赋》称其声使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

2.一弄:奏一曲。

3.写:同泻。

4.十三弦:唐宋时教坊用筝均为十三弦,唯清乐用十二弦。

5.“当筵”句:秋水:眼波。慢:同漫。流动。

6.秋水:暗喻眼波。形容美目明澈如秋水,白居易《咏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7.“玉柱”句:玉柱:筝上端固定和调节弦的柱,诸筝柱斜向排列,如一排飞雁。

8.“春山”句:指眉。因女子之眉远望如一带春山之黛色。古代妇女用黛画眉,因又以眉黛指眉。李商隐《代赠》其二:“总指春山扫眉黛,不知共得几多愁。”春山眉黛:《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争如望远山”,后因以山喻美人双眉,古人以黛色(青黑色颜料)画眉,故称眉黛。宴山亭:词牌名。一作《燕山亭》。与《山亭宴》无涉。以宋徽宋赵佶词为准。双片九十九字。上片十一句五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上片第八句为上三下四句式。第九句二字,多为感叹词语,第十句首字领格,引领两个四言句。下片第二句首字领格。下片第八句为上三下四句式。下片第九句多为感叹词语。第十句为上三下四句式。此调有宋徽宋、毛圱、王之道、张雨诸词可校。

【诗文解释】

用哀愁的古筝演奏《湘江曲》,在悠扬的声声音符中,似乎看到了湘江春水的绿色。纤细的手指在十三根弦上随意挥洒,将幽怨的怅恨尽情诉说。而对酒宴,眼如秋水般明眸慢转,琵琶上的玉柱似一行斜飞的秋雁。当弹到情深意切的时候,怅惘之情慢慢地爬上她那微蹙的黛眉之间,显得更加楚楚可怜。


【诗文赏析】

这首词写一位弹筝女子以便一曲《湘江曲》,声情并茂,哀艳动人。以水喻声,把《湘江曲》化为可见的湘江绿波,同时又借典传情,把乐曲中蕴含的哀怨通过“湘水之神”这一浪漫的悲剧故事传出。开头两句,描写一位歌女秦筝曲时 “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的情景,十分细腻动人,这是一位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女子。“纤指”二句,写其指法细腻,传幽恨。“当筵”二句,写弹者之姿态,听众之感受。“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写弹者之多情。"背景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因演奏而更动真情,双眉微蹙,含情脉脉,以外在之神态传内在之深情,意态凄婉,精致蕴藉。写弹者之多情,以听琴而联想到湘江传说的悲剧,让人听来伤感不已。这些画龙点睛的侧笔,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她那与心灵同样美好的容颜。

本词文字华美,意浓韵远,情真调新。《全宋词》将此词归入晏几道所作,并说:“案此首别误作张子野词,见《类编草堂诗余》卷一”。

小皮爱读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