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词三百首》110 洞仙歌_李元膺_雪云散尽


洞仙歌

作者:李元膺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词语解释】

1.见前晁补之《水龙吟》注。 

2.约略:大概,差不多。颦(pín):皱眉。 

3.小艳:指柳。疏香:借指梅花。林逋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4.韶光:美好的春光,常喻青春年华。

【诗文解释】

后阴云散尽,拂晓时池水花木的庭院已然放晴。杨柳绽放着嫩芽新叶,遇人便露出了喜悦媚眼。更有风流多情,是那一点梅心,远远地与杨柳相映,隐约地露出淡淡淡的哀愁,微微的笑容。一年春光最好处,不在繁花浓艳,那梅柳初绽的清艳花朵和疏淡芳香最是娇媚温柔。到了清明时节,繁花盛开一片纷乱,现在极盛衰微的征兆,已丧失了春光美景的一半。及早地占取那短促的韶光。共同游乐追欢,莫管料峭春寒,醉酒红颜浑身自然温暖。


【诗文赏析】

此词意旨,小序已明言之然借文学意象作婉曲的表达,一唱三叹,令人回味无穷,却惟有词家之长技方能挥洒自如。上片写新春之景,本无奇处,而用"青眼"状柳叶之芽,用"颦轻笑浅"喻梅花之蕊,再用"便"、"更"之类虚词斡旋语气,便化腐朽为神奇,令人玩赏不置。下片完全是说理,谓春之佳处不在繁花似锦,万紫千红这际正是春光将尽之时,应虽有春寒而春意渐盛之日着意赏春,方"无后时之悔"。 揆之此论,可悟盛者已衰这理。然惹谓其纯为哲理词,却又非也。看他纵有韶光易逝之慨,仍欣欣然自斟自唱,流连光景,又何尝有"说理"二字横亘心中,此所以为高。

上片分写梅与柳这两种典型的早春物候。隆冬过尽,梅发柳继,词人巧妙地把这季节的消息具体化一个有池塘的宅院里。当雪云刚刚散尽,才放晓晴,杨柳便绽了新芽。柳叶初生,形如媚眼,故云:“杨柳于人便青眼”。人们喜悦时正目而视,眼多青处,故曰“青眼”。这两个字状物写情,活用拟人手法,意趣无穷。与柳色“相映远”的,是梅花。“一点梅心”,与前面柳眼的拟人对应,写出梅柳间的关系。

盖柳系新生,梅将告退,所以它不象柳色那样一味地喜悦,而约略有些哀愁,“约略颦轻笑浅”。而这一丝化微笑中几乎看不见的哀愁,又给梅添了无限风韵,故云“更风流多处”梅不柳。

“一年春好处”句,即用韩愈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意,挽合上片,又开下意:“至莺花烂熳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小艳疏(淡)香”上承柳眼梅心而来,“浓芳”二字则下启“百紫千红”。清明时候,繁花似锦,百紫千红,游众如云。“花正乱”的“乱”字,表其热闹过火,反使人感到“无复新意”,它较之“烂熳”一词更为别致,而稍有贬意。

因为这种极盛局面,实是一种衰微的征兆,故道“已失了春风一半”。这春意阑珊之际,特别使人感到韶光之宝贵。所以,词人篇终申明词旨:“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这里不仅是劝人探春及早,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盖春寒料峭,虽不如春暖花开为人喜爱,但更宜杯酒,而一旦饮得上了脸,也就寒意尽去了。

小皮爱读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