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词三百首》124 解语花_周邦彦_风销绛蜡


解语花

作者:周邦彦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萧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词语解释】

1.销:金属融化,词中指蜡烛在微风中一点点减少。

2.绛蜡:红烛。

3.浥:沾湿。

4.红莲:指荷花灯。

5.桂华:代指月亮、月光。传说月中有桂树,故有以桂代月。

6.素娥:嫦娥。

7.放夜:古代京城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弛禁,市民可欢乐通宵,称作“放夜”。

8.千门:指皇宫深沉,千家万户。

9.钿车:装饰豪华的马车。

10.飞盖:飞车。

【诗文解释】

微风里,慢慢变短的,是那一支支红蜡;露水打湿了外面的灯纱,那是一朵朵荷花。月亮的清辉,向琉璃瓦上不断地倾洒;那细细云丝飘散后,月宫里嫦娥的身影变得更加清晰,似乎马上就要飘然而下。近处几位淑女,新衣穿得素淡高雅;这南方楚地美女,纤腰细不盈把。洞箫与腰鼓此起彼伏,老人与孩子身影杂沓,麝香满街弥漫,笼罩着远近人家。

我于是想起了早年,都城里解禁的上元夜,看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正如白天,到处都是嬉戏笑谈的绿女红男。豪华的马车上,少女们罗帕遮面;相逢的地方,总少不了随马的红尘,在人影里变暗。风景如同今年,不同的是,当年的激情已大大衰减。星移斗转,随着那些马车飞也似地驶还;我分明看到,那欢快的舞步一点点放慢,婉转的歌声一点点淡远。


【诗文赏析】

以正月十五上元节为题材的诗词,历来首推初唐苏味道的《上元》诗,其次则以北宋的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和周邦彦《解语花·上元》、南宋的李清照《永遇乐》和辛弃疾《青玉案》等词为代表作。柳永、欧阳修等虽亦有词,皆不及上述诸作脍炙人口。苏味道诗写承平时代长安元宵夜景,纯是颂诗。苏轼词则以追忆杭州上元的热闹来反衬自己到密州后的心境荒凉。辛词别有怀抱,意不在专咏元宵;李词则抚今追昔,直抒国亡家破之恨。从描写上元节的具体内容看,周邦彦的这首《解语花》诚不失为佳作。正如张炎在《词源》卷下所说:“美成《解语花》赋元夕云云,……不独措辞精粹,又且见时序风物之盛,人家晏(宴)乐之同。”盖此词既写出了地方上过元宵节的情景,又回顾了汴京上元节的盛况,然后归结到抒发个人的身世之感,还是比较完整的。不过摆到宋徽宗在位期间这个时代背景下,自然给人以好景不常的联想,而且统治阶级的醉生梦死也使人不无反感,至少也难免感慨系之。特别是周邦彦本人,填词的工力虽深,而作品的思想内容却并不很高明,所以这首《解语花》,近年来已不大为人注意了。

小皮爱读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