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趣的成语故事》058 目不识丁

目不识丁

———— / 点击收听 / ————

唐宪宗时,幽州节度使张弘靖,部下有两个“从事”,一个叫韦雍,一个叫张宗厚。两人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品性非常粗暴恶劣。他们常吃喝玩乐,直到深夜才散,还要让侍卫人员大队兵马,前呼后拥地护送他们回家,灯笼火把照得满街通亮,闹得鸡犬不宁。他们一不高兴,就拿士兵和百姓当出气筒,随意打骂,耀武扬威,无法无天。

有一次,他们喝醉了酒,又对士兵大骂起来:“现在天下太平无事,又不打仗,你们这些饭桶,有什么屁用!能拉得两石的弓,还不如识一‘丁’ 字……”这话明摆着是侮辱士兵,讥笑他们没有文化,只有些粗力气,任人指挥打仗卖命,平时貌似什么用处也没有。士兵们听了这些话,非常气愤,背地议论纷纷,恨之入骨。

恰巧这时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张弘靖收到一笔犒赏士兵的经费,他从中私分了一部分。士兵们知道后,都怒发冲冠,更加不能容忍,于是一起造反,把韦雍、张宗厚都杀了,还把张弘靖抓住,关了起来。此外,也把他的住处团团包围。因为全体士兵和下级官吏齐心一致,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全力支持,上级衙门和朝廷没有办法,只好把张弘靖降职调走,这才息事宁人。

“目不识丁”这句成语,由此产生。由于“丁”字是很简单、很容易认识的一个字,如果连“丁”字也不认识,当然是文化水平极低的了。所以,不识字的文盲,往往被称为“目不识丁”,或“丁字不识”“不识丁字”“不识一丁”。

此外,令有一说,“目不识丁”之典,出自《晋书·苻坚传》。太元七年(公元382年),苻坚宴群臣于前殿,奏乐赋诗。秦州别驾姜平子所献诗中有一“丁”字,但下面的竖钩写成竖,成了“丅”字。苻坚不认识,问是何字,姜平子回答说:“臣丁至刚,不可以屈,且曲下者不正之物,未足献也。”苻坚听了非常高兴,将姜平子擢为上第。其实姜平子将“丁”字写错了,他自作聪明所写的“丅”字,乃是古“下”字。姜平子不知此为古字,苻坚本一粗人,当然也不知为“下”字,所以还褒奖了姜平子一番。


叶公好龙
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
愚公移山
邯郸学步
亡羊补牢
狐假虎威
井底之蛙
东施效颦
按图索骥
专心致志
杯弓蛇影
盲人摸象
凿壁偷光
画蛇添足
照猫画虎
刻舟求剑
半途而废
熟能生巧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三人成虎
闻鸡起舞
滥竽充数
胸有成竹
鹬蚌相争
黔驴技穷
夜郎自大
塞翁失马
郑人买履


囫囵吞枣
班门弄斧
南辕北辙
铁杵成针
画龙点睛惊弓之鸟
弄巧成拙黄粱美梦争先恐后
打草惊蛇
囊萤映雪疑人偷斧
一箭双雕跛鳖千里
临渊羡鱼
人声鼎沸大公无私
入木三分
因噎废食
一鼓作气
精卫填海
对牛弹琴
螳螂捕蝉
毛遂自荐
百步穿杨
老马识途


小皮爱读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