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江心屿办过一场规模空前的文人聚会,堪称温州版的兰亭雅集
“江流白涌,噌吰鞺鞳,宛然写照东坡。山气青来,缭绕参差,大似画成北苑。”
——《江心宴集序》
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一群文人雅士三三两两从温州城区出发,“或是父与子,或难弟而难兄,或望似竹林之二阮,或名符绛帐之诸生”。他们带着美酒、佳肴,乘美景,趁良辰,驾一叶扁舟,前往共同的目的地—江心屿。
参加聚会有30人,人数稍逊于当年王羲之召集的兰亭雅集,但在江心屿的历史上算得上是规模空前。兰亭雅集留下了千古佳作《兰亭序》,江心雅集给后人留下什么?本期孤屿志,让我们一起来围观300多年前的这场江心雅集。
古代文人雅士会经常组织在一起搞聚会活动,这样的聚会活动称之为“雅集”。
所谓“雅集”,说白了就是指古代文人雅士聚集在一起,进行与文学和艺术相关的游艺活动,内容和形式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沙龙。
江心雅集的召集人叫王复礼。王复礼,号草堂,据传是王守仁的六世裔。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理学家,创立“阳明心学”,人称阳明先生。
王复礼是清初经学家及古文选家,以诗文书画孝友著,著有《家礼辨定》十卷及《武夷九曲志》、《季汉五志》、《王子定论》。
康熙二十二年(1683)冬,王复礼游温州,成为温州知府王国泰的座上宾。他寓居温州期间,游南北雁荡山,见龙湫五色水,意欲筑室其侧,作有《仙雁流觞诗》。
王复礼到温州后,虽然受到知府的礼遇,但他与温州的文人士大夫还没有深入的接触。于是发起一场江心雅集,与诸名流酬唱倾洽,想借此拉近与温州文人们的关系。
“欲于清和令节,共图畅叙言欢。爰集江心,一瞻山斗。诗不期于限韵,纵笔皆文;酒无藉于传杯,引觞自酌。座中硕彦,克类西园;席上嘉肴,难追北海。山水有清音,何必丝竹管弦之盛?文章即交道,会看风云月露之奇。敢乞惠然,届期不速。”
雅集在立夏前一日举行。他们足足玩了一整天,乘兴而来,尽兴而返。
王复礼在《江心雅集赋》记述了当时的盛况:
“觞政及茶经而并设,诗筒与韵府以俱陈。则有槐吟嗣美(翁),莲说更新(周);效黄门之就问(包),瞻紫气之遥临(李);淹洽直追夫高隐(林),豪雄克类于长明(康)。亦有世号无双(黄),技称三绝(郑);把酒闻鹂(戴),吹笙娱客(王);同玉海之千寻(朱),若元龙之百尺(陈)。更有东林之远,西园之通(休公),说无生而趺坐,听绪论而敛容。人齐三十,韵起一东。数比兰亭而稍逊,品方金谷以尤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