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州最年轻的文状元,仅23岁!他和南宋温州第一个状元王十朋都曾在江心寺读过书

孤屿志 2023-08-31


江心屿是温州学子的福地。


绍兴年间,王十朋和木待问先后寄居江心寺读书。绍兴二十七年(1157),王十朋高中状元,他是温州在南宋时期的第一位文状元。6年后,23岁的木待问金榜题名,成为温州历史上最年轻的文状元。南宋49名状元中,比他更年轻的只有18岁的汪应辰和22岁的张孝祥。


有趣的是,木待问并没有参加过殿试,而是以省试第一名的身份直接被定为当年的状元,幸运极了。


又到一年高考时。本期孤屿志,我们来讲讲少年状元木待问的故事,希望将木待问的这份幸运,传递给每一位高考生。



“省元”直升为“状元”


木待问,字蕴之,号抱经居士,南宋第12名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木待问少年求学时,正是二程洛学在温州崛起的时期。他和名儒陈傅良同出郑伯熊门下,郑伯熊擅长经学,为一代宗师。木待问在郑伯熊门下学习多年,在儒学上有较高造诣。后又拜福建长溪知名学者张叔振为师,还受到了温州知州张九成以及州学教授史浩的青睐。木待问天资聪颖,一点就通,在这些名师的教导下,他学业大进,王十朋称赞他“少年才气已超群,场屋能擒锦绣文”。


宋洪迈编撰《夷坚丁志·李卫公庙》载,温州城东有李卫公庙,当地人去求梦,很是灵验。绍兴三十二年(1622),马上要参加科考的木待问希望自己能一举中第,所以他也去了李卫公庙求梦。他梦见自己穿着紫衫,独立于田间,见数千名读书人拥一棺木奔跑而去,但都回头看着他。第二天一大早,木待问找到同乡同学潘柽解梦。潘柽说:“君当魁天下。棺字从木从官,得官无疑,数千辈舁之,明皆出君下也。”


果然如潘柽所言,隆兴元年(1163),木待问应礼部试,为“省元”(第一名)。

木待问雕像

按正常的科考流程,通过省试的学子要继续参加殿试,才算真正的登科。好巧不巧,在木待问参加省试的前一年(1162),宋高宗赵构让位养子赵昚,次年宋孝宗赵昚即位。虽然宋高宗并没有驾崩,但是宋孝宗仍然要居丧守制,按例罢殿试,不亲策进士。故幸运儿木待问直接被定为当年的状元,王十朋在《答木状元启》中有“夺魁兰省,赐第枫宸”之语。

虽未经殿试选拔,但是木待问学识和才华绝对担得起状元之名。王十朋是隆兴元年的别院考官,他亲眼目睹木待问在六千考生中脱颖而出,称他“成赤壁之捷,年正类于周郎”。木待问的主考官洪遵特别赏识他的才学,招为门下婿,也有人说木待问是洪遵弟弟洪迈的女婿。洪适、洪遵、洪迈三兄弟,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三洪同朝并为台辅(丞相)世所罕见。

绍兴十四年(1144),木待问随父母迁居温州城区问政坊(今七枫巷)



与王十朋“臭味聊将比兄弟”


当时温州学子在佛寺进修读书的现象十分普遍,王十朋和木待问也曾在僻静清幽的江心寺读书。王十朋把自己寄居在江心寺读书的经历比拟作谢灵运“偶来莲社游”的雅事。


王十朋长木待问28岁,大概是同期寄居江心寺读书,交情不浅,两人相隔六年先后中状元,有“臭味聊将比兄弟”之说。


木蕴之即席和文字韵诗酬以二绝

王十朋

回头遥念旧时群,把酒欣论坐上文。

臭味聊将比兄弟,大冯君和小冯君。



大冯君和小冯君是指西汉冯野王和冯立两兄弟,二人清廉公正,治绩优良,深受百姓爱戴的故事。王十朋用大小冯君比喻自己和木待问的关系,一是表明二人志趣相同,亲如兄弟;二是希望自己和木待问也要像大小冯君一样,为官时为百姓做实事。

民间流传,王十朋和木待问在岛上读书时,寺院主持就认定他们为“龙种”,颇为看重,经常拿饭菜招待他们。木待问和江心寺的寂光禅师相识,曾写文疏盛赞寂光禅师兴建罗汉殿的功德。



建罗汉殿疏

一水环流,双峰屹立;实境胜地灵之所,乃龙游凤舞之方。昔真歇创成丛林,三十年俄惊一变;今寂光荐兴梵刹,余千日将就全功。唯一乘真诰,尚尔蒙尘;顾四果真人,未归宿地。钦闻乐国,特遣化人。求隆栋之十围,建大厦之百尺。玉枢电绕,春回万仞遍檀林;金锡云开,日有诸天散花雨。愿垂重诺,就此洪因。为江山千载之奇观,资见闻多生之善种。


相传,罗汉殿的地基是木待问捐赠的,也有一种说法为王十朋捐赠。王十朋为乐清人,当时不大可能拥有江心屿的田地。反而木待问在城区问政坊的住处距离江心寺不远,有可能拥有江心屿的涂地,被木待问捐舍给寺院作为罗汉殿的地基。


为官有政声


据《瑞安市志》记载,木待问“为官有政声”。他为官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京城担任经筵侍讲等职,犹得宋孝宗的器重。宋光宗即位后,木待问又被升为太子詹事,掌太子府内外众务,并有训导太子之职。可以说木待问在教授太子这件事上,两任皇帝都十分满意。


似乎是南宋朝廷有意锻炼木待问,把他下放到地方任职。知太平、宁国、婺州,在任仅一年半载,知福州不到两个月。绍熙年间宁国府大荒,木待问时任宁国知府,他留心赈济之事,调剂粮食,救济灾民,深得人心,这也是他最为时人称道的政绩。


他当太平知州时,一如既往地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他的上司、后来成为左丞相的周必大作有《回太平州木詹事待问启》给予很高的评价:“兹承均劳禁路,分镇当涂。民吏交欢,江山增重。”


木待问一直在外任职,但他始终牵挂着家乡。乾道二年(1166),温州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大水灾,有“乾道二年发大水,水漫温州城门柱”的谚语。大水淹没了整个温州城,百姓流离失所。

王木亭


木待问当时正客居饶州游学,恰巧王十朋时任饶州知州。二人听闻家乡遭受了大水灾,联名想朝廷请求赈济温州灾民,全身心投入到赈灾救济之中,帮助灾民渡过难关。乡人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在如今的温州府前街与五马街、禅街交叉口,建造一座“王木亭”。



编辑 | 连佳佳 刘曦

校对 | 郑凌

审核 | 林婷婷

参考资料:

《永嘉状元木待问》徐逸龙
《瑞安历史人物传略》余振棠
《南宋状元木待问:为官清正有政声》谢丙其
《温州状元木待问》周胜春



识别二维码,关注“孤屿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