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大钱的逻辑和趋势的力量
记得以前参加一次活动,招待几个大佬和嘉宾吃饭,饭局上大家轮流发言分享成功经验和发财故事,饭局气氛十分热烈。
到了尾声,最重磅的嘉宾分享了个故事:“从前电梯里坐了3个人,一个人不停的原地跑,一个人不停的做俯卧撑,还有一个不停的用头撞墙。电梯到了顶楼,主人问他们怎么上来的,一个说,我跑上来的,一个说我做俯卧撑上来的,一个说我拿头撞墙上来的”。
最后他做了个总结,电梯就是中国国运和经济的起飞,三个上楼的人就是天天介绍自己成功经验的大佬们。
一、
《流浪地球》这个春节非常的火,到今天票房已经接近40亿。
吴京也因为总票房突破100亿,创造了历史,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票房第一。
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战狼2》和《流浪地球》,两部就接近100亿。
吴京固然是一个有魄力有情怀的演员,从抵押别墅卖车卖房拍《战狼2》,到《流浪地球》客串进组最后因为剧组没钱,投了6000万帮助电影完成都体现了这一点。
但是他最后能成功,能这么火,还是赶上了中国崛起的大趋势。
有一位老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固然要考虑个人的奋斗,更重要的是历史进程。
吴京恰好踩到了中国这个综合国力爆发,民族自信和文化输出的大趋势大历史进程上。
记得在《从流浪地球到赡养人类》里讲过,中国已经走到一个节点,在这个位置,一部分人看好,有着强烈的自信和大国情怀。一部分看衰,心底特别的悲观。
豆瓣最近也有件很撕裂的事儿,对这两个群体的刻画恰如其分。
一群豆瓣用户给《流浪地球》打了一星,大批流浪地球的粉丝又到应用商店给豆瓣app打了一星,两边撕的不亦乐乎。
不评价两边对错,但从这件小事能看出,人群撕裂度有多大。
其实不管悲观的人承认不承认,票房已经给了答案,不出声的多数群众整体上选择了看好,越来越自信。
以前最卖座的英雄主义是港片里成龙大哥的小丑式英雄,现在的新英雄已经更类似美国如日中天时候创造的漫威系列。
经济发展带来的民族自信是《战狼2》、《红海行动》到《流浪地球》都特别卖座的最重要原因。对一个大国来说,这个节点必定会出现一个中国版超级英雄跃然纸上,人民群众对此也是喜闻乐见。
战红流的成功已经说明了一切。
或许吴京只是那个吃到了国家民族自信崛起阶段红利的过渡型英雄人物,不过即使没有他,也会有张京王京李京出现,毕竟这只是趋势的开始。
在经济发展、民族自信和文化输出的滚滚红利下,伴随着中国崛起的历史趋势,未来必将有更多大红大紫的漫威型英雄出现在荧幕上。就像当年漫威英雄被创造的节点一样,我们只是恰好到了这个阶段。
不管讨厌的人怎么黑,趋势就是趋势,不会因为某些人和事的打压废弃,也不会因为某些人的决心而达成。
在滚滚趋势红利下,吴京沈腾一部片子的票房就比20年前全国的总票房还要多,如果趋势在走下坡路,你个人再优秀也不会爆发增长,也不可能赚到这么多钱。
和《战狼2》一样,《流浪地球》黑子无数,逼得最后钟声又在人民日报发出了评论。钟声是谁呢,知乎网友曾经有个解释。
可以说,钟声几乎就是官方的态度了。
没记错的话,近代喜提钟声成就奖的电影只有四部,除了《红海行动》和《二十二》
其他两部钟声成就奖全部是吴京的,一个是《战狼2》,另一个是《流浪地球》。
看看钟声对《流浪地球》的描述
与令人叹为观止的情节和特效同样吸引外国观众的,还有《流浪地球》中体现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
很多国外影评人也都注意到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
联合政府总动员,五大洲七大洋的勇士抛弃所有的仇恨和民族,集结起来进行饱和式救援
外国人是怎么评价的呢?
不说特效剧情,只说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不管在一带一路还是博鳌论坛,都是我们文化向外输出主推的东西。
到目前为止,没有在哪里看到比这部片子更深刻的诠释,这是官方希望给国际社会传递的态度。
国家一直想要找的宣传角度被《流浪地球》找到了,简直是完美契合。
新时代最大的趋势和最强的声音已经崭露头角。吴京就是新趋势浪头上的最闪亮的弄潮儿。
大国情怀,民族自信,文化输出都已经是时代大趋势。我们就在这个趋势的转折点上。
201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还记得给了谁么?《战狼2》。
以前拍个国际拿奖的片子,不是拍中国人愚昧落后,就是猴子上天入地,要么就是武侠故事,或者成龙大哥小丑式的英雄,外国人看了顶多是当笑话看的,笑过算数。
现在工业时代了,真正能润物细无声的是先进的科技和文化的潜移默化。
如果说《霸王别姬》《红高粱》是对过去农耕文明的回望,那么《流浪地球》《战狼》《红海行动》则是展望未来,代表了工业时代对中华文明走向的主动探索,这是大国崛起过程中的文化自信,是物质水平有了提高以后向精神领域厚积薄发的自然延伸。
为啥欧美国家就能代表国际社会,他们又是怎样占领舆论高地的呢,除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就是庞大而高效的文化输出。
从好莱坞电影到先进的生活方式,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微博网友卢诗翰对这个大时代大趋势表述讲的非常好:
时代变了,趋势和风口也变了。《战狼》《红海行动》《流浪地球》三部片子,不管思想画面还是故事情节,都符合时代最强音,也是趋势的大方向。
所以首映日社交媒体上团团和紫光阁就拼命安利,吴京也成为趋势浪头上最大的受益者,登顶票房榜,不但获得了声誉,也赚到了大把钞票,成为那颗最耀眼的星。
关于吴京,最后想说一句,如果《战狼》《流浪地球》都让PTSD患者很不爽的话,那下一部吴京的《攀登者》应该要让他们崩溃了,毕竟最后登顶带了毛爷爷的像,还放在珠穆朗玛最高峰,而且这部片子注定又是名利双收。
二、
“勤奋比不上天赋,天赋赶不上大时代和大趋势"。
一个趋势起来的时候,赚钱的难度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大。在新兴领域趋势的起点,并不需要太多的努力,只要有一定的积累,就能比较轻松的击败旧体系里的王者,这就是大趋势的力量。
最近十年有个典型的例子是新媒体和纸媒的转换,投资人吴悦风老师以前做过一个统计。
利润快速坍塌带来的结果是致命的,大量纸媒倒闭,曾经辉煌的纸媒帝国一夜之间就崩了。
与此同时,新媒体的收入在快速上升,增幅达到了年化50%,总量已经达到了纸媒的6倍。
在趋势转换里弄潮的记者们,类似马凌,徐沪生,方夷敏也分别创办了咪蒙,一条,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实现了财富自由,成为新媒体行业的佼佼者。
曾经的电器零售行业,苏宁国美也是互联网趋势形成前线下绝对的王者,可互联网趋势在转折点一旦形成,京东阿里就轻易打败了苏宁。
并不是苏宁国美不努力,时代和趋势变了,它们再努力,也恢复不了往日的荣光。
同样的还有电视台,2019年广告招商速度下滑之快让人难以想象,一线卫视花了多大心思大家也都看得见。
只是趋势的转折点到了,谁也无力回天。
更滑稽的是,有些二三线卫视都要通过新媒体用抖音讨薪了。
以前有个熟人A哥,大学毕业在上海工作,负责永乐电器的手机采销工作,那时候的永乐是上海滩电器零售业的绝对霸主,一年十多亿采购,工作轻松,朝南坐。
一号店创立的时候找到了他,不知是运气好还是感受到了趋势的转变,他毅然决然的离开永乐加入了当时还只有十来个员工的一号店,手下特别不解,为啥现在这边如日中天会选择去一号店。
等3年以后永乐衰落,手下想跳槽到他这边时候,互联网公司已然不再需要线下的人才了,后面就是一号店92亿被沃尔玛收购,他入职时候那部分股权变成了几千万。
拿了钱跳槽到天猫电器城,四年行权卖掉股票以后,现在又去了小红书,他之前的永乐同事好多都失业了,公司也被国美吃掉,看不到踪影。
这一系列的成功你能说是因为A哥单单是能力强么?能力固然是不错的,但永乐同事里和他能力差不多的人并不少。
差异在哪里,命里踏对了趋势的节奏。A哥从传统行业跨入上升期的互联网,赶上了一波又一波的红利。
这种趋势转折下的颠覆在生活里有太多太多的例子。
80年代做了万元户觉得自己能靠这点钱过一辈子了。在美元脱钩黄金以后,全球趋势转向大印钞的背景下,没几年就因为购买力稀释变成了穷逼。
90年代以为进国企就能被国家管一辈子了,毕竟父母都这么过来的。没几年趋势转向下岗潮来了,这些工人变成了最惨的群体。
2000年时候市郊农民拼命把户口往城里迁,想换个城里人身份。随着趋势转向城市大开发,市郊的农地都变成了黄金地段,一批又一批的郊区农民因为拆迁暴富,村里年年分钱,迁了户口的肠子都悔青了。
很多在我们生命中曾经觉得重要,并且永远看起来不会变的东西,都随着趋势和大方向的变化,一点点的远去。
这么多年了,还没有发现么?人生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趋势的转向。
趋势转向之争是非常可怕的,这是不同维度体系的竞争。用个流行词描述这个竞争特别恰当---降维打击,这种打击是碾压性的,压根就不是纯粹的能力或者努力就能赶上的。
趋势转向本身还有两个特点很有意思。
一个是只有趋势刚刚转向还没有太多人看到的时候你恰好进入才有意义,太早看到你会成为先烈,太晚看到又会错失太多的机会。很多聪明人都提早看到了趋势,没赚到钱却成了先烈。
在中国式英雄这个趋势转向点到来之前,因为找不到投资人,吴京拍《战狼2》还要押房押车
另一个是趋势转向的轨迹通常有个从异端邪说--伟大革命--稀松平常的演化过程。等趋势转向被所有人看到时候,它的意义已经没了,真理都被大家接受就是常识。
这时你已经没有机会变成一个行业布道者或者领军人物了。
还记得李笑来几年间是怎么成为比特币首富的嘛,当然不是炒币,而是作为早期布道者卖影响力。
恒大的许老板在趋势转向点最先搞了足球,广州恒大淘宝已经成了标杆,后面所有富商都来搞足球,也投了大钱,可多少人又能一下想得起他们这些后来者。
不管做什么事情,在转向点选对大趋势其实都是很重要的。
赚大钱和赚小钱是同样辛苦的一件事,在路边卖鸡蛋饼赚钱不一定比你创业搞个公司融资轻松,但同样是辛苦,最后达成以后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在趋势转向到来时候,只要做的稍微好点,就会有爆发性增长。
很多走向平庸的行业,你做的再辛苦,也就得个苦力钱,赚一个社会平均回报率。
2000年最牛逼的一批70后学生离开中国去欧美名校读书的时候,出国读书工作定居是当时公认最好的选择,能在那边留下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中国当时的发展还方兴未艾,刚刚到了快速城市化的转向点。
十几年以后,他们留在国内大城市的同学因为结婚生子,然后买房换房,都有了两三套房子,动辄一两千万,那些国外呆着的同学们就比较悲催了,回国很多人一套都买不起。
是因为国内的学生更优秀么?他们只是赶上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大趋势,并不怎么费力就获得了比优秀同学更出色的成绩。
特别多的人其实一直都没弄明白自己是怎么赚钱的,总是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其实都是在大趋势的转向点踏准了节奏,享受了新趋势的红利和泡沫。
中国有两句话说的很好,一个是“小财靠努力,大财靠命运”,另一个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现在的社会,靠努力过上不错的生活是没啥问题的,但是你要想发大财赚大钱踩准每个趋势浪潮,其实并不存在什么逻辑必然,那是需要命格相助的。
三、
赚钱和成功都需要踏准趋势和转折,这世上有两种人能跟上趋势的转向。
一种是天生具备敏锐嗅觉对市场有足够的理解,天生就是多头,爱折腾,积极乐观的人。这个特质在《写在2019的开始》描述过。
另外一种就是运气好,懵懵懂懂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人。这点我自己感受尤其的深。
以前毕业我们这些读书不错的学生第一选择都是外企,出差出入星级酒店,收入高工作体面。民企那时还是臭狗屎,直到08年前,到阿里百度这种大厂去工作还不是毕业生首选。
很多三本毕业生当初去淘宝并不难,懵懵懂懂就进去了。后面的十年大家都看到了,互联网大厂飞速发展,很多早期员工拿了股票已经财务自由。
最近也看到网友聊到了这个问题。
岁月轮转,现在人们口中的高薪好工作言必称金融互联网,反倒是去外企这批人都面临中年危机快下岗了。
金融互联网的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么?不一定,每隔10年不就来次大转向么。这不,今年各大互联网公司不也都开始裁员了嘛。
滴滴裁员20%。
京东高管末位淘汰。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拿东哥那句不会开除兄弟说事儿,其实根本没道理,又不是铁饭碗。
看看朱重八,杀的哪个不是兄弟老铁。多数人注定是没办法平稳做到退休的,这个事儿以前也在《35岁是个坎,为啥到岁数就不想要你了》里面写过。
风口趋势上,猪都能飞起来,风停了,神仙也得趴着。最近不过是热钱没了,趋势转了,红利没有了而已。
说到这里,可以送个彩蛋给大家,今年权益市场的大趋势又到了转向点,其实年初第一篇也讲过这事儿,明白的人自然知道我在说什么。
最后讲个段子结束这篇文章吧。
2015年有一次交流活动招待几个大佬嘉宾吃饭。大家轮流发言讲股市上怎么成功和发财的。一个说我价值投资时间的玫瑰,一个说我看K线技术分析,一个说我纯粹甩飞镖随机选股。最后讲话的大佬说我在股市赚钱是因为牛市主升浪来了。
前三个讲话的人就是你天天在各种杂志自媒体上成功经验的大佬们。
相信我,很快你又要看到前面三个大佬到处讲成功经验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