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宏观调控之殇

饭爷 炒股拌饭 2019-06-24


 

每次剧烈的宏观调控一放一收之间,都有之前快速狂奔的庞然大物倒下,而这一次宏观调控,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去杠杆。

 

2015年,海航还在以几乎以每月一起甚至更快的速度收购,海外并购花掉了500亿美金,到了2018年,却要靠出售资产还债了,这不过是去杠杆的一个缩影。

 

2018 年 1 月 25 日,35 岁的明星创业者茅侃侃因拿不到融资,企业经营困难,在北京的家里自杀;5 天后,55 岁的上虞人周建灿爬上当地一家五星级大酒店,纵身一跃,留下了一间濒临破产的上市公司,以及 98.99 亿元的债务;3 个月后,中国500强盾安集团被爆出 450 亿元的债务危机,中国民营500强山东首富邵仲毅旗下的晨曦集团宣布破产重整……

 

宏观调控拿捏不当,有时候倒下的不只是企业,而是一个国家。

 

1948年3月,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蒋介石当选中华民国行宪后的第一任总统。在此之前的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国民党计划用6个月时间剿灭“赤匪”,打仗是个烧钱的事儿,没地方来钱,就只好印钱,打了两年的仗,剿匪没有成功,法币的发行量却从开战时的5万亿增长到了1948年8月的604万亿,恶性通胀席卷中华大地。

 

通胀有多严重呢。

 

“1947年7月2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电讯,对近年来的物价进行了比较:法币100元可买的物品,1937年为两头牛,1938年为一头牛,1941年为一头猪,1943年为一只鸡,1945年为一条鱼,1946年为一只鸡蛋,1947年则为1/3盒火柴。”

百姓手里的票子越来越毛,恶性通胀开始威胁国民政府政权,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随之公布了《金圆券发行办法》、《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中华民国人民存放国外资产登记管理办法》、《整顿财政及加强管制经济办法》四项法规。试图通过“金圆券”取代“法币”的货币改革,抑制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问题。

 

一、从8月19日起,发行金圆券,以取代法币,限于10月22日前收兑已发行的法币;


二、限于9月30日前,收兑人民持有的黄金、白银、银元和外汇,逾期任何人不得持有, 违者严办;


三、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存放外国银行的外汇资产,违者制裁;


四、一切商品不得超过8月19日的       物价水平(俗称八·一九限价),以稳定物价,平衡国家总预算和国际开支。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轮宏观调控正式拉开序幕。


当时的金融中心在上海,调控的重中之重也在上海,太子蒋经国作为经济管制督导员,奔赴上海。

 

和现在的老虎苍蝇一起打不同的是,蒋经国认为,将金融市场搞乱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的是强势的金融家和资本家。“只打老虎,不拍苍蝇”就成了当时的口号,整顿目标定在“大资本家和大商人”。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蒋经国充分动员了群众的力量,先是搞了队伍游行沿路宣传“严格执行八一九限价”、“不准囤积居奇”、“打倒奸商”,还设置了人民服务站,告密箱发动群众举报,告密成功的能拿到没收的黄金、银子、外币或囤积物资的三成。很快,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汹涌澎湃。一个个大老虎被打倒,财政部机要秘书陶启明因为利用货币改革的消息牟利被枪决,杜月笙儿子被逮捕判刑8个月,64名投机倒把的大商人进了监狱。

 

物价开始稳定,爱国市民主动把家里的黄金美钞换成了金圆券,就在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孔令侃出现了,侃爷是孔祥熙的长子,抗战胜利以后,从美归国搞了扬子公司,倒卖外汇,走私商品,80年代我们管这个叫官倒。货币改革以后,开始囤积美钞和黄金。扬子公司因为杜月笙儿子案件被举报,10月7日,蒋经国下令软禁孔令侃,搜查扬子公司,查封货物,打虎行动步入高潮。


 

转折点在月中的宋美龄的出面干预,侃爷交了罚金转赴美国,至此打虎行动失败,扬子公司案无疾而终。

 


记得温相讲过,信心比黄金珍贵,当时的市场,信心瞬间崩溃,10月底,物价飞涨。人们宁买黄金不要金圆券。金圆券无法正常流通。


之前积极用黄金、美钞兑换金圆券的守法良民全部破产,囤积居奇的奸商投机成功,获得了暴利。军事失败的国民政府,经济上也趋于崩溃边缘。

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宏观调控问世70天就宣告失败,调控的失败也意味着国民政府公信力的丧失,加速了蒋家王朝的灭亡。

1. 大战上海资本家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毛泽东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恢复生产建设,恢复经济变成了最重要的诉求。上海是风向标,经济恢复和建设,影响着整个中国的经济建设。 

控制经济最重要的就是推行新政府货币的使用,新政府用十万比一的比例用金圆券兑换人民币,但推行人民币并不顺利,金圆券贬值给上海市民留下了太多阴影,市民拿到人民币就去换银元。

“人民币流向市场后出现了令人尴尬的信用危机。据当时的《上海大公报》报道,上海市民拿着刚刚领到的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去淮海路、曹家渡等地的黑市去换兑银元,以至于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早上发出去,晚上又差不多全部回到了人民银行。”

1000的银元一周就涨到了1400,上海解放后13天,银元上涨1.9倍,物价上涨2.7倍。

这个尴尬的事儿让政府意识到“巩固人民币地位”和“打击投机分子”实际是一回事儿。如同2015年股灾出动公安挥舞社会主义铁拳打击境外敌对势力一样,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长陈毅在用那句熟悉的“勿谓言之不预”警告投机分子无效后,出动部队和公安人员包围银元贩子集中的上海证券大楼,抓捕投机分子200多名,第二天银元价格从2000跌到了1200,银元之战是新政府稳定人民币的第一战,也是下一步调控的基础。


银元之战只是开始,潜伏的国民党特务叫嚣,只要控制两白一黑(大米,棉纱,煤炭)就能让上海完蛋,投机商大量囤货让物价一天三涨,从1949年6月23号到7月21日,米价涨了4倍,棉纱涨了1倍。10月到11月,米价又涨了3倍,棉纱涨了4倍。也就是说,6月1块钱的大米,到了11月是12块。

你是老百姓你也受不了啊,小蒋“打老虎”失败的教训还在眼前。这时候,陈云出场了。他是中国宏观调控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也是中国最懂经济的元老之一。他对全国物资进行了统一调度,在投机资本炒高价格以后,在价格高位统一抛售砸盘,重创投机资本,代价是私营银行业倒闭一半、投机商行倒闭1/10,米棉之战取得了胜利。

如果说打击银元投机用的是行政强制手段,那么米棉之战完全是用经济斗争手段。这也是国家近代史上第一次用市场手段宏观调控取得的胜利。

2 价格闯关

很多同学看过《我爱我家》这部戏,贾志新游手好闲,通过关系拿到不少盘条赚了不少钱,倒爷是当时最流行的活儿,“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也成为社会上流传的顺口溜。这是老百姓对于“双轨制”不满的写照,那么这也为之后的“价格闯关”埋下了伏笔。

1984年9月,莫干山会议提出价格改革方案,采取调放结合的方式,国家指令性计划产品由国家统一定价调拨,这是调。企业自产自销的产品由企业自主定价,这是放。1985年国务院发文,正式确立双轨制。

在赚钱方面中国人民无出其右,有空子就能钻,很快倒卖计划内批条成了流行的赚钱方式,有关系的官倒拿一张条子就能赚大钱,XX的儿子上前线,XX的儿子倒彩电。中国首批暴发户也在这个时候诞生。33岁的王石,就是在这一年下海,利用岳父的关系拿到批条,解决了运输问题,贩卖玉米赚到了第一桶金300万,这是万科的起步。冯仑从海南省长手里拿到了1万台彩电批文,赚了30万,成立了海南体制改革研究所。官二代倒批文、倒地皮、倒钢材都发了财…… 

双轨制实行1年多后,领导层认识到双轨制带来的经济混乱,1987年底的北戴河会议决定实行价格闯关,全面取消价格管制。

1988年3月,价格闯关首先在上海开始,涨价风开始蔓延,从冰箱彩电洗衣机三大件到食盐味精卫生纸,大家生怕物价上涨,都从银行取钱,见啥买啥。又是熟悉的味道,当时的场景就和当年福岛核电站出事以后人民群众到超市抢盐一样一样的。

凤凰单车一夜间从315元涨到650元,永久自行车 285涨到585元,金羚洗衣机从400多涨到600多,南华牌衣车,从100多涨200多吧,大家都拿着10元的大团结涌进国营五金交电商店,一夜之间货架全空了

”我1989年结婚,儿子是1990年出生的,那时给儿子洗尿布,肥皂全是从我妈家拿的,记得我儿子一岁多以后不用尿布了,都4年了,我妈家的肥皂还没用完。”


抢购风带来了银行挤兑,囤积居奇和倒买倒卖,7、8、9三个月,国内银行的存款减少了300亿元,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当年通胀率高达20%。政府被迫叫停价格闯关,全面整顿经济。大幅提高存款利率,当年一年期存款利率是10.08%

国家物价局的《中国物价年鉴》记载,“1988年是我国自1950年以来物价上涨幅度最大、通货膨胀明显加剧的一年。在国家计算零售物价指数的383种商品中,动价面达95%以上,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比去年上升18.5%,这个上升幅度又是在持续3年物价累计上涨23.7%的基础之上。”

双轨制让官倒大发横财,后面的价格闯关改革带来的物价飙升让通货膨胀中利益受到损害的民众产生了“改革造成社会不公”的印象,使价格闯关成了虎头蛇尾的闹剧。

刚刚改革开放的政府机关还不明白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的必要性,在媒体赤裸裸告诉你东西要涨价了。反复广而告之搞得人心惶惶压力超出预期,结果闯关未果。

人民群众也是在那一年意识到价格双轨制和官倒这东西的坏处,用计划来的产品卖市场的高价暴富,导致了正义感很强烈的人民在当时异常痛恨腐败,矛盾的聚集也导致了第二年的天安门广场散步。

毛主席在《湖南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这一点被邓公在后面的宏观调控中发扬光大。

1988年9月,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治理整顿工作全面展开,国家决定“硬着陆”

国务院采取严格项目审批等措施压缩投资规模,并对重要生产资料实行最高限价;央行严控信贷规模,一度停止对乡镇企业贷款,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这些强硬的措施抑制了需求,GDP增长率在1989年迅速下降到4.1%,199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率也下降到3.1%。

从十三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底,国务院接连发出四十个条例、决定、通知,治理整顿经济秩序,人称“四十道金牌”。

到1992年3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宣布治理整顿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标志着经济困难时期已经渡过,进行价格体系全面改革的条件初步具备。之后经过多年努力,“价格闯关”才完全成功。

价格闯关是我国第二次真正意义上的宏观调控,在这次政策剧烈波动中,一批官倒暴富,站上了现在的福布斯富豪榜。粮票也从这一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3. 海南风波


1988年价格闯关开始的这年,海南脱离广东建省,成为经济特区,海滨小城海口成为特区首府,改革春风开满地,邓公南巡带来了新一轮投资热潮,无数淘金者南下,潘石屹也从甘肃天水来到了海南这个地方。

刚来海南的潘石屹干的活是砖厂,生意特别红火,88年底,价格闯关失败带来的剧烈调控也波及了海南,硬着陆导致一大批基建和地产项目全部停产,砖头一块也卖不去。大批涌入海南的人群开始撤离,小潘只能低价转让了砖厂,昨天还是老板,今天变成民工。

硬着陆带来的剧烈的宏观调控严重抑制了增长,从1989年第四季度起,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转为刺激经济增长,央行在1990年下调存贷款利率,扩大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地方和企业也争先恐后投入开发区的建设。刚刚出了ICU,就又开始大保健,经过连续两年的"刺激",从1991年开始,国民经济从低谷中向上爬升。

每一轮剧烈的宏观调控,有牺牲者,就有受益者。

1990年中,那位因为历史进程做了总书记的老人到海南调研,强调兴办海南特区决策正确,政策不变。潘石屹的命运在这一年发生了转变,他在这一年认识了易小迪,又通过易小迪认识了冯仑。这时候的冯仑刚刚从中国首富牟其中手下的南德集团出来,和他一起出来的还有当初他带进南德集团的,王功权、刘军、王启富,这也就是后面的万通六君子。

1991年六个人凑了三万块钱,成立了万通公司,炒地皮需要钱,冯仑通过朋友认识了信托公司老总,大谈海南的房地产机会和自己的为人、出身、过往经历,得到对方认可后,又拿着刚学会的词“按揭”说服了老总,对方同意了和万通做项目,万通出资1300万,信托出资500万,签好文件拿着信托公司的500万,万通立刻从银行又贷了1300万,在海南每平米3000元买了8栋别墅,倒手赚了300万,这就是当年万通公司的第一桶金。

1992年,邓公发表南巡讲话,随后,中央向全国传达了《学习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的通知》,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

这一年的海南,特区效应全面迸发,整个海南热的发烫,海量资金涌入房地产行业。一个人口700万的小岛上,成立了2万多家房地产公司,平均每300个人就有一家房地产公司。这些房地产公司成立并不是为了盖房子,而是炒地皮。

海南的经济增速

1993年6月之前的海南,房地产业就像一架疯狂的机器,一路狂涨。 “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满大街都是操北方各省口音的炒房炒地者,他们口中吐出一个个惊人的天文数字,数字背后却只是一块不毛之地,或是刚刚挖了个坑的“大厦”。这些天文数字还在不断膨胀,直到演变成一个令其原形毕露的词汇:海南地产泡沫。  

海口1988年房地产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则猛增至5000元/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257%.1993年上半年房地产价格达到顶峰,为7500元/平方米,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呈现回落趋势(《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1996)》第194页。)

海南房价走势

1992年国民经济从低谷迅速爬升到高点。但与此同时,物价指数也急剧上升,1994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其中重要的涨价因素是食品价格大幅上升。价格闯关失败的通胀教训依然还在眼前。

1993年6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发表讲话,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次日,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16条强力调控措施包括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提高存贷利率和国债利率、限期收回违章拆借资金、削减基建投资、清理所有在建项目等。银根全面紧缩,高歌猛进的海南房地产热被釜底抽薪。

全省1.3万所房地产公司中95%陷入倒闭,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占全国总人口数仅0.6%的海南省留下的积压商品房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0%。全省“烂尾楼”高达600多栋、160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  

“天涯,海角,烂尾楼”一时间成为海南的三大景观。一海之隔的北海也损失惨重,被称为中国的“泡沫经济博物馆”。其沉淀资金高达200亿元,烂尾楼面积超过了三亚。海南、北海在1993年的悲惨景象,构成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第二波烂尾楼高潮。 

网络广为流传的是,潘石屹在查看一个项目时,靠着五斤桔子一条烟发现了海南泡沫巨大,在北京人均住房面积7平米时候,海南已经50平米,万通得以逃生。而冯仑的回忆录又告诉我们,他由于之前在体制改革研究所工作,得到了来自北京的宏观调控消息。

万通从1992年8月开始转向了北京,想办法获得了北京市给了怀柔四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标之一,同年,创建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直到1995年分家之前,6个人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为北京万通打拼上。

这场从1993年开始的宏观调控政策,到了94年变得更为严厉,部分产品被直接价格管制。1995年,又两次提高贷款利率。紧缩在96年之后取得了明显效果,物价指数下降;GDP增长也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10%左右的高位,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

这次调控,很多人倾家荡产,李书福在这次调控中赔光了从台州带来的几千万,发誓再也不碰房地产,才有了后面的吉利。个人命运,不过是时代的缩影,每一个发家的企业家,获得的不过是顺应时代和跟随政策的奖励,红利逝去,很多东西也就散了。

4.尾声

这场宏观调控甚至影响到了上海,由于商品房库存太多,为了促进外地人到上海买房,上海市人民政府在1993年推行了蓝印户口政策,和现在打分不一样的是,那时候只要买新房就能送户口,直到2002年,这个地方去库存政策还一直在实施。

类似的急转弯场景在后面上演过很多次,02年以后,因为基建如火如荼,钢材紧缺,新建的钢厂一年就能回本,常州商人戴国芳筹建铁本,目标是“3年内超过宝钢,5年内追上浦项”,却在03年底赶上了《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钢厂停工,身陷囹圄。成为当年宏观调控的标志性事件。铁本案在当时的影响比现在回头看更大,在一次恳谈会上,万向的鲁冠球问当时的温总理,对铁本的处理是否意味着国家政策的转向。

民营企业家的失望也让当时的决策层颇为紧张,和现在强调民营企业是我们的自己人一样,2005年2月出台了“非公36条”,这是首部新中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中央文件。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2014年房地产全国还库存高企,到了2017年,当年还在三四线逆势拿地苦苦挣扎的恒大碧桂园已经在销售榜登顶,所有的舆论都在讲他们是一场豪赌,而后面的登顶,不过是赌对去库存大方向的奖赏。

矫枉必须过正,每一次宏观调控,政策的剧烈转向都来得猝不及防,价格闯关和抢购潮留下的阴影也始终在转向中挥之不去,历史一轮轮重演,唯一不变的是我们的人民依然疯狂。回头看,扩张太快的都在转向点悄然死去,最后活的最好,扩张最快的,反而是嘴上只求“活下去”,背地却在悄然收购死去同行的万科。

不知道这一次宏观调控去杠杆,谁又会胜出。

全文完

参考文章:

《蒋经国上海打老虎如何失败导致丢掉大陆?》 

《解放初期上海的经济斗争》

《陈毅领导上海解放之初的经济恢复工作》

《改革30年中的5次宏观调控》

《海南地产泡沫》

《1988年物价闯关高层决策》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您觉得写的还不错,请多多转发或者顺手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