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炒股拌饭”关注我们
如果你在百度搜索栏打出“日本、养老”这两个关键词,会出现下面搜索结果。
可以看出,在搜索栏的描述里,日本不管是养老细节还是保障上,都被描述到逆天。
发展迅猛、保障完善、细节完美、服务优质,日本可以说是养老天堂了。
这些文章有没有吹牛呢?
并没有!
如果你有钱,是个富裕老人的话,百度搜索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
以前日本有个街头采访,采访对象是住在一个不错养老院的85岁老人。
这位实在的日本老人告诉我们,养老院不是普通人随便能住的。
在日本,条件稍好的养老院收费“门槛”极高,初期费用就动辄高达数千万日元,即便如此,“首都圈”养老院仍是供不应求。
入住以后每个月还有各项杂费。
每个月大概要花3万块,一年总数差不多36万。
到现在为止,大爷已经差不多在养老院住了10年,也就是360万人民币花掉了。这时候记者突然问了一句,如果没钱维持现在的生活,那会很辛苦吧。在老人之家的十年里,大爷花掉了295+360=655万人民币。
不计算通货膨胀,按照现在的日常开销,这些积蓄还能支撑大爷过30多年。
看到屏幕上一个个数字,想必大家也能体会,日本的养老服务确实很棒,细节完美,保障完善。因为经济原因,多数普通日本老人显然没有办法过的这么潇洒。在国人的印象里,日本这个国家人民富足又长寿,而且也是全球最早步入老龄化的国家。
正因为这样,日本也成了我们观察老龄化社会的最好窗口。2015年6月,朝日出版社出版了藤田孝典先生撰写的《下流老人》。下流老人这个词也在2015年成为日本的年度流行词。
这里的下流不是说作风问题,而是指收入水平和社会阶层从工作时候的中等水平向下层滑落,以至于滑落到贫困阶层的事实。下流在这里意味着下跌或者滑落,也可以被解释为一种失去所有安全网络的状态,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精神。随着年纪增长,不仅收入变得极低、没有足够存款,而且在社会上逐渐变得没有依赖没有倾诉的人。经济困难和精神孤独的双重压力使得很多日本老人长寿变成了一种折磨。不止冲击65岁以上的日本老人,更进一步开始蔓延到工作人口。经济衰退、收入减少、物价上涨三重危机叠加,年轻人就业困难,中年失业的上班族很难再次进入职场,这批人正在成为下流老人的预备军。经济上,不用到老年,其实从中年开始,很多日本人就已经开始滑落。由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加上千禧年小泉纯一郎上台以后开始推行临时工制度,打破终身雇佣,企业可以随意裁员。临时工制度使得以前大学生毕业就能靠努力成为中产阶级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多数年轻人大学毕业根本找不到长期稳定工作,只能做临时工。按照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调查结果,现在日本从业者中,每3人就有一人是临时工。
临时雇的人,其收入是正式职员的一半,最多为其2/3。
“企业通过雇用非正式员工,节省了社会保险费,削减了劳动成本。如今,这类拿着低工资又无福利待遇的非正式员工人数,已达到日本就业者总数的1/3。这是造成日本贫困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日本政府日前宣布说,日本的完全失业率已经从2002年8月的5.5%降至4.4%(今年7月),并将其视为“结构改革的成果”。
但实际上所增加的就业人口,基本上都是上述这种非正式员工。
作为临时工,年轻的“穷忙族”在20多岁还能找到临时工作,30岁以后工作就变得极其难找。
除去少数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多数日本人从事的职业在35岁以后无论选择、竞争力还是收入水平都是逐年下降的。很多人在40岁失业以后就再也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打临工为生,根本不用到退休,中年后半程开始,日子就越发艰难。其实从统计看,除去极少数大器晚成或者特殊行业,多数人的收入水平都是随着年纪增长下滑的,这一点在全世界都没有例外。
精神上,随着年纪的增长,多数人越来越难交到新的朋友。懒得了解一个新人,也没兴趣花时间精力和新人交往,除了不多的几个老朋友,生活里变得越来越孤独。调查显示,相比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常找同事或者朋友沟通,三四十岁步入中年的日本人变得愈发沉默,常常倾向于不找任何人沟通。老龄化、不结婚、少子化、城市化使得生活在大城市的日本人离开了职场,与社会的新关联就会不断缩小。尤其是居住在大城市的中年人,看起来忙忙碌碌,但多数人其实除了在工作场合偶尔接触外,并无机会与人深入接触。很多人一旦离职,失去了公司和同事的联系,暴露出与世隔绝的真相,变得越发孤独。每一位日本老人年轻时候都和你我一样认真工作,却从没想到老后生活如此孤独辛苦,很多人甚至失去求生欲望。钱不够花、储蓄清零、吃不饱饭、坐不起车、不敢生病、没有朋友、拼命工作,听起来惨不忍睹的描述却是很多日本老人的真实生活。
因为贫穷,年过花甲的很多日本老人不得不重返工作岗位,干起了送外卖,开出租的活儿。
随便在日本叫一辆出租都有可能遇到满头银发的司机,要知道,日本的出租车司机平均年龄都已经近60岁。
可以看出,65岁以上老人占就业人口的权重明显在逐年升高。
2017年日本2000多万老年人里,有807万65岁以上的高龄者仍在工作中,创历史纪录,并且连续十多年增长。目前的日本正在打造“终身不退休社会”,最新的一项政策是上调退休领养老金的年龄至70岁。截至2017年,犯罪老人数量已经占到犯人总数的20.8%,而1997年仅占总数的4%。在这些犯罪老人里,70%都是因为“盗窃”被捕,他们偷盗的多数是三明治、饭团等日常食品,并不贵重。很多老人都是有意为之,为的就是被抓,能够住进监狱养老。“只需要从便利店顺走一个200日元(约人民币12元)的三明治,就可以获得两年的监禁,比领养老金靠谱多了”,这是一个入狱后老人分享的“心得”。日本长崎一位叫田中的80岁老人,因生活贫困,15次犯盗窃罪,在监狱待了20年。
另一位叫东山(化名)的79岁老人,多次故意犯罪,吃过大阪、名古屋、福岛、鸟取、高松等地的牢饭,荣登日本“老年犯罪名人堂”。
以自由为代价换取食物、住处和医疗,还有监狱看守提供服务。
这些老人本身行动能力就差,住在监狱里也不比养老院差多少。能免费吃喝又不用干活,居住条件也不错,还有免费医疗,这就是向往的生活啊。日本老人的凄惨状况,和养老金不足息息相关。
2019年6月3日,日本金融厅发布了一份报告:一对夫妻,男65,女60,都没有工作,每月可以领到约20万日元(1万2人民币)的养老金,但是每月的开支却要多出5万日元(3000元)。
单单依靠养老金,每个月将出现3000元的缺口,陷入老后破产的窘境。
按照日本提倡的寿命百年来讲,每个人从65到100岁,需要约2000万日元(120万人民币)来弥补养老金的不足。
钱不够怎么办?报告也给出了3条建议:
退休后继续工作
卖掉房子换钱
从城市搬到乡下以节省开支。
报告一发布就引起了民间的勃然大怒。
很多日本老百姓控诉,我辛苦工作一辈子,每个月按时交养老金,想着退休颐养天年,结果政府告诉我不存够2000万日元就无法善终,这不是骗人么?
为啥日本支付的养老金都不够老人日常生活呢?
很简单,因为养老金不够了。
养老金本身是现收现付制。
年轻人交,老年人领,政府只是转移支付。
没年轻人了,退休金自然就发不出来。
要说日本的准备不可谓不充分。
当年的日本做了比全世界任何国家都多的事情对付养老问题,也存了比哪个国家都多的养老钱。
1960年日本建立养老金制度之后,经过40年的积蓄,到21世纪头几年厚生养老基金达到了140万亿、国民年金10万亿、各种共济组合50万亿、民间养老基金40万亿,合计240万亿日元的规模。
历史上没有任何国家为养老存过这么多钱,只有美国曾经接近这个数字,其他任何国家的金额都不在一个数量级。
这么快就不够了是因为日本当年建立养老金制度的时候对未来几十年过于乐观。
首先,日本的养老金制度是60年代设计的,当时的设计寿命是72岁,现在日本人寿命已经平均80岁。
当时的设计者根本没预料到现在人能活这么久。
其次是低生育率。
日本的人口出生高峰出现在二战结束后,之后除了70年代初因为二战婴儿潮长大结婚生子带来一个小高峰就一直下滑到现在。
1960年建立养老金制度以后又过了五年这波婴儿潮才开始参加工作,直到2005年,二战婴儿潮这代人才到60岁。
之前因为年轻人多老人少,一直在大量收钱少量付钱,这使得前面几十年高速发展的日本对可能的问题没有产生重视。
收费低,给付标准高是开始的标配。
举个例子,日本养老金创设之初的1961年每个月只需要付100日元,老人每年就能领24000日元。80年代初月付4000日元,老人每年领50万日元。
如果一个人1938年出生,1961年23岁大学毕业开始交社保,交足40年,那他一生缴费230万日元,退休到死亡可以领1300万日元,收益率480%。
后面90年代发觉这么搞不是办法,只能调高费率,现在月缴15000日元。
2005年婴儿潮一代开始大量退休,领取养老金的人口暴涨。
过去几十年持续下降的出生人口让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又数量锐减,收支越发不平衡,日本的养老金就这么不够了。
老人越活越长,缴费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
日本的生育率这些年是屡创新低,长期在1.5左右徘徊,及格是1.8,正常要2.1。
2018年日本新出生的婴儿只有92万人,创历史最低,连续三年不足100万。
有科学家预测:2055年日本总人口将减少到9000万,2105年将减少到4500万,都不用打仗就要自然灭绝了。
老人越来越长寿导致支出不断增加,收入却因为低生育率停滞不前。
想继续提高养老金费率也不现实,十几年的经济衰退让国民收入原地踏步,根本没多余的钱多交养老金。
想靠投资收益弥补收支缺口,几百万亿日元规模的资金在国内投资,年收益率只会和GDP增长差不多,每年也就不到1%。
恶化的收支情况加上增长不足,每年都要从过去的积累中拿出存款来支付退休金。
单单2011年厚生年金就拿出8万亿日元补贴收支差额,相当于总资产的1/10.
日本可以说展现了一个养老最恶性的例子。
80年代法定60岁退休,仅仅04年养老金就扛不住了,要晚发退休金,搞“渐进式退休”乃至打造“无退休社会”。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生育率不足,没有足够的年轻人缴纳养老金。
之所以这么在意日本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和日本在文化和人口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东亚儒家文化,大家都很上进,生育率低,都在步入老龄化。如果你看过中日劳动人口曲线,可以发现我们的劳动人口变化曲线和日本如出一辙,只不过是推迟了30年而已。
如果说二胎政策不能有效提升生育率,80-90一代人也会面临日本人同样的问题。
我们国家社保届权威,清华大学的杨燕绥教授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清楚的讲过这个问题:“1963年,我国出生人数在全世界范围看都在最高峰的峰值点。到2013年,其中的女性面临50岁退休,养老金出现了缺口;到2023年,其中的男性60岁了,大部分几年后“哗”地就退休了,养老金缺口进一步扩大;到2033年,这批人全部70岁了,阿尔茨海默病症爆发率非常高,但现在中国对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照顾体系是什么?零。这其中蕴含大量的科技、场所、管理、护理人员需求,会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只有14年,太紧张了。”
2023年这批人退休,真正的考验才开始到来,他们是建国以来出生人数最多的一代人。不仅不断划转国资充实社保和养老金,人社部也清楚的告知,渐进式延迟退休要“稳妥推进”。因为1963年的这批老人数量太大,需要新一代的年轻人延迟退休,多干几年,少拿几年,养老基金的收支才能平衡。这个道理和前面讲的日本婴儿潮退休的故事是一样的,都是因为生育率的原因,出现了交钱的人少,领钱的人多的问题。至于网上流传的未来养老金发不出那是纯扯淡,顶多延迟退休几年,注入部分国资,维持并不存在问题。未来我们也可能像日本老人一样,因为各种原因面临收支缺口,所以从年轻开始就要早做准备。关于怎么准备,杨燕绥教授也给过靠谱答案:“按照个人生命周期,先买房、后存养老金,早买房、多存养老金,买不起房的就多生娃。”为啥这么说呢?分析一下日本人养老金的原因不够用就知道了。经济衰退以后日本房价不断下跌,很多日本人不再买房,租房居住,很多人一辈子租房。老了以后领养老金收入下降,但房租逐年上涨,房租吃掉养老金的比例越来越大,大城市的老年人退休生活开始窘迫,钱不够的老人就开始靠捡垃圾维持生活。这就是考虑养老为啥要先买房,甚至钱富裕要买二套房做被动储蓄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越来越离不开人照顾,谁来照顾你又成了问题。最后不是自己的孩子照顾你,就是雇佣别人的孩子照顾你。照顾这件事对独居的有钱人从来不是问题,人家请得起雇工照顾自己。独居的没钱人才是问题,他们老了没钱请别人的孩子照顾自己,也没有自己的孩子帮忙。因为经济原因,现在国内多数老人都是自己孩子照顾,想必很多人都见过父母那代人照顾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找人照顾,费用一般至少是养老金的2-3倍,多数老人根本负担不起。请不起别人的孩子照顾你怎么办,只能依靠自己的孩子。现在网上弥漫着一种论调,老了以后靠积蓄和养老金生活就行,生孩子养儿防老很无耻。有钱无所谓,普通人不要被带偏了节奏,过高的估计自己年老后的收入水平。
按照统计数字,目前老人开始逐渐失能需要人照顾生活的时间大概8年。目前二线城市一个医养结合能够很好照顾失能老人的养老院月收费带护工大概是1万5千元。不算通货膨胀,一对老夫妻目前需要有300万才能雇佣他人照顾。你觉得目前除去日常开销养育子女各种费用,在人生的最后八年能支付的起这个费用的老人有多少。对多数普通人来说,根本不存在住好养老院得到体面服务的选择,因为经济达不到。想清楚这两个问题,根据自己的条件该做什么准备自己也就清楚了。人到那个时候人性就是挣扎着要活下去,不然就不会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说法了。其实以前我也和小伙伴探讨过这个问题,结论和杨燕绥教授是一样的。普通人要秉承先找合适时机买房,之后为养老存钱的原则。这部分养老积蓄如果擅长投资,就以年为周期做稳健投资。不擅长投资的,就在一二线城市几年一次的低点存够钱就买房,做被动储蓄。三四线不能做这个操作,三四线楼市未来是消费品。买不起房存不下钱的只能考虑多生娃了。原文链接是NHK纪录片《老后破产》的完整版,推荐观看,看完会对我说的有更深刻的认识。